专访:期待加强两个文明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访伊朗驻华大使迈赫迪·萨法里
初秋的北京,在夏季的闷热褪去之后,多了一份清凉和沉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访爱沙尼亚、黑山、爱尔兰和伊朗前,伊朗驻华大使迈赫迪·萨法里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畅谈伊朗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虽然我们两国在地理上并不接壤,但通过‘丝绸之路’,两国很早就在经贸方面产生了联系。”在对历史的追忆中,萨法里开始接受我们的采访。
萨法里是伊朗外交部资深外交官。在今年正式出任伊朗驻华大使以前,他曾担任伊朗外交部副部长一职。此外,他还曾在俄罗斯、德国工作过,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
萨法里在担任伊朗副外长时,曾多次陪同伊朗领导人访问中国,参加了许多重要会谈、会见活动。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使先生,您会说汉语吗?能用中文和我们的网民打声招呼吗?
大使:你好。我喜欢你们的国家。我的汉语不是很好。
主持人: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知道您今年七月份刚刚到任中国。您还有很长时间在中国生活,您的汉语会越来越好的。
伊朗大使:我觉得中文并不一定非常难学,中文是由许多偏旁部首组成的,你知道其中的一些偏旁的话,你通过不同的偏旁可以猜出新词的意思。我在德国工作的时候很喜欢学德语,我在中国工作的时候也会学习汉语。我的助理中文很好,但是我们交流的时候会用波斯语,我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位中国老师来教我中文。
主持人:您是不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伊朗总统内贾德握手(资料图)
迈赫迪·萨法里: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我是第一次担任伊朗驻华大使。我以前是伊朗外交部的副外长,也访问过中国几次,与中国的高层人士进行过会谈,包括外长在内。另外,几年前我还见过中国的总理三四次,五年前我陪同我们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访问北京的时候,我见过中国的国家主席。
伊朗和中国的友好交往可以追随到五六千年前。在过去的历史上,我们两国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联结在一起。虽然两国之间并不接壤,也没有共同的边界线,不是地理意义上的邻国,但是两国的经济贸易却通过这样的重要纽带联结在了一起。
伊朗和中国自从历史上接触以来,两国间的友好交往气氛一直延续,两国人民彼此之间互有好感。我知道中国的一些小学和中学的历史课本中,也有提到伊朗波斯时的那段历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两国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对方,延续了历史上的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公正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我第一次来中国大概是25年前。在过去的25年里,我觉得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在7月份向中国国家主席递交国书的时候曾向他表示,“我祝贺中国人民,他们已经完成了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25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中国首都北京可以与世界上许多最现代化的城市相提并论,中国的一些其他城市,像上海、深圳、北京、厦门都发生了非常巨大、非常了不起的变化,我觉得应该祝贺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他们完成了一项非常好、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我去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目睹了很多国家的发展变化,但是中国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非常了不起。
主持人:谢谢大使先生对我们中国发展变化的褒奖。
迈赫迪·萨法里:不,这不是恭维话,这是一个事实。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您的外交经验非常丰富,来中国前是负责里海事务和对俄事务的副外长。此前还担任过伊朗驻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大使。您认为,与欧洲国家打交道,和与中国打交道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在任期内,您在中国有什么样的计划?
