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藏穆斯林·拉萨篇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政府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走近西藏穆斯林·拉萨篇

来源: 时间:2011-03-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拉萨清真大寺(本网资料)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西藏是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殊不知,在佛寺林立的西藏还生活着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穆斯林群体,他们的生活习俗十分接近藏族,使用最流利、最易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是藏语,在喜庆日子里穿的是藏族服装,招待客人最先上的是酥油茶。当地人称他们为“卡基”(Khache),这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祖先、西藏最早的穆斯林来自克什米尔,而在古藏文中,克什米尔又被称为“Khache Yul”的缘故。现在外界将他们统称为“藏回”。据说早在公元8世纪,第一批穆斯林移民就从克什米尔来到西藏。渐渐地,婚姻和社会生活的交流让一批又一批穆斯林来到西藏拉萨,最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社区。

  拉萨清真大寺与大昭寺比邻

  为了深入了解西藏拉萨“藏回”这一特殊群体,笔者一行特意来到了位于拉萨老城区的八角街。从八角街往东百余米,在古老的藏式建筑群中,便可看见一座顶端饰有弯月的尖顶塔楼,这便是著名的西藏拉萨清真大寺,大寺不远处就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圣地大昭寺。清真寺大门向北,系木制牌楼,大门上端用阿拉伯文、藏文、汉文书写有“西藏拉萨清真大寺”的字样。由于该寺地处藏传佛教传播中心,所以建筑不仅突出了圆顶等伊斯兰文化特色,而且以西藏传统建筑风格的色彩及门面装饰加以点缀,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和谐共存。

  清真大寺教长亚古阿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拉萨穆斯林,高鼻深目,蓄着络腮胡须,对汉语、藏语和阿拉伯语都很精通。亚古阿訇一边带着我们参观清真寺,一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情况。他说:“目前,在西藏的本地穆斯林约有5000人,从外地来西藏经商、工作、学习的穆斯林已经超过10万人,现在西藏有7座清真寺,5座在拉萨,此外,日喀则和昌都各有一座,基本上能够满足西藏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

  据介绍,拉萨清真大寺是目前西藏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后来进行过多次修缮。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在“文革”中关闭的拉萨清真大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的需要,2001年,当地政府对拉萨清真大寺进行了重修。拉萨清真大寺几经历史风雨,目前拥有一座融汇了藏、汉、回等多民族特色的大殿,建筑面积达1160多平方米。平时,来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有250 至300人,主麻日人数达3000多人,其中包括近些年来从内地来拉萨经商的“新穆斯林”。

  陪同我们的拉萨市编译局局长马丁也是一位本地穆斯林,他介绍说,近年来,西藏穆斯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每年的赴麦加朝觐活动为例,虽然往返一次要花费近3万元人民币,但是报名的西藏穆斯林还是逐年增多。我们在清真寺见到了一位70多岁的穆斯林老太太,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去过麦加,前几年又去了一次。见我们拍照,她专门回了趟家,换了一身藏装出来与我们合影。

  走出清真寺,我们又浏览了一下周围的街道,因为清真寺的缘故,这里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穆斯林社区。在古老藏式建筑为主的街头巷尾,清真招牌比比皆是,戴白帽、戴纱巾来往穿梭的穆斯林随处可见。

  “在藏传佛教的中心,有一批穆斯林落户生根并与藏族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自由开展伊斯兰宗教活动,这本身就是民族团结、平等和睦的一个证明。”亚古阿訇说。

  感受“卡基林卡”的穆斯林婚礼


  离开拉萨清真大寺,中午时分,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布达拉宫以西、靠近著名的拉鲁湿地的“卡基林卡”(意思是回族园林,藏族称园林为林卡),这里是拉萨穆斯林的一个聚集点,建有穆斯林住宅、墓地和两座清真寺。

