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3月29日在甘肃省农科院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省情实际,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甘肃省委副书记鹿心社,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统战部部长刘立军,副省长泽巴足等一同参加调研。
陆浩一行首先来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实地察看了1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详细了解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情况。从脱毒种薯良种率到推广种植面积,陆浩都问得十分仔细。他说,虽然马铃薯在我省播种面积很大,但单产水平较低,大规模推广脱毒种薯对于提高单产、扩大总产、提升品质意义重大。在农产品贮藏加工中心,陆浩实地了解了太阳能果蔬脱水加工、微波—压差膨化苹果脆片等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在该中心的陈列台上,经过纳米果蜡处理的苹果、柑橘色泽光亮,外观鲜嫩。当了解到中心研制的纳米果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大大延长果蔬的储藏期和货架期后,陆浩对此十分赞许。
随后,陆浩专门听取了省农科院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和部分专家的意见建议。陆浩对省农科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来,省农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传统优势学科得到加强,新兴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全省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陆浩指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粮食稳定增产,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陆浩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紧密结合省情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科研重点领域,在事关全省农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要继续加大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加强技术集成配套,进一步解决好“水”这个瓶颈制约。要在抓好育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马铃薯、啤酒大麦、草食畜、果蔬以及农产品加工贮藏等学科建设,为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要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工程技术领域创新,推动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要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陆浩强调,要着力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有效机制。要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科技推广基地,加快先进技术普及。要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网络咨询服务体系,拓展技术服务和推广平台。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快构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
陆浩强调,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搞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和结构改善,增强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本领。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改进培养模式,下功夫培养一批农村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强化科技示范户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
陆浩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健全体制机制,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供保证。要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科技计划经费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切实加大保障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要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建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单位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强化科研上中下游的贯通,构建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体制机制,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