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里的江南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茶叶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茶叶里的江南

来源: 时间:2010-10-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中国人对于茶叶的喜好,可谓由来已久,有的人是因为基因里就充满了对茶的需求,有的人是因为各大门户网站都在宣传绿茶可以防癌,有的人干脆就是为了附庸风雅,我却是希望从茶叶里窥视中国文人的某些特质。在我看来,中国文人,尤其是古时的文人,有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玉,二是剑,三是茶。君子佩玉说明这人品格高尚,君子佩剑说明这人身具傲骨,君子品茶则说明这人心境平和、旷达自然。

  江南,自从唐时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就聚集了大量的文人雅士,原本轻描淡写的两个字开始变成沉甸甸的文化代名词。只要提到江南水乡,那种如中国水墨画一般脱俗淡雅的风景立刻就能在脑海里呈现,灰瓦、白墙、还残留着马蹄印的青石板路,在青灰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江南俨然就是一幅糅合了凄美、温婉、清冷、孤傲的水彩画,就像一杯清茶,品来余味无穷。江南名茶不少,不同地方产的茶,也就对应着不同地方的性格。碧螺春,这可是家喻户晓的苏州名茶,品起来甘醇中还透着点香甜之气,像极了连湖水里都冒着脂粉味的苏州。苏州自古就被称作温柔乡,运河上的画舫连年奏着江南小调,好似这里真是人间天堂,任他中原打得血流成河,这里却是一片莺歌燕语,与世隔绝。即便是在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的时候,在这聚集的文人还是把代表着诗词之后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昆曲,好好地发展了一番,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苏州的碧螺春跟这里的历史一样,没有受到太多世俗的纷扰,多是些柔情似水的美好回忆,品来只觉口中甘甜而又清爽,没有什么阻滞。

  离苏州不远的南京,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南京号称六朝古都,三国时的东吴,其后不久的东晋,再加上南朝时的宋、齐、梁、陈,共同构筑了它六朝古都的名号。实际上,这里最后一个国君是那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之后朱元璋曾将南京命名为“京师”,只可惜一代之后明朝都城迁往现在的北京,南京也就结束了它帝都的历史。去南京之前,并没听说过“雨花茶”这个南京本土名茶,等品尝过这种茶,不得不感慨古都的霸气。雨花茶不像碧螺春那样的甘醇,带有一种豪气,茶液还停留在口里,那种浓郁的阳刚之气就直直地逼向喉管,等到了胃里又感到一股气生生地堵在那里,过了好一阵,却又变得顺畅异常,先前的不适好像从来没有过。就像这座城市,也像这里的文人,有着中国文人标准的清高与孤傲,那一根傲骨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弯折,却又难免发生意外,就像陈叔宝、钱俶,又或者李煜。在头脑中千回百转的大多是若国难当头,定要御驾亲征、建功立业,而真到了那一天,眼看抵挡不住,又不忍心自裁以谢先人,最后反倒成了亡国之君。或者不这么看,那便像朱元璋,戎马一生,最后也难逃魂游西方,死前指定的皇太孙还没过足皇帝瘾,就不幸被朱棣赶了下来,不知命归何处。雨花茶可供冲泡的次数没有碧螺春那么多,这也难免让人想到南京这个城市,有傲气,有霸气,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

  儒家思想向来提倡中庸之道,当然江南也不例外,有脂粉味,有帝王气,自然就有中和之气,西湖龙井就是这么一个角色。龙井入口没有碧螺春的那种甘醇,也没有雨花茶那种哽在喉管的郁郁之气,反而有一种清新、淡雅,又透着些许傲气的味道。杭州不像苏州一直被称作人间天堂,以脂粉味十足的姿态出现;也不像南京,经历了不少历史风云变幻,厚重的历史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杭州,有南宋一朝,就够了。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有莺歌燕舞,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繁花似锦,偏偏在这面上看去一如往常的温柔乡里,又出了被册封为“杨国夫人”、拥有一品诰命的梁红玉,一个风尘女子却跟随韩国忠击鼓抗金,最终战死沙场。一个只有一百多年的南宋,却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有柔情蜜意,有忍辱负重,有投降与主战的抗争,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也就是这样的杭州才让西湖龙井里夹杂着文人的冷傲、脂粉的香气,还有战火纷飞中的凌云壮志。

  历史就像一杯杯清茶,有甘醇,也有苦涩,当杯子稳稳当当地放在桌上的时候,其实都不重要了,只剩下口中残留的些许味道,需慢慢地品味。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