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秋生:一个“三和”精神的践行者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鲁商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宛秋生:一个“三和”精神的践行者

来源: 时间:2011-01-3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宛秋生,回族民营企业家,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五届全国总工会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省个私协会副会长、聊城市个私协会副会长、临清市政协副主席、临清市工商联会长,先后荣获“全国创业之星”、“全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贡献奖”、“山东省劳动模范” 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而宛秋生最为看重的是另一个特别的荣誉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临清,地处鲁西,现有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7134人。是山东省22个少数民族万人市(县、区)之一。他所创建的三和集团始终把“社会和谐、家庭和睦、职工和乐”的“三和精神”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涵。宛秋生深知,在作为回族聚集地的临清,从职工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无不需要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没有民族和合,就不会有社会和合,事业和合,更不会有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而三和集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同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关,同民族团结相关。

  用宛秋生的话来说,他是民族团结的信奉者,是民族团结的实践者,是民族团结的倡导者,他要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奋斗终生。

  民族团结的信奉者:团结、平等、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回族企业家,宛秋生深信“四海之内皆兄弟’,,能团结人,集思广益,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把2.7万元变成27亿元,宛秋生仅仅用了20年时间。而缔造发展传奇的理念却朴素而简单。为人质朴厚道的宛秋生信奉真主,信奉四海之内皆兄弟,坚信能团结人,就能成就事。而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使得宛秋生在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关键时期,总是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1988年,宛秋生下岗后,自筹资金2.7万元,购置8台旧织布机,租赁5间民房,与朋友合伙做起了生意,创建了临清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创业的第二年,纺织行业滑向低谷,由于难以承受的压力,朋友撤走合资款,宛秋生“单飞”。但这次与朋友的合作,为宛秋生的企业在艰难中辟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就在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几位老太太对宛秋生说,其他的布好买,但松紧布不好买。你的厂子能不能织出来松紧布?宛秋生记住了几位老人的提醒,把周边县的市场跑了一遍,印证了这个信息后,于是他便跑到天津,高薪请来了老师傅,又投资改造了22台设备紧锣密鼓地干起了松紧布,产品一上市场便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当年就实现26万元的产值,上交了6000元税金。企业就此脱离困境,快速膨胀。先后兼并、购买了5家倒闭破产的企业,使闲置的4000多万元国有资产得到活化利用,所创办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实现了低成本、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宛秋生懂得感恩。他对曾给予企业帮助的人都铭记于心。对于市场行情,总会有客户热心地给他提供详实的信息;对于技术改造,总会有高级技术人员愿意施以援手。1996年,看到厂里的设备相对落后,急需技术改造,济南的一位老师傅愿意提供技术帮助,一举为他改造了44台织布机,不仅能生产斜纹床单布,而且及时转产织出了方格床单布。一时间河南、新疆、东北的客户纷至杳来。当年就创下了400多万元的产值。

  在这些帮助宛秋生的人群中,民族,不分回汉;在面对困难,共同寻求破解之道的时候,智慧,不分回汉;在直面市场,把握机遇谋求发展的时候,市场,不分回汉。宛秋生常对同族的人说,我们信奉的伊斯兰教提倡和平、安宁、和谐,主张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学习。没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信条支撑,就没有三和,遑论其他。

  民族团结带来的是凝神聚力,是文化的融合,是智慧的集结。正是不断借助这样的合力,三合集团不断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先后开发出了数百种不同纱支,不同花色品种的床上用品和纯棉色织服装面料,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非典”以后,企业针对非洲人喜爱蜡印布的特点,集思广议,审时度势,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生产研发力度,目前企业已拥有蜡印布生产线12条,年产布2.2亿米,占世界蜡印布市场份额的27%,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

  三和集团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代理制度,在国内组成了一张北至东北,南达广州,西至兰州,东到上海的全国代理商销售网络。“四海之内皆兄弟”。而兄弟间的合作讲的是诚信,讲的是互助,互信。在宛秋生的脑海里,合作伙伴,从来不会因为民族的一不同而有隔阂,而区别对待。对客户发来的订单和样品,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产品,从而不失时机地抢占国内外市场先机,形成了“应变之策在于‘准’;领先之道在于‘快’;活力之源在于‘信’的经营特色”。不管是和谁合作,企业绝不失信用、丢人格。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三和集团对金融部门,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保证能按期付息、按期偿还贷款。“3A”,级信用企业、“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这是对宛秋生以诚待人的注脚与最好的说明,在宛秋生的字典里,诚,从来都是和合精神的核心。

