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在河与岸的互动中重新发现自己。
一段397公里的河与十座渐次崛起的城,正在这片土地上做着巧妙的“加减乘除”。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8个主体功能区之一,宁夏沿黄经济区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这个消息振奋着在京的宁夏代表和委员,也振奋着宁夏60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
从五年前的“沿黄城市带”到今天的“沿黄经济区”,词组上的变化蕴藏着何种深意?立足于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依托沿黄经济区的建设,宁夏的经济又将走出怎样的轨迹?
3月7日,在“两会”宁夏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接受了宁夏日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后来者居上”。只要我们把自身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追赶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跨越,最终会实现宁夏崛起、后来居上。
记者:主席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起点,新征程。聆听了温家宝总理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正伟:今年的报告写得精彩,代表们看得给力,听得振奋。报告顺应人民新期待,呼应人民新要求,回应人民新希望,贴近民意、民心、民生,用大量篇幅阐述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措施,字里行间涌动着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发展重点契合民生、发展过程维护民生的理念。报告中特别提到了稳定物价和缩小差距的问题,更加贴近民生。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将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把全国各省区市的竞赛比作一次长跑,“十一五”时期宁夏的角色一直是一名“追赶者”。面对一个个差距,如果没有新的增长极,没有大项目的推动就难以拉平。“十二五”开局之年,新一轮竞赛已经鸣枪起跑,目标在前,宁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必须全力以赴。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后来者居上”,只要我们把自身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追赶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跨越,最终会实现宁夏崛起、后来居上。
历史的契机又一次等待我们把握。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个新平台、新起点,客观要求我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宁夏有很多领新全国的成功经验,必定也会有沿黄经济区发展的新锐探索。
记者:有人说,沿黄经济区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是继西部大开发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迎来的第二个春天。对此,您如何看待?
王正伟:历史的契机又一次等待我们把握。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个新平台、新起点,客观要求我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宁夏有很多领新全国的成功经验,必定也会有沿黄经济区发展的新锐探索。
从最初的“建设沿黄城市带,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决策,到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构想,再到“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沿黄经济区的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多位领导同志的高度认可。去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我区时特别指出,黄河金岸建设“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去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来宁考察时强调指出,发展沿黄城市带是个好思路,也是个大战略。温家宝总理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宁夏沿黄经济区。李克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指出要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统筹区域发展。
这些重要指示,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充分肯定和殷切希望,让人倍感鼓舞、倍受启发、倍增信心。这些充分说明,沿黄经济区既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托,也事关宁夏人民的福祉。
沿黄经济区是一个覆盖整个宁夏黄河流域的、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一揽子”解决宁夏发展问题的宏图伟略。
记者:从2005年我区首次提出“沿黄城市带”到今天国家的“沿黄经济区”战略,这个大思路一直在发展中演进,在发展中完善。您认为,“城市带”和“经济区”有哪些不同?
王正伟:我们所提出的沿黄城市带,不仅仅是沿河的城市带;黄河金岸,不仅仅是黄河两岸;沿黄经济区,也不仅仅是一个区域上的大概念。这是一个发展的理念。从“城市带”到“经济区”,是一种思路的传承和发扬。城市带是一个点一个点的连接,经济区则从广义上涵盖了“城市带、产业带、开放带和政策洼地”,内涵和外延上更加丰富。
沿黄经济区是一个覆盖整个宁夏黄河流域的、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一揽子”解决宁夏长远发展问题的宏图伟略。要用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理念规划宁夏沿黄经济区,使之形成“岸、带、区”于一体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最大限度提升宁夏整体竞争力。有了这个平台,宁夏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开阔,发展的前景也更加开阔,拥抱未来有了更加舒展的姿态,可以张开双臂,迎接四海宾朋。
沿黄经济区是把宁夏的优势集中起来做了一次“加法”,是宁夏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治优势、民族团结优势的一次优化组合。这样的组合势必会释放出发展的“超能量”。
记者:在您2010年忙碌的日程表中,有68次调研和会议直接或间接与沿黄经济区的发展有关。在不同场合中,您多次提到要“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您认为宁夏具备哪些成为经济区的特质?
王正伟:古往今来,世界主要城市群都是因河而生、依江而建、靠海而兴。有水就有灵气,就有生机,就有活力。历史不断证明,面对滔滔黄河水,人类的每一次亲近,总能带来新的发现、新的财富,掀开文明的新一页。
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宁夏沿黄河分布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平罗、青铜峡、灵武、贺兰、永宁、中宁10个城市,聚集着全区43%的土地面积,61%的人口,90%以上的GDP和94%的财政收入,具备了成为省域经济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重要引擎的基本条件。沿黄经济区是把宁夏优势集中起来做了一次“加法”,是宁夏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治优势、民族团结优势的一次优化组合,这样的组合势必会释放出发展的“超能量”。
面对深情的母亲河,宁夏用新产业拓展新蓝图。细细品味,沿黄经济区的每一个衍生品都蕴藏着无限商机,而这条黄金带的崛起,还将带动宁夏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记者:从构想落地的那天起,沿黄经济区就融汇了太多的祝福,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下一个五年,沿黄经济区最令人期待的精彩会有哪些?
王正伟: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是“十二五”时期社会民生“幸福交响”的基调。依托沿黄经济区这个平台,可以衍生出很多发展思路,每一个思路都蕴藏着无限商机。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抓好“民生计划”、生态移民、中阿博览会等重大战略的贯彻落实,让老百姓生活在更加幸福的塞上江南。
预计到2012年宁夏沿黄城市带人口将达到400万,GDP达到1300亿元以上;到2020年,沿黄城市带的人口将达到500万,城镇人口达到400万,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GDP将跨过3000亿元大关,宁夏将迎来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黄金期,真正迈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宁夏发展一定要南北兼顾、协调前进。只要我们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发展,一手抓宁南山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宁夏完全可以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记者:今年春节之后,您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研究沿黄经济区发展规划。第二天,您就带领十几个厅局负责人来到固原,对宁南山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进行调研。宁夏的发展如何兼顾南北?
王正伟: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全国“十大新天府”之一,但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十年九旱”,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矛盾突出。宁夏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南部山区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距离全面小康还有十年之期,推进山区转型升级恰逢其时;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宁夏已经具备了破解山区发展难题的能力。宁夏已经全面启动南部山区大县城建设,把固原确定为宁南山区及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周边海原、彭阳、西吉等九个县区的大县城建设,发挥“1+9”的组合优势。自治区财政将在山区发展上给予资金倾斜,加快建设固原盐化工、建材、农产品和商贸物流等特色园区,推进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确保中南部地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宁夏35万人将从生态失衡、干旱缺水的地区搬迁到有水、靠路、近城的地方,在沿黄经济区开发整理出来的土地上开始全新的生活。
宁南山区需要吊庄移民,更需要就地发展。通过就地发展和生态移民这“两步棋”,宁夏将逐步形成南北互动、以川济山,山川共济、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只要我们一手抓好沿黄经济区发展,一手抓好宁南山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宁夏完全可以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黄河的深情召唤,正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