迈赫迪·萨法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我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在中国与人民的交流是更方便的,当然,在其他国家与人民的交流也是很方便的。但是,在中国,我能够感受更加的紧密,也更加的友好。
我来到这里主要是完成伊朗政府赋予我的一个使命。我们都知道,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从政治上来讲是非常好的,经济上、文化上也是如此。我的一个任务就是要使这种友好的关系得以保持下去,同时进一步扩大,使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伊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两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潜力和优势,是可以形成互补的。伊朗有丰富的能源储备,包括天然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而中国也需要这些资源和伊朗各地非常好的产品。
伊中两国相互间对对方的潜力并不是完全了解,伊朗的很多潜力是中国不了解的,中国也有很多潜力是伊朗所不知的。我的责任就是把伊朗的重要潜力介绍给中国朋友,同时我们也把中国的潜力介绍给伊朗国内的人。我也更想为两国的和平发展铺平道路。
伊中两国人民通过历史、书籍以及大众传媒,虽然可以相互熟悉和了解,但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接触对两国人民来说更加重要,所以我们也一直倡导两国应该在旅游领域做更进一步的工作。
说到我的具体计划,第一步就是把伊朗的一些优势和潜力介绍给中国的朋友;同时把中国的投资优势介绍给伊朗。
第二步就是要扩大伊中两国之间的贸易额,现在两国年度双边贸易额大概是在200亿-300亿美元,我希望能够增加到400亿,甚至是500亿美元。现在,中国从一些国家进口一些产品,其实这些产品从伊朗也可以进口到,而且质量非常好。同时,伊朗也从其他国家进口一些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在中国其实也是可以找到的,而且质量也非常好。我的一个责任就是介绍双方的优势,促进和扩大双方的贸易额。
我还要强调的是,促进双方投资额的前提就是希望能促进中方到伊朗去投资,我在这方面也是非常努力的。
主持人:大使先生,刚才您说到两国人民需要窗口来加强交流,那么世博会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中国人民通过参观伊朗馆了解到波斯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网友问,在世博会的舞台上,伊朗馆想向世界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2010年9月15日 伊朗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游客在上海世博会伊朗馆外游览(9月2日摄)。上海世博会伊朗馆位于世博园A片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为主题的伊朗馆设计体现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特色,展现伊朗辉煌的古代艺术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整个展厅分为历史、现状和未来三部分。历史部分主要介绍伊朗的民族构成和以古代波斯文字为代表的文明史,现状部分展示伊斯兰建筑和伊斯兰文明成就,未来部分则呈现出伊朗经济社会的未来规划,重点表现了伊朗城市和乡村互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迈赫迪·萨法里:很多国家都来参加上海世博会,都想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未来。上海世博会的一个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我觉得这个目标并不是仅仅靠那些设备和硬件来实现的,文化、人性这些软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强调战争是不对的,强调正义、仁信、友谊。只有这样,人类的持续和平才能够实现。其实,伊朗2500年前的历史文稿,就曾经谈到了“人权自由”、“宗教自由”。我们的政府很多次也都说到了,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这样的平台上也都说了,号召所有的国家要秉着正义、友谊以取得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伊朗不会谋求发展核武器,我们现在正在和平地利用核能。因为核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人民的权利,我们利用核能可以发电,也可以用于其他和平的目的。
我认为不需要用武器为世界带来和平,而应更多地考虑正义、友谊以及兄弟般的感情,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权益,通过这种途径我们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
2010年9月15日 伊朗馆: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游客在上海世博会伊朗馆参观(9月2日摄)。
明金维:伊朗政府和人民如何看待中国领导人李长春即将对伊朗进行的访问?双方有望在哪些方面取得成果?
迈赫迪·萨法里:我们非常高兴李长春即将访问伊朗,希望李长春能够与伊朗的高层举行会谈。两国可能会在文化、媒体等方面达成协议,我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日程。但是我认为这次访问将为下一次中国高层领导人访问伊朗铺平道路。我们希望这次访问能够使双方在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推动地区合作。
我想特别陈述的是,伊朗现在有7500万人口,虽然与中国的13亿人口相比不算多,但是伊朗却拥有世界上更年轻的人口。在伊朗7500万人口中,有4500万以上的人是在30岁以下的。伊斯兰革命后,我们的人口从3200万增加到7500万,30年来人口翻了一番多,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同时年轻人需要消费,这也为中国产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我们认为伊朗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潜在的出口市场。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国也是伊朗的一个很好的出口市场,我觉得双方可以互补,形成合作。同时,从地区的角度讲,我们在中亚、在高加索、在整个中东地区我们也可以与中国进行合作。
主持人:世博会勾起中国网民对古老波斯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听说伊朗风景优美,遍布古文明遗址。如果中国的网民踏上伊朗神秘的土地,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哪些地方不能错过?
伊朗风景
迈赫迪·萨法里:伊朗从北到南地域非常辽阔,温差很大。北部在冬季气温可能达到零下三十五度,但是在南部温度可能在零上二十二度;在夏季,南部的温度可以达到四十三摄氏度,但是北部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冬季在伊朗的不同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以及自然风光。
关于历史文化有伊斯法罕、库姆、阿巴丹、设拉子等很多城市都非常值得一看。从自然风光来看,伊朗有里海、波斯湾,在伊朗既可以看到沙漠,也可以看到丛林,还可以看到山川,是自然风貌多姿多彩的国家。我建议到伊朗旅游的中国游客,应该到不同的城市去,拍下多姿多彩的照片、视频,介绍给中国人民,他们也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