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太阳升起来,在达坂山皑皑白雪的映衬下,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的中心敬老院迎来了新的一天,这里是大通31位回族老人安享晚年的家。
31位回族老人的家
75岁的回族老人林占奎手拄拐杖,坐在走廊的藤椅上,若有所思。玻璃封闭的走廊明亮又暖和,老人们在休息厅里喝茶、聊天、晒太阳,十分惬意。
“我是大通石山乡人,多年前就离婚了,没有儿女,是五保户。现在干不动活了,去年,在政府的关怀下,我搬到了敬老院。”林占奎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敬老院实话好,吃穿不发愁,每个月还能领到零花钱,工作人员就像亲儿女一样伺候着我们,在这里我们生活得很好。”在院子里散步的五保户老人索菲亚是桥头镇人,她心里充满感激。
大通县桥头、斜沟、石山等10个乡镇的31位回族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老人们的平均年龄为7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是83岁高龄,大多数是贫困老人和五保户。据新庄中心敬老院院长唐海普介绍,2008年9月,在省、西宁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85万元、总面积为二千七百多平方米的敬老院开工建设,200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敬老院已成为集医疗室、洗澡间、礼拜室、健身房等于一体的综合养老院。
“照顾好老人是我的责任”
11月2日上午,大通县民康骨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为老人们免费体检。敬老院的8名工作人员先将31位老人集中起来,然后搀扶着他们检查身体,一位瘦小的中年妇女忙前忙后,满头大汗。个别老人上不了楼,她一个一个搀扶;77岁的苗生福老人要做心电图,腿脚不便,她连忙将老人扶上了检查床……无微不至的关怀,换来老人的微笑。她叫祁秀花,新庄镇新庄村一名普通的妇女,是这家敬老院的工作人员。
“上个月我感冒,住了11天医院,是秀花照顾我的。刚打完点滴,她就端来热腾腾的饭,乡亲们和病友说,我虽然没有儿女,但是,遇上秀花,就是我的福分。”城关镇71岁的周万花老人,说到祁秀花的好时,一直抹眼泪。
唐海普说:“祁秀花实话是个好人,敬老院刚成立时由于工资低,招不上人,她第一个报名。照顾二三十位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全靠她一个人。”
敬老院的老人们逢人就夸,而祁秀花说:“照顾好这些老人是我的责任。”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