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经贸论坛的召开,为宁夏清真产业“向西开放”打开了窗口。宁夏如何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中阿经贸论坛的历史性机遇,顺势而行,把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这个特色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链,已成为本次盛会后的第一要务——
中阿经贸论坛会期虽短,但影响深远。阿拉伯各国政界人士、商贾巨子纷纷来宁,唱响宁夏乃至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主旋律。
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宁夏关于清真产业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近年来,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异军突起,但因其规模小、得不到国际认证,难以大批量打开世界市场。中阿经贸论坛的召开,为宁夏清真产业“向西开放”打开了窗口。宁夏如何顺势而行,借力扬帆,把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这个特色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链,已成为本次盛会后的第一要务。
清真产业,宁夏硬实力的体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王晓丽认为,如何借助这个平台,发展宁夏乃至全国清真产业,是论坛的核心,也是宁夏作为论坛永久主办地硬实力的体现。只有宁夏自身形成一批响誉国内外的清真产业知名品牌,才能实现凝聚效应,推动宁夏向国内清真产业集散地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中阿经贸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晓丽说,当今世界穆斯林人口达15亿,年贸易额1万亿美元左右,仅清真食品年贸易就达1500亿美元。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许多生产生活资料依赖进口,因此开拓国际穆斯林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就宁夏清真产业近年来发展状况来看,虽然产业发展的速度较快,并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清真产品,但总体出口份额较低。综合分析,出口不利的根源在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及时了解与掌握。正是基于此,宁夏将借中阿经贸论坛的召开,为清真产业搭建一个全面了解阿拉伯国家市场需求的信息平台,使宁夏企业全面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市场需求以及现有专业供货商、代理商渠道等情况,为清真产业提供市场资讯和服务指南。王晓丽说,目前,宁夏除了在现有清真产业中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出口力度,还需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在保持宁夏传统优势清真产业的基础上,走高、精、尖的发展路线,加速升级改造工作,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清真产业,宁夏“向西开放“的首选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铁铮提出,宁夏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来选择与阿拉伯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突破口,以便将其经贸交往逐步辐射到整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依据宁夏现有的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在国内经济格局所占的地位,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应该成为宁夏实现对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大发展的首选。
中阿经贸论坛落户宁夏后,为宁夏清真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宁夏清真产业若想抢占阿拉伯市场,除了建立海外营销网络,积极向阿拉伯国家推介宁夏已有的优势清真产品外,对宁夏目前没有形成生产规模的清真产业,可考虑设立清真产业发展园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积极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企业在宁夏设立清真产品生产基地,利用这些知名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提升宁夏清真产业优势,使宁夏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服务基地,并逐渐形成聚焦效应,成为中国清真产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王铁铮说,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尽早取得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国际认证,这是打开阿拉伯国家市场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集中优势力量,筛选重点产品,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产品多样化、等级化和稳定性,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品牌,赢取必须的产品信誉;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消费对象的供求关系和支付能力,通过多渠道的供货方式,提供不同档次的对路产品,扩大对阿拉伯非石油生产国的产品销售;对阿拉伯国家的产品销售应当由点到面、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先要选择重点贸易对象国和主打产品实现突破,确立应有的信誉和优势,然后逐步向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拓展。
改变使人进步,承载世界关注的目光、各界宾朋善意的建言,我们期待宁夏的清真产业巧借“西风”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