  宛秋生是民族团结的信奉者,更认为自己是民族团结的受益者。宛秋生是土生土长的临清人。临清随大运河的兴盛繁荣昌盛五百年,“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而临清的繁华从来都是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结果。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发展的合力,既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抗灾,可以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和修缮,有利于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也有利于文化经济的多样性。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正是基于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民族凝聚、求同存异基础之上的民族团结,才造就了临清繁华的往昔。

  三和集团的发展,依靠的就是民族和合带来的推动力,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出生产力!对国家是这样,企业亦然。没有民族的团结,就没有三和。

  目前,企业管理人员495人中,汉族356人,占72%,回族130人,占28%;基层员工15000人中,汉族人占69%人,回族职工4700余人,占31%。公司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分亲疏远近,无分回汉两族。2008年,企业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出口创汇、主营业务收入”三方面均列入全国同行业百强,企业还通过了“IS09000认证”,主导产品蜡印布获得了“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

  民族团结的实践者:民族团结无小事,大爱皆在细微处。作为一名民族团结的受益者,宛秋生践行“博爱大公”的观念,他不分老幼,不分民族,将民族团结体现在时时处处。

  说宛秋生是民族团结的受益者毫不为过。凭借着自身努力与不断提升的智慧,宛秋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所创建的三和纺织集团是“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远销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穆斯林聚居区。近年来,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全国纺织行业50强”、“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山东省光彩之星”、“山东省文明诚信标兵”等数十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企业经济效益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出口创汇列全国同行业第五位。目前,企业占地1600亩,总资产27亿元,拥有员工15000人,形成了30万纱绽,8600台织机,12条蜡印生产线,2条色织布生产线,3条印花浴巾生产线,一座6万千瓦热电厂,两座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规模,成为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国内有位次、国际有声望的大型企业集团。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利税4.5亿元,外贸出口1.92亿美元。就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发展稳健,实现销售收入16.59亿元,利税2.25亿元,外贸出口8382万美元。

  而让宛秋生最为受益的,可能却是另外一件事,这件事是他生命里的隐痛,但同时成为开启他要终生实践促进民族团结大业的智慧之光。

  1992年12月6日,在去上海购买化学颜料回来的路上,宛秋生因患感冒,而又需要火急火燎的赶路。在返程经过的费县地界,不幸罹遭车祸。当时宛秋生内脏出血,一条腿粉碎性骨折,生命危在旦夕。唯一的目击者——一汉族彭姓农民截了几十辆车都没有停下来,最后冒着生命危险,站在公路上一动不动强行拦车,才截下一辆车把宛秋生送到了医院。由于救治及时,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宛秋生才保住了命。令宛秋生更为感动的是,这位汉族农民兄弟旋即又回到出车祸的汽车旁,保护汽车和买来的颜料。驾驶室里1万多元的现金和车上的货物毫厘未少。

  宛秋生全家真心感谢汉族农民老彭的救命之恩,以后两家就成为了不同民族的异性兄弟,当成亲家走动。为了答谢,宛总还把老彭的儿子和女儿接到企业来工作。老彭家儿子结婚,宛总让人送去了厚礼;宛总女儿结婚,派专人专车去接老彭一家来共同高兴一番。

  这件事,在临清当地奉为美谈。而对于宛秋生内心更深的触动则是,人心之内的真善美,从来不会因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古兰经》中所体现的“博爱大公”,不仅仅要在民族之内传播,更应该在四海之内传播。真正的博爱大公,应该不分老幼,不分民族。

  民族团结无小事,大爱常在细微处。不管是汉民还是回民,家里摊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大事难事,只要开口求助宛秋生,他总能给予资助,帮助解决问题。不开口,只要他听说了,也会热心相助,善事有巨细,善心却无大小。

