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幸家庭带来幸福——记自治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阅读快感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为不幸家庭带来幸福——记自治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

来源: 时间:2010-12-2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12月15日,根据《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标准》,在自治区残联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即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进行康复治疗的李佳明,言语最大识别率达到了90%,康复级别达到一级,终于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了。“是自治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让我的孩子开口说话,让一个不幸的家庭重新享受到幸福。佳明喜欢跳舞,现在的发声条件也好,我准备送她去学跳舞,她一定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快乐成长。”12月16日,在聋儿康复中心举行的“家长开放日”上,李佳明的妈妈杨荣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5岁的李佳明,出生后一直不会发声,直到今年5月,才学会了说话。这个过程中,不知凝结了自治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老师们的多少心血。

   “佳明3岁时,我们才发现孩子耳朵有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四处求医给孩子治病。但是,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需要做手术,给孩子植入人工耳蜗,费用则需要20多万元。这么多的钱让我们几乎绝望了。”提起为孩子治疗的心酸经历,杨荣哭了。

   “现在孩子的人工耳蜗是中国残联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为孩子免费实施的。2009年至2010年,中国残联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共为我区患儿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配发助听器140例,并且为每个孩子提供每年1万元的补助,抢救性地为我区140名孩子圆了说话的梦想。”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主任阿依孜木古力·米吉提说。

    康复中心语训部老师刘静工作多年,她对聋儿的教育矫正深有体会。刘静说,为聋儿植入人工耳蜗,只是迈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对于聋儿的康复过程来说,最为艰辛的是孩子从不发声到发声的过程。聋儿由于听音能力的丧失,声带震动等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纠正。为了让孩子掌握如何发出舌根音,老师想尽了办法。比如,用饼干、压舌板、手指等条状物伸入孩子的舌根部,让孩子试着发音,孩子们常常忍不住呕吐在老师身上。老师坚持不放弃,上千次、上万次地给孩子矫正,直到孩子完全掌握、记熟。

    据自治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党支部书记洪德义介绍,在自治区106.9万名残疾人中,听力残疾19.4万人,语言残疾2.6万人。由于听力残疾和语言残疾的最佳治疗年龄段为7岁以下,很多患者因不了解聋儿康复的基本情况,错过了治疗矫正的最佳年龄段,对治疗矫正形成了困难,甚至造成终生残疾。语训部现有教师17人,聋儿康复教育的标准是每位老师负责4至6名孩子,而语训部现在是每个老师负责11至12名孩子,工作压力很大,但老师们在帮助这些家庭实现幸福的同时也在努力克服着许多困难。

   “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聋儿康复工作,了解我们这个身兼医生与教师的职业,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尽早摆脱先天带来的苦恼,让他们的父母也能享受孩子那甜甜的呼唤。”阿依孜木古力·米吉提说。

    今年,自治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成功创建区直机关“巾帼建功岗”,阿依孜木古力·米吉提也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