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甘肃领导无一不想把甘肃发展起来,快一点摆脱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但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良好的愿望终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在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形势下,甘肃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分量、在人均收入方面的名次,反而有越来越轻、越落越大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笔者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思考,在此对甘肃的发展提出一点管见:大力发展三种经济——循环经济、旅游经济、民营经济。
循环经济,是甘肃安身立命之本,是最适合甘肃的根本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生态脆弱的甘肃而言,离开了循环经济,甘肃即使一时取得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甘肃应当从百年大计、根本战略的高度看待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对此,前文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旅游经济,是适合甘肃的重要发展方式。旅游是无烟工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就业人数多,是进入小康社会后应当大力发展、也有条件大力发展的行业。从甘肃来说,旅游资源居全国第四,特色突出,底蕴深厚,没有理由不大力发展旅游业。加之全国有很多人,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唯独没有来过甘肃,而敦煌是人一辈子总该来看一看的地方,这正是甘肃旅游的战略性机遇,千万不可错过。
笔者认为,甘肃旅游业长期落后,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地域狭长,游走不便且成本高昂,这就需要对各地旅游资源进行分区整合,包括与周边省区的整合;
二是宣传投入不够,导致甘肃优质旅游资源不为外人所知,既然不知人家就不来,这就需要加大投入,舍得投入,不能太抠门;
三是由于经济社会落后,财力不足,导致交通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良,这也需要加大投入,并且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问题,还需要放开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
四是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不力,思路单一、办法不多、开拓性不强,尤其是在科学规划和整体包装方面无所作为,这就需要加强旅游管理部门的建设,把能人、明白人、有工作激情的人派到旅游部门来。
笔者高兴地看到,代省长刘伟平最近亲自主持召开了推动发展甘肃旅游的大会,省委书记陆浩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这说明了省领导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甘肃旅游业有望步入加速发展的轨道。
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是增加就业、稳定社会、提升经济活跃度的重要经济方式。笔者所说的民营经济,主要不是指那些依靠官商勾结而暴富的煤老板、矿老板,而主要是指那些依靠诚实劳动、守法经营的广大工商个体户。甘肃经济本来落后,民营经济与东部、南部的差距更大。在全国民营经济的阵营中,甘肃只有盛达一家跻身500强,与宁夏、新疆、青海同处末位。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提高甘肃人均收入、提升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渠道,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还是解放思想,提供政策,像支持国企和外资那样支持民营经济。一是市场准入,对民营企业不能采取歧视政策;二是贷款扶持,也应当像支持国企、外企那样支持民企,在担保和贴息方面政府应有所作为;三是税收优惠,鉴于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实力弱小,应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降低所得税的征收;四是基金支持,建立个人、青年、妇女创业基金,扶持个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鼓励创新,建立鼓励个人发明创造的创新基金,降低专利申请和保护费用,鼓励民间发明创造。六是改善环境,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严肃政纪,加大监督,鼓励举报,努力杜绝管理部门的吃拿卡要、阻挠刁难,降低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没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不可能发展起来。从全国范围来说,个体经商户越来越少,说明营商环境不是在改善,而是在恶化。以笔者的了解,甘肃省和兰州市各职能部门特别是一些掌握实权的部门,潜规则甚多,政风不良,吃拿卡要、违规执法习以为常,群众不堪其苦,创业举步维艰,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否则发展民营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当然,循环经济、旅游经济、民营经济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旅游经济、民营经济必须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中也可以包含旅游、民营经济的因素。可以预计,当三大经济齐头并举、繁荣发展的那一天,也就是甘肃经济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