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透明进展如何?昨日上午,两会委员与代表拿到了国家账本,即《关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草案”)。记者采访发现,委员代表们认为,今年预算草案披露数据更多,表现方式也更好。不过细节不足、时间不够却让代表头疼,一本账看不明白。
分项更细披露数据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副市长郑茂杰表示,从编写体例上看,比较好的一点是预算报告后边有更多项目表,分项收支披露数据更为细致清晰,便于代表察看。
今年报告延续了去年的编制体例,除了文字报告还有表格、柱状图和圆形图。与去年两会发给代表委员的预算草案对比,附表多了三张,披露了2009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与支出情况,以及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情况。为了便于人大代表审议,还对2010年政府支出科目进行了一些调整细化,由15个项目变成18个项目,披露的数据也更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蒋洪表示,在表达形式上,今年的可读性更强。
细节不足代表看不出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表示,这两年预算报告只给大项目结果,决策其实还是不够透明,因为大家看不到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不知道项目下更为具体的收支,很难看出问题。
蒋洪也认为,从审查预算的角度看,今年预算草案和去年相比没有根本性变化。“去年有一本很厚的各部门预算附件材料,在会场讨论可以看到,不许带出会场。今年我还没有看到这个材料。”蒋洪说,目前来看细节少,很难评判。“比如教育支出,我只能看到支出是多少。但是这样的数字是否合理,我看不出来。”
蒋洪说,广州两会以前就发现了一些预算问题,因为其披露预算更多更详细,到了幼儿园层面。两会可以在审议时提出,在预算时解决问题。
此外,蒋洪说,现在的预算草案是按照功能分类,如教育支出多少,环保支出多少。不是经济分类,如工资多少,办公费用多少。“我国会计制度中两种分类都有,政府是有这笔账的,但是没有公开。这样掩盖了很多信息,如“三公消费”就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