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纪实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临洮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纪实

来源: 时间:2010-11-2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临洮这个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却又在各种挫折中踟躇不前的县,尽管经过长期的拼搏、奋斗,但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还是经不起市场经济这股大浪的冲击,一度出现过产量下滑、财政收入低、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当历史步入新的世纪,临洮在变。数字显示: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0元。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5元。八年时间内,临洮县各项指标增幅创历史新高。这样飞速发展的奥秘何在?县委书记郭维团一语道出: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
  近年来,临洮县始终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托全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坚持走“工农互动、兴工促农”的路子,大力发展马铃薯的精深加工,有力提升了全县洋芋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县共有千吨以上淀粉加工企业16家,马铃薯淀粉生产能力达10万吨,年可消化鲜薯70多万吨。腾胜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命名为国家级洋芋专业批发市场,“貂蝉”牌马铃薯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为了加强龙头企业对马铃薯产业的带动,该县培育兴达、腾胜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以高附加值、经济效益佳、市场前景好的高品质精淀粉、变性淀粉、雪花粉颗粒全粉为主导产品,建成了三江公司3000吨雪花全粉、兴达公司2万吨精淀粉、腾胜公司2.5万吨精淀粉生产线,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条。
  市场化使洋芋改变了农民生活,以前洋芋主要是满足农家需求,现在成为商品,走向了市场,农民们开始琢磨如何面对市场的挑战,规避市场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些种植大户将洋芋田连片经营,这样既方便了技术员的指导,也为田间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基础。同时,该县又制定了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引导农民实行了标准化种植,从而提高了洋芋的产量。如今,洋芋平均亩产已从原来的300多公斤达到现在的1000公斤左右,比以前增长了3倍多。
  近几年,县内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协会每年与农户签订马铃薯订单40万亩以上。如今,这些加工企业、协会已经成为农户眼里的“娘家人”。很多洋芋种植户都添置了三轮车、彩电,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

    蔬菜:规模化带来发展新“商机”
  在临洮县新添镇无公害韭菜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示范指导,督促种植户按无公害种植的要求进行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在村主任王俊山家的蔬菜大棚里,望着绿茵茵的韭菜,他高兴地说:“无公害韭菜品种好,白根长、韭叶宽,外地客商都抢着拉运,韭菜卖上了个好价钱,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场一位姓张的菜贩告诉记者,他每年要往青海装运30多车,每车30多吨。临洮一斤2角的大白菜,到青海卖4角,运费出4000多元,一年最少赚10万元。
  临洮县设施农业的大规模推进直接挑战传统的种植模式,在种植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从户外转入了棚内,从粗放种植转为精细化管理,种植观念、结构转变的同时实现了增收致富。据统计,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2.12万亩,涌现出了新添、洮阳等设施种植业特色乡镇,发展形成了峡口党家墩、新添梁家等一批设施农业小区……
  从胡萝卜、韭黄、韭菜等特色小蔬菜的种植到如今的基地建设、千亩地膜洋芋种植、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新品种引进实验推广、高效科技园建设、科技培训、组建蔬菜专业协会等,临洮县的蔬菜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蔬菜产业给临洮人民带来了大商机。
 
    花卉:标准化培育增长新极点
  位于临洮县新添镇的甘肃三易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名优花卉已迅速走俏国内市场。同成都、西宁、西安、新疆、银川、北京、上海等许多大中城市客户保持了常年供货关系,而且可做到反季节常年供应。如今,三易花卉已成为全省花卉产业的样板,公司引进文欣兰、蝴蝶兰等系列名贵兰花进行盆花繁育,种植繁育东方百合、四季海棠等名优花卉20多种及美国红橹等优质苗木20多种,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与此同时,该县在积极引导、扶持、培育花卉龙头企业的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统一供种、统一销售,农户分散栽培、分户管理”等形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既扩大了公司生产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解决了农民种植花卉的“卖难”问题,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益。
  机制上的创新,服务上的强化,使农业基地建设亮点频显。如今,在新思路、新理念的引领下,该县已培育形成了万亩花木生产基地。临洮花卉先后在世界、国家级各类花博会上获得70多个奖项,截至去年年底,全县花卉产值达4.535亿元,实现花卉销售收入2.86亿元。在临洮人看来:“花卉就是钱,花卉就是经济。”

    养殖:特色化引领致富新模式
  近年来,为了寻求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临洮县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实际,通过“以大带小”的新模式,大力发展养殖业,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农民生活水平与小康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打造全省最大的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扶持引进基础母牛1256头、母羊8631只、纯种公羊31只,建成养殖企业4家、养殖小区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245户,落实青贮池4.35万立方米。
  来到该县新添镇潘家庄村的“正大猪繁育基地”,只见标准化的养猪车间干净整洁,一头头膘肥体圆的猪正在抢着吃食。这个占地约15亩的“正大猪繁育基地”是由潘家庄村村民潘小锁投资兴建的,他从2001年开始发展养殖,七八年来,靠着科学的头脑,潘小锁成了村里最具规模的养猪大户,养猪总数达2000多头。
  养殖大户致富的事实,有效调动了全县农户搞养殖的积极性,从而也催生了科学发展的链条,“大户带小户,基地和公司带农户”成了新添镇养殖业的成功经验。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原来群众对养殖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自从有了养殖大户,大伙一个看一个,都纷纷搞起了养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临洮人今日豪气百倍的写照。他们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改变着自己,超越着自己,在特色农业迅速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