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甘肃省粮食流通行业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加大粮食购销,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保证了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国有粮企通过改革首次实现扭亏增盈,有效保证了省内粮食供给,累计收购粮食223亿斤、食用油2.14亿斤,销售粮食295亿斤、食用油3.8亿斤。这是记者从全省粮食局长会议上获悉的。
甘肃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积极从省内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组团到省外采购主食品种,争取国家跨省移库粮,努力“引粮入甘”,累计调入移库粮23.4亿斤,弥补了省内粮食品种结构缺口,保证了省内区域平衡和市场价格平稳。甘肃省把粮油储备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稳压器”和“蓄水池”,省级储备粮保持了10亿斤规模,储备油从1400万斤增加到了2000万斤;全省14个市州、76个县区实际到位储备粮9.6亿斤、储备油563万斤,兰州、天水、平凉等市建立了成品粮油储备,增强了各级政府调控粮油市场的基础。“十一五”甘肃省全面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1026户国有粮企进行“变产权、转机制、换身份”的改革,2.6万名粮食职工身份全部置换,8亿斤的高价位粮和陈化粮全部销售,38亿斤的政策性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重组保留国有独资、控股企业167户。改革后的企业竞争力提高,2009年首次实现盈利,2010年实现利润1480万元,同比增加530万元。甘肃省非公有制的粮食主体蓬勃兴起,目前全省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1789户经营者中,非公有制企业占79%;粮油加工企业、粮食批发市场、城乡超市等市场体系形成。构建起国有粮企主导市场、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并存的粮食流通体制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