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伊朗及其世界文化遗产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斯兰社会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解读伊朗及其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 时间:2010-11-1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伊朗及其八大世界文化遗产
伊朗之初始
在雅利安部族和雅利安人之前,居住在伊朗高原的古老部族中,出现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杰出的文明与文化,建立了影响古代世界的文明大帝国各王朝。这个民族利用比自己更古老的如巴比伦、亚述、伊拉姆等国的文化遗产,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其文明处于鼎盛时期。在那个时代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这个拥有健全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且超越民族的强大国家后来成为亚力山大和罗马人效仿的楷模。把人类社会从小地方政权割据的年代引向多民族社会繁荣的时代。生活在疆域辽阔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旗帜下的各部族,其生活是多样性的,一方面促使人们在社会交往、司法程序和经济交流中探索新的交流方式;另一方面引导人们注重文化内涵和宗教民族信仰。正因为此,伊朗人在2500年前,在居鲁士的命令下制订了人类第一部人权宣言,宣言指出:各种思想、宗教、文化应如何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充分体现了在那个时代伊朗在民事法和司法领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上述法律根据阿契美尼德王朝总的方针政策,尊重大帝国所有的民族、宗教和个人自由。历史学家往往把人类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与伊朗人联系在一起。美国杰出的东方学者伊朗学专家里查德•法拉伊就把货币交易的形成归功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大流士。因为在此之前,即使有货币,但主要贸易交流还是以货易货的方式。这位专家认为,古代伊朗的法律和政权结构非常准确和明智,甚至希腊哲学家也多次指出这一点,并高度赞赏伊朗人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结构。根据研究表明,作为西方新文明基础的罗马法律,其部分法律源于阿契美尼德时期的伊朗法律。古代已告结束,伊朗历史上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令人鼓舞的伊斯兰之光照样着伊朗大地,伊斯兰文明同伊朗文化相融合,一种新的且强大的文明在伊朗崛起。在这新的时代,已经听不到伊朗强大帝国的任何消息,但伊朗人在伊斯兰教的指导下,为世人创造了巨大的知识、技术、艺术和智慧的宝库。在西方,它发扬光大,为文艺复兴和理性时代的开始创造了条件。伊朗伊斯兰时代谱写了世界最辉煌的历史篇章,孕育了一大批闻名遐迩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文学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从伊朗伊斯兰宏伟的建筑中窥见一斑,领略伊朗伊斯兰时代的辉煌,宏伟的拱顶、高耸的尖塔、精美的书法、优美的雕刻以及清真寺的琉璃镶嵌艺术、雕砖艺术、石膏雕塑艺术等等,无不闪烁着伊朗人民的智慧之光。
伊朗是一个智慧的国度
居住在北非马格里布与安德鲁西的伟大的伊斯兰学者伊本•哈勒敦(ebn khaldon)关于伊朗文明和政权的实质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他对世界各大政权和文明进行分类,把最优秀持久的政权称为最理性政权。作为示范,他提到了伊朗。有趣的是,伊本•哈勒敦的家乡在伊斯兰之前曾在罗马政权统治之下,这位学者熟谙罗马文化与文明。尽管如此,他认为伊朗是世界上最具理性和智慧的政权。
伊朗与波斯语
波斯语是世界上使用的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根源可追溯到最遥远的人类文明史时代,波斯语为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异族野蛮的入侵,波斯语将各种语言融入自身,丰富了自己,许多不朽的文学名著都是用波斯文写的。在数个世纪中,波斯语曾是应用最广泛的东方国际通用语言,其影响范围从欧洲中部到远东。从远东到欧洲中部保留的大量的波斯文学名著足以证明这一说法。
有关伊朗的更多信息
游人踏上伊朗国土,除了游览我们向他推荐的景点之外,还要到处观光。宏伟的建筑、精美的艺术、迷人的风光在历史学家、游客、艺术家的作品中描述的栩栩如生。但在短暂的时间内参观所有文物是不可能的,索性我们从数以万计的伊朗历史文物中挑选8处文物景点,即:恰高占比尔、波斯波利斯、帕萨尔加德、比斯通、塔赫特•苏莱曼、巴姆文化景观、索勒塔尼耶拱顶和世界纳格什广场。选择这些文物景点是因为它们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5年,有191个成员国,总部设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一项国际协约,于1972年11月1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其宗旨是保护人类历史、自然、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具有世界意义,它属于地球上所有的人,不分种族、宗教和国界。