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侧记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灵台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侧记

来源: 时间:2010-12-0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初冬的古城灵台,寒气袭人。然而,在什字塬上,广大农民群众正在县果业局技术人员、乡镇干部的指导下,挥汗如雨栽植果树。据灵台县林业局兼果业局局长杨崇科介绍,从2007年以来,该县依托“平凉金果”这个品牌,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已栽植优质苹果10万多亩,人均达到半亩,而且部分已经开始挂果,果产业孕育出农民增收的新希望。

    从“三起三落”到10万亩果园的定植
  灵台县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仅次于静宁,属于平凉市第二位;而人口仅23万人,仅多于崇信、华亭,可谓地广人稀。灵台县素有陇东小粮仓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境内什字塬土质肥沃,粮食产量高,粮食种植一直占据着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谁家麦摞高、产粮多,谁家就是本村本社赞羡的对象。
  而从气候、土壤、海拔等条件来说,灵台又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为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灵台县曾三次发展果树产业,但是因为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果树的管理没跟上、苹果质次价低销路不畅等原因,导致果贱伤农,三次发展果树产业均以失败告终。当地干部群众将这一过程称为果树产业发展的“三起三落”。
  基于对国内苹果产业总体形势、县域自然资源优势、苹果市场因素等多方面理性分析,2007年,灵台县下定决心,果断决策,确立了“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勾画了政府引导、部门帮扶、农民为主的基本发展思路,并决定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规划从2007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发展苹果10万亩。

    9亩承包地栽了8亩果
  什字镇西郊村村主任王利春是灵台县响当当的科技能人,大棚蔬菜他带头搞,西瓜嫁接他率先弄,在种植上有不会的,大伙都请教他。县上发展果树产业,他自然又是领头雁。
  初冬的一个上午,记者在苹果园里见到了正在忙乎的王利春。他告诉我们,2007年县上号召发展果树产业时,他作为村主任,为了给大家带个好头,他一次性拿出8亩地栽植苹果树,只剩了一亩口粮田,今年果树已零星挂果。
  2007年,政府刚开始发动群众时,许多农户都持观望态度。为了打消顾虑,政府免费提供果树苗木、化肥等所需的各种农资,由群众仅仅投劳,统一定植果树。栽植前几年没收成,怎么办?县上又免费投放了套种的棚膜、地膜和蔬菜籽种,让他们当年就有收入。王利春第一年套种的甜椒,每亩产量3500斤,全部被县上的脱水蔬菜厂收购,收入了9200多元。
  “当时8亩麦子的毛收入也就4000元。年终一算账,不说果树,单就在果树地里套种蔬菜这一项就比种小麦的收入多多了。”王利春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扶持农民栽果树,在果树还未挂果的这一段时间里,政府相继扶持农民套种过甜椒、西瓜、甜瓜、洋芋、花生等低秆作物,籽种、地膜、化肥、农药全部是政府投资,秋后收获,大家一算账,不管种啥,都比种粮的效益好得多。

    样板激发积极性
  看到一亩果园收入上万元,以前对发展果树持反对态度的人思想开始动摇了,有关部门紧抓机遇,趁热打铁,组织乡村干部和有积极性的果农远赴陕西洛川、旬邑,近到平凉市静宁、泾川和陕西长武现场参观学习,通过算账对比,引导农民算种粮与种果的经济账,发现栽植苹果的效益要比种植粮食的效益高10多倍。
  为了迅速扩大果树面积,政府累计投资上千万元,投放各种农资,财政拨款聘请123名农民技术员指导群众搞好幼园管理。
  为了让群众尽快收获果实,见到效益,该县在果园定植管理上,直接定植嫁接口径10厘米以上、胸径1厘米以上的苗子。大苗进园,使果树越过了“幼儿园”阶段直接进入了“小学”。
  近期,该县还组织乡党委书记、苹果定植大村的村支书、30个大户赴静宁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回来后开展了一次赛园活动,对10个种果大户奖励了价值2000多元的大型喷雾器,对赛园获得第一名的乡镇奖励了10万元。
  在榜样的带动下,从2007年至今,全县已定植优质苹果园7.36万亩,今年秋冬季定植3.55万亩,累计达到10.91万亩,建成了什字西郊、西屯南头、独店姚李、邵寨东郭、蒲窝关庄、新开寺底等一大批规模大、管理好的果园定植示范点。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