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7日,本报独家报道的《千年前<古兰经>手抄本现身东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正在召开的政协甘肃省十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韩国军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东乡县新建古兰经博物馆的提案》,建议在千年《古兰经》发现的地方——临夏州东乡县新建古兰经博物馆,一方面加强对国宝《古兰经》的保护,另一方面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实地参观,由此可带动东乡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2010年12月上旬,在我省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发现了一部极其珍贵的约千年以前的《古兰经》手抄本。由我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手抄本进行初步鉴定,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现保存于东乡县坪庄乡哈穆则岭拱北。该拱北始建于1425年,陵墓主人为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来中国传教的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哈穆则。据现在保管者马清芳阿訇介绍,经书溯源有序,口耳相传,代有承传,是由哈穆则从撒马尔罕长途跋涉来中国西域传教时带来的,东乡族祖祖辈辈把这部《古兰经》手抄本看作他们的民族之魂和传世瑰宝。
政协委员韩国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对研究东乡族族源历史及我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哈穆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不仅仅是东乡族人民的传世之宝、是祖国古籍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实证。因此,他建议在临夏州东乡县新建古兰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