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称美欲通过会谈了解中国态度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热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美专家称美欲通过会谈了解中国态度

来源: 时间:2011-01-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政策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该委员会是著名智库,为美国制定了许多对外政策方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都曾是委员会的成员。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箎1月初在为胡锦涛主席访美作准备时,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了演讲。

去年,中国在南海问题与钓鱼岛事件上反应强烈,国产隐形战机歼-20照片流传也被美国媒体认为中方在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前展示“肌肉”,“中国外交傲慢论”、“中国军事威胁论”在美国内部甚嚣尘上,一些人声称中国面临“和平崛起的终结”,而美国应针对这一转变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对此,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政策中心主任易明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这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会谈中,“美方需要消除很多疑虑,中国政策总体上变得更‘自信’还是更‘强硬’?面对面会谈正是了解中国态度的契机。 ”

■谈中美关系

“2011年注定要迎来转折”

晨报:你对奥巴马政府上台两年间的中美关系是什么看法,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发生了很多新问题,情况似乎比以前还要糟糕?

易明:奥巴马政府上台第一年的对华政策主要是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双边关系,美方的感觉是华盛顿付出多少,北京就会回报多少。

但很遗憾的是随后发生了变化,中国方面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访华之行非常成功,但恰恰相反,美方的看法是奥巴马此行在种种问题上受到了很大牵制和压力,因此在那次访问以后美方释放出的善意简直是乏善可陈,再加上又发生谷歌事件以及其他美国企业的反应,美国内部很难再继续讨论是否还要关切和迎合中国利益。这也是中美关系在2010年变得坎坷难行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第二年,中美关系里的紧张、摩擦比合作要多得多。

晨报:那么这次中国国家主席访美是否会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你认为哪些议题最重要?

易明:当然,2011年注定要迎来转折。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访问里,我想双方最想看到的首先是中美关系回归正常轨道,因此双方最近这段时间都在积极寻求共同利益领域。

会谈包括朝鲜半岛、伊朗、人民币、军事等多个议题,双方从这些话题中探索共同利益,这是很明确的。但不明确的是中国政策总体上变得更“自信”还是更“强硬”,美方需要澄清很多疑虑,而不是在黑暗中揣测与摸索,会谈正是面对面了解中国态度的契机。

虽然中美寻求的共同利益是否会产生积极意义还有待观察,但中美双方都对建立强有力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我对此相当乐观,我还相信双方都将为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不断努力。

晨报:那么,你认为中美在经贸领域是否也将寻求到巨大的共同利益?

易明:我对中国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非常关注。我很理解中国仍然强调经济增长是未来发展的主线,因为经济是领导力的核心;此外,我注意到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明确表态要利用清洁能源,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承诺;可以说,在今后数十年里,中国确实面临经济转型的大好机会,中美在新兴产业方面有很多合作机遇。

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不仅能帮助美国创造就业,也会创造更好的经济氛围,促进美中双方更好地理解各自的贸易政策。

■谈中国外交

“经过数十年韬光养晦后,中国正主动出击走出国门”

晨报:你如何看待现在甚嚣尘上的“中国外交傲慢论”?

易明:我们确实认为中国政策总体上变得比以前更加强硬、更加不愿意妥协,外交政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经济与军事甚至宣传等各个领域也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

在国际舞台上,不论是寻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削弱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还是推动中央媒体进入纽约时代广场的顶级写字楼,到处都飘荡着北京的声音;在中国国内,解放军在东海、南海等地持续换防和调动,外交高官在发表维护南海问题的立场时表示它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这个词以前只在台湾问题上用过。

这些措施给美方的感觉都一样,就是中国显然比以前要“自信”。

从目前来说,美国当然也只能接受这样的中国外交政策,但是,如果中国采取的措施与美国及其同盟国家完全“对立”的话,比如在朝鲜半岛严峻形势下,中国坚持不对朝鲜施加特有的影响力,那么美国恐怕会运用外交影响力动摇中国的地位。

晨报:中国的外交方针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但是不是只要中国“有所作为”就会显得强硬,就会引起美方的疑虑?

易明:在我看来,经过数十年遵循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原则后,中国领导人早已不再继续放低姿态,而是主动出击走出国门。北京启动的是一项“走出去”战略,这不但是指外交政策,甚至包括重新打造全球标准与制度,中国正在像变革自身一样在变革世界,全世界都应该认识到这一转变的形态和带来的影响。

我知道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一直都表示“要坚持韬光养晦方针100年不变”,但他同时也宣称“在金融危机结束之前,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两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实际上传递的信息就是“中国要改变游戏规则”。

■谈对华政策

“中国把未来50年外交都规划好了,美国连这几年都还没想好”

晨报:如果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就会引起人们的担忧,那么在美方看来,如何应对中国运用新增加的实力?

易明:与其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人们担忧,不如说中国如何使用其日益增长的实力来影响周边地区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中国是一支和平稳定的力量呢?还是只顾追求自身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无视政治、安全等更广泛的问题?经济和政治往往密不可分。正是这类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担任全球领袖角色的担忧。

中国的国际战略从低调转变为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受中国国内变革的影响。因此,美国不但要对中国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有充分准备,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而且还要深入体察中国国内改革大潮,这样才能明确了解有哪些潜在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

晨报:美国现在对华政策的主调是什么?是否会进行重新调整?

易明:美国以前对中国的提法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但现在中国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革命浪潮的力量。

从这点来说,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奥巴马政府与其依赖双边对话,不如继续推行“曲线救国”——通过第三方影响中国。比如,美国在经贸方面与欧盟、日本加强协调,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与俄罗斯加强合作,南海问题上与东南亚国家拉近关系等等。

美国应该为其国内利益与外交政策设定整体目标,在这点上最应该向中国学习。中国把未来50年外交都规划好了,美国连这几年都还没想好。

对美国来说,必须想清楚50年内要打造什么样的自身形象,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这样才能确定一套对内对外政策,它应该是美国国家发展目标的工具,而对华政策是其中的一部分。

比如,美国想在2050年前成为未来清洁能源技术的领导者,那么现在相配套的技术开发、金融系统以及政策都应该跟上。而这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计划中包括清洁能源投资,美方要明白自己的技术优势、用哪种引资方式,这样达成的协议才是平等、成功的合作。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