截止2007年,142个地区的851个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其中660个为文化遗产,166个为自然遗产,25个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这些景点分布在5个地理区域:非洲、阿拉伯地区(北非和中东)、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太平洋)、欧洲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评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标准是:1.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 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 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 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7. 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8. 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9. 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10. 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伊朗的8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索勒塔尼耶拱顶
索勒塔尼耶占地156公顷,位于赞疆省中部偏西,东经48.48度,北纬36.36度,海拔1880米,距赞疆市东南39公里。索勒塔尼耶在几十年前还是个小村庄,不太出名,现在已新建几条柏油马路和诸多高楼大厦,正在发展之中,并以索勒塔尼耶拱顶而闻名。在蒙古伊尔汗王朝,乌尔贾伊图(uljayetu)时期曾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开发活动。乌尔贾伊图本人为了实现其兄卡赞汗的愿望为定都奠定基础。在蒙古人驻扎伊朗和定都大布里士之后,他们的注意力聚焦索勒塔尼耶,这个地区被蒙古王室用作牧场。据史料记载,在乌尔贾伊图的父亲阿尔公(arghum)死后,索勒塔尼耶地区曾是蒙古亲王的重要兵营之一。可能蒙古汗王埋葬于该地区东南部的萨贾斯(sajas)山上,选择在该地区埋葬,可能与该地区受蒙古人尊重不无影响,因为这里有他们祖先的宗教和信仰。阿尔公迷恋郁郁葱葱的索勒塔尼地区还因为该地处在丝绸之路要道,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使乌尔贾伊图也萌生了建造高大建筑和搞城市建设的动机,他建造大城市之后于伊斯兰太阴历704年建造了宏伟的“拱顶”。700年后,这座宏伟的拱顶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在蔚蓝的天空下,依旧光彩夺目。历经几个世纪,它是继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伊斯坦布尔阿亚苏菲清真寺之后,世界上第三大宏伟的拱形建筑。城市规划方案完成后,乌尔贾伊图开始从四面八方召集艺术家、建筑家、工匠到索勒塔尼耶,为自己修建一座陵墓,而且要把它建造成一座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建筑极品。索勒塔尼耶拱顶的基石是阿巴加(abagha)之子,胡拉库(hulaku)之孙卡赞汗时期打下的。卡赞汗死后,乌尔贾伊图遵照父亲的遗嘱,决定完善此建筑。为此他把索勒塔尼耶选为都城,扩大其范围,从12000步增加到30000步。为此,他召集当时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工程师,在索勒塔尼耶地区开建索勒塔尼耶拱顶。乌尔贾伊图精心设计了拱顶图案有八个面,这一灵感受启于木鹿苏丹•散继杰尔陵墓和卡赞汗陵墓的建筑,让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们充分利用自己智慧和才能,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作品。据史料记载,在索勒塔尼耶市有一座城堡,索勒塔尼耶拱顶屹立在它的西南方,索勒塔尼耶宏伟建筑的优美与雄伟的气魄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每位游客都对建筑给予高度评价,一些旅游者称之为清真寺,另一些人称之为堡垒,还有一些人称之为是教堂和按照上帝旨意建造的上帝奴仆的陵墓。索勒塔尼耶拱顶的建筑有8个边,每个边长17米,其外边与中央的距离为42米,厚度为7.40米。该建筑由拱顶、尖塔、陵墓和地下宫殿组成。这座建筑的内部划分和空间理念,以一个对称轴为中心,这是我们想起了麦加天房。乌勒贾伊图陵墓巨大的拱顶呈鸡蛋的剖面型。该建筑的圆拱顶弓形弧度大,直径和弓高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弓形建筑,拱顶建造参考了萨珊王朝最重要的建筑特点,在伊朗乃属独一无二的建筑。在第三层,在八个角建有8个塔,除东北角的一个塔和西北角的半个塔(还留有部分琉璃瓷砖)外,其余的塔都已坍塌。这些塔中间是空的,借助螺旋式楼梯可抵达三层阳台顶部和塔尖部。墓室位于拱顶南部,其高度可到拱顶的第二层,关于这部分建筑的用途,说法不一,在此不再阐述。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地宫是国王灵柩所在地,因为伊尔汗国王遵照自己家族的信仰和传统,将死者尸体埋在地下宫殿的墓穴中。索勒塔尼耶拱顶的艺术建筑体现在:琉璃瓦烧制、琉璃瓦的镶嵌、砌砖、花砖或砖雕装饰艺术、砖和琉璃瓷砖结合使用、石膏的雕塑、绘画、铭文雕刻、木料装饰及石刻艺术等。