西藏穆斯林在尔德节上接杜阿宜


  相传17世纪,一位从克什米尔来藏的穆斯林阿訇,向五世达赖求一块落脚之处。五世达赖遂派人在现在的卡基林卡四面射箭,以箭镞落下的地方圈占地皮赐予穆斯林阿訇,故卡基林卡又叫“箭达岗”。现在的林卡占地近100亩,里边还有两座清真寺,一东一西,相距只有几十米。清真寺宽敞明亮,寂静幽深,庄严肃穆,成为当地穆斯林纪念先人、节日聚会、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南边为穆斯林墓地。墓地不设坟丘,每座墓穴上仅卧放墓碑一方,上面写着亡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在林卡门口迎接我们的是穿着非常鲜艳漂亮的藏装、长得很像新疆维吾尔族的卡迪家女士,她是这片林卡的老住户之一穆哈玛德·赛义德的爱人。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这里正在举行婚礼,卡迪家热情邀请我们去婚礼现场做客。举行婚礼的地点在林卡的东南边,当我们迈出一扇小门时,面前出现了一个圆顶小亭,小亭的右侧竖着一面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藏文、汉文、英文等4种文字记载着当年五世达赖喇嘛“射箭封地”的简短历史,在圆顶亭的上方雕着一张蓄势待发的弓箭,弓箭下面是阿拉伯数字“1650”,这能让人很直观地了解这一小片土地的历史。

  与其他民族举行婚礼的场面相比,西藏穆斯林的婚礼显得出奇地安静,男宾一边喝着香浓的酥油茶和甜茶,一边聊天,身着藏装的妇女不管老幼都忙着准备食物,烘托婚礼气氛的只是他们的盛装、幸福的笑脸和低声播放的印巴歌曲。

  新郎的父亲阿卜杜·哈利姆很健谈,今天是他“嫁”儿子的喜庆日子,我们的话题也自然从西藏穆斯林的婚礼风俗开始。阿卜杜·哈利姆介绍说,西藏穆斯林的婚礼也有特点,女方可以嫁到男方家,男方也可以“嫁”到女方家,这取决于双方商量的结果。婚礼一般举行两天,就拿这次的婚礼来说,因为是“嫁”儿子,第一天,女方在家人的陪同下,一早就要到男方家里,待一整天,接受男方亲朋好友的祝福。第二天,男方再到女方家里,接受女方的祝福,这样男女双方就算正式结为夫妻了。婚礼通常都会在男女双方自家的院子里举行,人多的时候,还会在林卡里支几顶帐篷,用来接待客人。

  这时,我们的面前已经摆上了热气腾腾的包子,有肉馅的,有豆沙馅的,也有奶酪馅的,这也是当地穆斯林在婚礼聚会上招待客人的特色美食。前来参加婚礼的、在西藏博物馆工作的阿李介绍说,西藏穆斯林婚礼上的饮食很有讲究,一般早餐招待客人的是“萨维纳”,即一种用牛奶泡油炸细面的甜食;中午招待客人的就是这3种馅的包子;晚上则是大餐——抓饭。吃过新疆抓饭的人都知道,抓饭一般是用清油或羊油将牛羊肉、胡萝卜、洋葱进行翻炒,然后加上米一起蒸熟的。但西藏穆斯林的抓饭原料和做法却不一样,他们的抓饭是用酥油炒米蒸制而成的,没有胡萝卜、洋葱等原料,牦牛肉也是单独煮。西藏穆斯林有很多自己特有的食品,但不管是什么特色食品,都离不开酥油。这从一个侧面也能说明,他们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西藏社会。

  吃过美味的包子,对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一对新人表达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以后,我们来到卡基林卡的老住户穆哈玛德·赛义德家。好客的女主人卡迪家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萨维纳”,确实非常好吃。在他们这间纯藏式结构但装点了很多伊斯兰饰品的客厅里,所有东西都显得很和谐。这是一个5口之家,老两口退休在家,大女儿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儿子在国外学习,小女儿在西藏农牧学院学习。穆哈玛德·赛义德的眼神中流露着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满足。他说:“我从小就在拉萨长大,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外地人。我们和藏族虽然信仰不同,但我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离开卡基林卡,穆哈玛德·赛义德发自内心的话还在我们耳边回绕,包容的西藏留给了“藏回”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赋予了他们更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广袤的青藏高原还会传出更多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的佳话。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