  临清市实验中学高三学生栗学忠父母双亡,生活非常困难,但刻苦攻读,宛秋生知道后,给予无私资助,后来栗学忠顺利考上了东北电力大学;河北省临西县有一位叫赵连菊的小姑娘,父亲去世、母亲患精神病,还有一个7岁的小弟弟,14岁的她早早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他知道后亲自给小姑娘送去了全套的生活用品,并承诺每月发给300元的生活费,一直到她成年;临清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刘雨亭,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去世了,她只能跟随姑姑生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宛秋生每学期都按时给她交学费、买生活用品,使其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农村青年李培厚,在一家个体企业打工受伤后,两个胳膊粘连在一起无法生活,实在没办法了直接给宛秋生写信求救,宛秋生派人送去1.5万元,将其治好,李培厚的家人非常感激,拉了一车自家种的大西瓜到公司表示感谢;宛秋生从当地《聊城日报》上看到阳谷县城一残疾人的儿子患上了白血病,家庭十分困难,他当时心情很沉重,就让企业的工会主席当天拿着报纸找到这位残疾人,送去1万元捐款,并不让透漏任何信息,接受捐款的残疾人从汽车牌号上打听到企业的名称,告知了媒体,聊城日报记者要来采访,宛秋生一口回绝,他说:“默默地作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完全是应该的,不值得宣传”。

  伊斯兰教提倡尊老爱幼,慈善仁爱。和谐的社会,离不开最基本价值观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临清,都知道宛秋生关注个人与家庭,关注文化与教育。他先后捐款50多万元,使4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使100多名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圆了大学梦。这里面,既有汉民,也有回民;1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春节拿出40多万元专款救济特困下岗职工1500多人,每人每年一袋面、10斤肉、10斤油。这里面,有汉民,也有回民;救助当地疾人130人,每人每年一袋面、10斤肉、10斤油,这里面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有汉民,也有回民。每年中秋节和春节都为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们送肉、送油,这里面,有汉民,也有回民。

  宛秋生在很小的时候,常常看到老母亲用一块一块小皮子,缝制成千张袄。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启发了宛秋生的大智慧。集腋成裘,跬步千里。不管是做企业的宛秋生,还是热心推进民族团结与公益事业的宛秋生,都一直在坚持在细微之处倾注真情大爱——每个人都可以在微观可行的小事上,用心、坚持,都会有大的收获。

  宛秋生的行为感染了很多人。三和集团现有15000名职工,其中有4700多名是回族职工,这么庞大的员工队伍,却从来没有过哪怕是细微的民族冲突。回民职工几乎占到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但是三分之二的汉族职工,都非常自觉地尊重回族职工的生活习俗。在这里根本看不出谁是汉民谁是回民,不管是汉民还是回民。谁家有婚丧嫁娶大事大家都去凑份子,都去帮忙,关系十分融洽。工作中更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而作为董事长的宛秋生,对企业职工不管是汉族还是回族,凡是婚丧嫁娶之事,只要是他知道,一定亲自到场。如果万一不能到场,必是以礼致意。

  宛秋生常说,在帮助人时,在使这个世界向好时,一定要这么想,少了我怎么行?把自己的力量看得大一些,这样,才不会轻易放弃。再小的,微不足道的力量,坚持实践下来,都会使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而正是宛秋生所说的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坚持实践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却真正反映出一个人维护民族团结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民族团结的倡导者: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宛秋生仰承国恩,回哺社会,以维护和促进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己任,为达到民族与社会的两相和谐不遗余力。

  作为一名回族企业家,宛秋生在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作为一名穆斯林、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民营企业家,他更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爱憎鲜明。他经常说,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社会稳定,是包括回族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最根本利益。谁要是反对党和政府的领导,违犯国家法律法规,我们就同他做最坚决的斗争。

  在前些年的“阳信”事件和最近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7 .5”事件中,宛秋生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奔走相告、大声呼吁广大穆斯林群众,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坚守教义教规,不要盲目信谣、传谣。在他的积极努力和影响下,临清市少数民族群众没有发生一点波动,维护了社会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局。

  宛秋生常对身边的穆斯林讲,我们伊斯兰教主张对人友善、宽容,主张当行则行,行止有度,绝不过分。谨守“中道”是伊斯兰教对每个穆斯林的要求。与社会、个人和谐相处是“中道”的核心。我们穆斯林要学会用和谐的思维认识社会,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只有在为人处世中坚持“中道”原则,才能真正达到民族与社会相和谐。

  宛秋生对担负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特需用品的任务非常看重、十分珍惜。近年来,他不断投巨资更新设备、优化工艺,开发新产品,宁可停产其他产品,也要千方百计保证少数民族用品的生产和质量,把党和政府的关爱真正送到少数民族千家万户。