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距居鲁士宫所在地帕尔赛加尔德40公里。帕尔赛加尔德在莫尔加下平原波斯波利斯的北面,靠近流入卡尔河的锡万德河弯弯曲曲的河谷。河谷为南北走向,帕尔赛加尔德距锡万德河谷南端约5公里,位于拉赫马特山唯一的大盘石及木鲁达什特平原之中。这座山为北至西北,南至东南方向。大流士命令:在山的西麓面向大平原建造波斯波利斯,因此建筑对面的平原(木鲁达什特)及其附近的小镇被称为帕尔塞。波斯波利斯(波斯人称之为贾姆希德御座)的建筑同英雄史诗中的贾姆希德没有任何联系。在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各朝代的人民由于不重视保护自己的真正历史,而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以致把自己时代的英雄作为历史,因此从伊朗伟大的英雄史诗人物中挑选贾姆希德,称他是这座令人称奇的、已被遭破坏的建筑物的奠基人。因为他比自己英雄史诗中的人物更伟大和出类拔萃。此外,马兹达普尔博士引证详细资料认为,贾姆希德能控制魔怪,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魔怪才能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另外,在《列王纪》中也说,魔怪也为贾姆希德建造了宫殿。但是,根据发现的古代波斯石刻和其他一些史料记载,波斯波利斯(贾姆希德御座)的奠基者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他在公元前512年下令建造这一城堡。贾姆希德御座平台长约457米,面向西部平原,南北宽为长度的三分之一。平台的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雕细刻,石头之间不是用石灰泥,而是用铅或铁制成的榫头将其连接在一起。进入波斯波利斯平台和宫殿的唯一通道在西边。在靠近平台北边有两排并行的步行台阶。齿状矮墙建在阶梯的外侧。阶梯宽7米,每个阶梯的高度为10厘米,每排阶梯的数目为111个。波斯波利斯的主要建筑有:阿帕汤纳大殿、中央宫殿、寝宫(哈蒂希)、冬宫(塔恰尔)、百柱大殿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帕萨尔加德
帕萨尔加德在法尔斯省重要山谷和西南法萨平原之间。最低处为海拔1400米,木鲁达什特位于法尔斯省省会附近,海拔1770米,帕萨尔加德地处东经53.11度,北纬30.12度,平均海拔为1900米。简单地说,居鲁士为了同帕尔斯的其他地区建立关系,选择自己家乡最北最高的山谷作为都城。现在的帕萨尔加德公路是从伊斯法汗-设拉子主路岔开的一条支线,直达居鲁士陵墓。陵墓和各宫殿院落之间距离是向东北方向约1公里。在宫殿院落中有三个显眼的建筑R大门、S宫殿和P宫殿,彼此相距200米或少于200米,其布局同该地区其他建筑布局的巧合相似使专家们产生了这样的遐想,即整个图案表明一个零散的部族营地。第一个宫殿S宫殿只保留一个石柱,高达13米,S宫殿后面是一条古老的通道,可通往P宫殿。考古学家发掘,P宫殿保留的墙基上刻有三种楔形文字的铭文,可以清楚地被辨认。另外向北有一条新路从名为赞丹的塔楼旁边经过,直通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用石块建造的大宝座。这座建筑好长时间被称为“苏丹之母宝座”。这座伟大的建筑建在一块高地,同另一块隆起的高地相连,它把圣地和两个平台同其他大片的古代建筑群分割开来。


