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布“撞月”研究结果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科技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美国公布“撞月”研究结果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0-10-2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时隔一年,美国火箭卫星双撞月任务终于向世人透露了研究发现:月球土壤不仅含有水冰,还有汞、银、氨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发现以一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10月22日的《科学》杂志上。

去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中心发射了半人马座火箭撞击接近月球南极处的凯布斯陨石坑,随后由月球坑洞观测与传感卫星(LCROSS)拍下照片,并对撞击掀起的尘埃成分进行分析,寻找水冰的迹象或其他成分。此前月球极地地区的土壤成分从未被取样分析过。

美国布朗大学行星地质学家彼得·苏尔茨等和NASA科学家一起,对由火箭撞击而掀起的尘埃云团进行了分析,并在其中一篇论文中指出,月球的风化土被不仅含有水分,还有羟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钠原子等其他物质,最让人吃惊的是竟然还有银。

这些挥发性物质轻微地附着在风化土层的颗粒上。论文主要作者苏尔茨认为,在彗星、小行星和流星体数十亿年不断撞击月球的过程中,各种元素、混合物分类聚集成许多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沉积在整个月球的土被中,在撞击或阳光加热后会获得能量释放出来,或在整个月球表面运动,直至到达极地“陷”入冰冷的坑洞阴影之下。

苏尔茨认为,在凯布斯坑土壤中发现挥发性物质,这暗示了一场元素一边积累、一边损失到月球稀薄大气中的拉力赛,而且积累的力量占了上风。

根据NASA阿波罗任务宇航员送来的资料,科学家还在月球的近面(朝向地球的一面)发现了微量的银和金。凯布斯坑发现银,这表示整个月球表面的银元素迁移到了极地,但银仅以小粒子的形式存在,无法被人类开采。

论文详细描述了撞击坑和掀起的云。火箭撞击在凯布斯陨石坑内,产生了一个直径约21米到30米,深约1.8米的洞,激起的月球尘埃形成羽毛状云柱,在凯布斯地面之上达800米高。这样的高度可被阳光照射,因此尘埃柱的属性可用一种分光仪在4分钟内检测出来。激起的尘埃数量接近2吨,含水大约5.6%,大约10亿加仑,这些水足以填满1500个奥运会用的标准泳池。

苏尔茨表示,详细研究结果在给出答案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这些物质已在月球阴面的陨石坑里保存了数十亿年,那里可能埋藏着地球、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历史的线索,等着我们去追溯。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