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也出现过一些影响较大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2007年7月的川渝特大暴雨、2010年西南部分地区出现的特大干旱等,但不时会有个别人把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三峡大坝对周边地区气候影响微不足道。
把三峡工程与周边极端天气相联系缺乏科学依据
“说三峡工程建设对三峡周边地区的气候完全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郑国光说,但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的人夸大了这种影响。
郑国光表示,有人认为三峡库区对三峡周边广大地区的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的影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在自然降雨的情况中,大气中的水分有两种循环。一种是外循环,按地球自转规律水汽随大气环流进行输送的外循环;一个是内循环,是局部区域内大气局地环流中水分循环。局部地区的地表状况改变后,可以改变局地水分循环是内循环改变。
郑国光说,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体面积扩大了、水位升高了,是增加水分的内循环,到大气中的水分增多了。但对于一个大区域范围的水分循环来说,不会因为局部地区的地表改变而改变。水分内循环的增加相对于外循环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外循环对降水的影响占95%,内循环对降水的影响占5%左右。三峡周边区域比三峡水库面积大几千、几万倍,三峡及周边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三峡水库对三峡周边这么大区域的天气的影响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