居鲁士陵墓
居鲁士陵墓同其他大型建筑群相分离,俯视着莫尔加卜平原南半部。这座建筑在设计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由 6层阶梯式平台组成的高台,另一个特点是陵墓顶端是拱形的。陵墓原高可能是11.10米。进入大门之后,一个小走廊直通墓室。墓室是一个简陋的小屋,除天花板下一突起的部位之外,室内墙都是用平整的石块砌成的。在墓室上顶有一个凸起的建筑,它承担了施加在天花板中央的全部压力。


世界纳格什广场
关于该广场的位置及建造者众说纷纭。有的说该广场建于萨法维王朝之前,地址是现在的40柱宫公园。但更权威的说法是世界纳格什广场就是现在的伊玛目霍梅尼广场,位于伊玛目清真寺与长方形广场对面商场大门之间。这个广场有12个很大的入口和几条小通道,该建筑始建于伊斯兰太阳历1011年,在阿巴斯国王时期该广场规划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后该广场改名为国王广场。伊朗历1311年在广场建一水池。该广场现有的文物包括:高普大楼、国王清真寺、图维莱大厅、谢赫•卢特夫清真寺、商场大门等。


巴姆文化景观
巴姆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土结构建筑群,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公顷),大约200年前就已成为巴姆人安身居住之地。巴姆的文化景观奇特美丽,大城堡内是小城堡。大城堡周围有长1810米的牢固围墙,其高度为15至18米之间,上有38个瞭望塔。围墙外围有很深很宽的壕沟包围,以防入侵者轻易越过水沟。巴姆文化景观由两部分组成,政府官员居住区和平民居住区。政府官员居住区有武器库、马厩、古城堡。平民居住区有528栋民宅、大市场、大清真寺、米尔扎•纳伊姆学校、练武房、马立克•塔加尔大殿、客栈、阿亚尼大楼、公共浴室、带蓬走廊(休息的地方)。虽然传说这一古老建筑有2200年的历史,但没有史料记载这座世界上最庞大的土结构建筑群建造的确切年代。令人遗憾的是,2003年12月26日凌晨,巴姆发生的里氏6.3级的地震将巴姆古城堡夷为平地,巴姆古城随着数万人的生命瞬间停止了跳动,地震将充满生机的数万人葬入冰冷的墓土,同时也震痛伊朗所有热爱文化的人们和世界文化艺术家们的心。

塔赫特苏莱曼
塔赫特苏莱曼是萨珊王朝拜火教的祭火坛,是迄今为止出土的规模最大的萨珊王朝时期的建筑,它是公元6世纪萨珊王朝末期最伟大的集宗教、政治、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赫特苏莱曼座落于距苏莱曼之狱3公里,在巴尔卡什山南麓海拔3000米绿色山谷中的乌鲁米耶湖的东南部,海拔3200米的巴尔吉斯峰就屹立在那里。坐落于石灰岩平台上的塔赫特苏莱曼一侧有一个深达60多米的湖泊,湖泊的水是由绿色山谷高出一泉眼的水集起来的。塔赫特苏莱曼南北长380米,东西宽300米,周围有围墙,1959年开始对那里进行了挖掘,发现了阿契美尼德时期的居住地、萨珊王朝时期的堡垒和拜火坛。这些建筑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10至12世纪。8世纪下半叶,随着萨珊王朝的灭亡,拜火坛迅速失去意义。看来,当时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还没有浮出地面。但是,一些在哈里发阿巴斯年代的陶器则证明该处不断有人居住过。苏莱曼之狱距该处仅1公里。伊尔汗•阿巴格的墓地在莫尔盖,为了建造狩猎宫,同时兼做夏宫(大约在公元1270年开工)则利用了拜火坛遗留的围墙。值得注意的是,拜火坛的原设计比夏宫的建筑更出名,可以说,夏宫的建筑体现着拜火教圣地的整体结构。


恰高占比尔
埃兰国王翁塔希•高尔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中叶选择了一座大山丘,在那里建了一个宗教场地,以达鲁-翁塔希(DARU-UNTASH)著称。这个建筑就是目前的恰高占比尔塔庙,它的每个角指向四个方向,每个边长120.20米。法国著名考古学家拉曼•吉尔•沙曼(RAMAN QIR SHAMAN)说:为了确定该塔庙相对地面的高度,我们确定了100个最高点,从数据中减去周围地平面的高度我们得出今天塔庙的高度:它比东北地面高24.35米,比西南地面即城堡西门高24.95米。该塔庙完全是用土质材料建造的,每隔10排砖,砌一排带铭文的砖。这些砖上的铭文显示,这座塔庙是翁塔希国王献给苏萨古城保护神的。目前在塔庙主要建筑中发现有659块写有铭文的砖。


比斯通
比斯通位于哈马丹至克尔曼沙省之间,距克尔曼沙市东北30公里处。大流士(公元前522—486年在位)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和才能展示了自己在位时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体现在比斯通三种文字(古波斯语、埃兰语、新巴比伦语)的石刻铭文中。为了书写古老的波斯文铭文,创造了38个楔形文字符号,伟大的国王的工作报告和账目结算都篆刻在岩石上,以便永久保留。在那里有一幅画非常显眼,这幅显眼的画描述了大流士的形态:他的脚放在其劲敌古马特(GEOMAT)的头上。大流士战胜后被俘的俘虏和叛逆者列队在国王的面前,每个人的名字分别刻在他的旁边、下面、上方,有的则刻在雕像上。从战俘的表情看,一方面,这些雕像像公元前7-9世纪亚述人的浮雕壁画,另一方面,由于受苏莫尔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及从战俘被刻的名字看,它又与亚述艺术有所区别。但其中唯一一幅作品能确定是伊朗萨鲁基时期的,那就是比斯通海格里肖像,有可能海格里在当地同一位地方神(可能是贝赫拉姆)被视为一体。这幅浮雕画显示赤身的英雄坐在自己的兽皮上,他左手拿着一只碗,正在饮酒。此外,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5世纪中叶的雅典花瓶上和罗马的图画中看到的画是,盘腿而坐,箭囊挂在他背后的树上,可能这幅浮雕画是由画家乌希斯(usis)在远离雅典的地方画成的。在海格里的头后面能看见一块写有铭文的巨石,上面有一个石亭。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