  伊斯兰教义要求人们做到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必须做到讲善言和积极为善。伊斯兰教的善事包括很多,除了作为穆斯林的日常功修外,还有从物质上或从精神上帮助他人、调解争端、维护大众利益、和睦邻里、讲求信义等等。对于民族的公益事业,宛秋生也一直非常热心。多次主动捐款为临清清真寺修路、建水房,救助失学儿童,帮助患大病的穆斯林群众,主动承担印刷6万多册“伊斯兰百问”(刘洪军著)、“穆斯林准则”书籍的费用,还将自己企业的一辆生产用车改造成丧葬车,企业免费提供汽油和司机,全天候、无偿地为临清市广大穆斯林群众服务。临清市区内两座清真寺、一座女寺全年做礼拜冲洗烧水用的煤全部由宛秋生提供。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他累计为临清少数民族事业捐款、捐物达200多万元。最近,他又捐款90多万元,正在重建临清市区内的唯一一座清真女寺,受到了临清和周边县市广大穆斯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宛秋生倡导民族团结,他本人也在和合、安宁、和谐的民族关系与发展环境之下,壮大了自己的事业。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宛秋生时刻铭记三和集团“仰承国恩、回喃社会”的企业精神,主动为国家分忧、为民族团结尽力、为身边群众造福。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企业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企业坚持不懈地安排回汉两族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民工,仅目前企业就拥有职工1.5万人,宛秋生也被评选为“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5.12”大地震后,他整整一天没离开电话,组织捐款、联系救灾物资,夜晚还亲自去装车,这一次他自己捐款125万元,企业职工捐款41万元,公司用这166万余元资金购买了2000架帐篷、15000条毛巾被、10000箱方便面、连夜组成贩灾车队,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直接送到四川什邡少数民族群众手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宛秋生董事长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1000多万元,他因此被评选为“聊城市慈善之星”、“临清市慈善大使”。人口910人,260户,可耕地200多亩,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蔬菜大棚种植、打工经商。部分村民家境贫寒,村里生活环境也比较差。针对上述情况,宛秋生带着公司几位副总找到唐窑村委,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制定脱贫致富、整治村容村貌的方案。根据帮扶方案,公司出资12万元为村里修建了水泥路,将主要干道连在一起,彻底为唐窑村解决了行路难的困扰,随后又拿出25万元帮助村里建立起长达1200米主排水道,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排水问题。企业还将村里130多名待业人员安排到企业,让他们有活干、有饭吃,仅工资一项,该村每年收入就达120多万元,使一百多个家庭摆脱了贫困。为了能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企业对村里年过60岁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助金。

  在此基础上,宛秋生还有更长远的计划。企业将帮助该村新上一个粉煤灰制砖厂,该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60多万元。同时把唐窑村的治理规划纳入企业整体规划之中,通过企业与村委的共同努力,力争尽快把唐窑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在山东省工商联召开的“民企帮村工作会议”上,宛秋生作了典型发言,企业被评为“省民企帮村先进企业”。

  宛秋生认为,如何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宗教是否能够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会转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形势下,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全国各族穆斯林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伊斯兰教同社会发生冲撞,确保自身稳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伊斯兰教本身而言,不但可以做到两者的相协调,而且可以为营造一个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和集团在全市民营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党、团、工会组织,建起了职工宿舍楼、图书馆、阅览室、电视厅及职工培训教育中心,定期举办职工联欢晚会和文体活动。投资600万元兴建了以运河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企业园林“宛园”、“三和博物馆”和“《金瓶梅》微缩景观馆”,成为充分展示运河文化神韵的亮丽风景。每年正月十五,企业就组织举办大型灯会,免费向社会开放,元宵佳节,华灯流光溢彩,游人如痴如醉,整个宛园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大景观。投资建设了一座四星级的“清真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并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运河名城(临清)清真文化美食节”,热情接待了宁夏自治区民品企业考察团,为临清加快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宛秋生的带动下,现在的临清,涌现了一批像他一样热心于推动民族团结的团体与个人。无论回汉,都深切地认识到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凝神聚力,凝智聚贤,才能以此做为事业起始的基点。他们都把维护民族团结当成了生活的常识,并转化成为自觉的行动。如今的临清,民族团结已成为一种共识,回汉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求同存异,不仅尊重对方的习俗,也尊重对方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并存,民族大同。

   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典型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标兵,宛秋生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致富不忘国家,始终大力倡导民族团结,为临清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