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动乱的硝烟未尽,穆巴拉克离职而去,伊朗、巴林、也门、阿尔及利亚部分民众又开始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好比一副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北非和中东的阿拉伯世界再现混乱局势。如影随形般,美国的声音又出现其中:奥巴马在最后时刻支持穆巴拉克下台,希拉里明确发言支持伊朗反对派……西方势力又开始插手了。
毫无疑问,这又是石油、资源、地缘政治等众多利益因素在背后起作用。但此次西方的干涉会起到多大作用,这些国家未来又会走向何方,目前还迷雾重重。本·阿里出走后,高兴的不光是西方世界,还有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运动等组织;而穆巴拉克的亲美政权垮台,美国面对穆斯林兄弟会取而代之之势,支持还是反对,颇有些进退两难、隐忧难言之感。
阿拉伯世界近来的动荡,有各国内部经济社会矛盾积累的原因,但一个不容否认的重要因素,则是西方势力长期插手,借着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攫取当地石油资源和地缘优势利益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乱局可以看作是美国“9·11”后入侵伊拉克的后遗症,是美国武力和道义破产所导致的恶性发酵。以往举凡中东北非的政权,多为美国扶植,但其掌权后果却显然无法让美国人如意:长期纵容西方侵占石油资源,使反美情绪越积越重;民主选举推广之后,反而是反美政权更易上台。西方为自己利益而干涉别人内部,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甚至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近这段日子反映得更为明显。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往往给世界增添不少麻烦,成为地区动荡和混乱的罪魁祸首。以往亲西方的世俗化政权纷纷遭遇执政危机,而让美国焦头烂额的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等难啃的骨头,则说明美国正成为众矢之的。从目前来看,中东北非伊斯兰国家纷纷通过西方鼓吹的示威、游行方式推翻亲美政权,而接下来投票选举出的民选政府,很可能都是穆斯林兄弟会、哈马斯等以反美著称的伊斯兰主义代表。美国大半个世纪以来在中东传播“民主”的“成绩单”竟是如此,这让美国情何以堪?
有美国学者已经开始问,是谁丢掉了中东。事实说明,西方世界近百年的努力,最后换来可能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馈。最终大家或许都难成赢家,但西方势力却是必然的输家,美国终究会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