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上,活跃着一群身着白绿相间服装的“小白菜”,这是我区招募的770名青年志愿者,他们服务在大会的26个部门和岗位上,出色完成了礼仪接待、嘉宾引导、外语翻译、场馆服务、安保服务等工作。这是我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规格最高、服务岗位分布最广的一次,全面展示了宁夏志愿者的风采。
上万人中挑出770人
招募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是搞好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前提。自治区团委从今年5月开始招募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志愿者,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10所高校的1万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通过对志愿者形象气质、道德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察,精心挑选出770人,其中80%的志愿者有过在校内外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7月26日至29日,团委对770名志愿者进行了宁夏历史区情、岗位志愿服务技能、沟通交流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邀请相关人员做了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知识及穆斯林风俗和涉外礼仪专题讲座。
在众多志愿者当中有一个忙碌的身影,那就是今年刚从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语专业毕业、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的银川姑娘韩帅。听说宁夏要举办“2010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她积极报名当阿语翻译。8月初,她就到自治区商务厅参与了节会的筹办工作,在会展部负责跟外商沟通。她抽了4天时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报了名,然后又请假回到银川继续为宁洽会忙碌。韩帅已不是第一次当志愿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有幸成为宁夏的100名志愿者之一,承担了公路自行车场馆的安检协查工作,并担任阿语翻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时,她担任了阿语翻译工作。今年广州亚运会从宁夏挑选了10名志愿者,她又被选中。虽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但是韩帅并不觉得辛苦,她说:“参加大型活动可以锻炼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尤其是这次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接触了很多阿拉伯国家的客商,对我提高口语能力很有帮助。” 没有一人喊苦叫累
9月24日18时,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执委会临时下达紧急命令,要在举行开幕式的人民广场连夜摆放15000把椅子。自治区团委组织54名会务组志愿者连续奋战24小时,随后又紧急调遣150名志愿者增援,最终在25日19时完成任务,许多志愿者累倒在广场上,但是没有一人喊苦喊累。
9月22日至30日,来自全区7所高校的200名会展部志愿者连续奋战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9个展馆,为3300余名参展商、采购商及国内外嘉宾,提供了阿语、英语翻译及展位设计、产品布展、贸易成果统计、货物搬运、商品代销、展馆巡视、方向指引等服务,他们大多早晨6点起床乘公交车来到指定展馆,晚上8点多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学校,有的志愿者忙得错过早晚用餐时间。
记者在越南展馆看到一排排用沉香木做成的木雕作品,大部分重量在30公斤左右,这些都是志愿者们一件一件搬进展馆的。展会结束后,志愿者们还要帮着把这些展品装进特制的包装箱里再搬出去。可以想象志愿者们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回族刺绣在这次展会上十分走俏,备受阿拉伯客人青睐,海原县阿依舍手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有霞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与阿拉伯客人的沟通完全靠志愿者的翻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90%的作品都是志愿者帮忙推销出去的。”
宁夏志愿者是“好样的”
此次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三四年级的90名学生和10多位老师全部参与,有50多人给阿拉伯国家来宾做贴身翻译,20多人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做志愿者。
介绍产品、提供翻译服务,是志愿者每天要重复上百次的事情。走进叙利亚展馆,只见几个志愿者正在给参观者耐心地介绍产品,“上面写的都是阿语,我们必须给大家一一介绍,否则参观者没有兴趣就走了。”来自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阿拉伯语班的马晓芳说。坐在一旁的叙利亚出口发展与促进会代理穆罕默德 (音译)先生对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太出色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们十分满意。”穆罕默德先生用英语连着说了一串的“good”“next”。
尽管很累很辛苦,但是志愿者们却无怨无悔。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2007级阿拉伯语(1)班的田玉科说:“第一天进入场馆的时候,同学们都不敢开口,经过几天的锻炼,我们都可以和阿拉伯客人流利地交流了,每个同学的口语都提高了一大截。而且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场面和这么多的参观者,我们的处事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自治区团委还在银川市兴庆区的鼓楼步行街、新华街、建发东方红广场、光明广场、中山公园南门及银川国际会展中心门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了20个志愿者服务站,选拔了60名专业知识丰富、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宣传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知识,并提供便民服务。
770名志愿者,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让参会的中外嘉宾和客商,收获了这个季节宁夏最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