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卫生厅等多部门联合发起的“控烟限酒”万人签名活动举行,众多签名群众中,不乏未成年人的身影。记者多日走访发现,虽然我区在4年前出台了未成年人“禁酒令”,但由于执行不力,已沦为一纸空文。
3月28日,记者走访了银川市兴庆区湖滨东街的多家酒吧。一家酒吧的服务生告诉记者,每逢周末,酒吧就会接待一些身穿校服的未成年人,他们喝酒、唱歌,酒吧自然不会拒之门外。旁边的几家KTV经理也表示,他们不会拒绝上门消费的顾客,未成年人也不例外。当晚,记者在新一中附近一家酒吧看到了4名穿校服喝啤酒的学生。周围的几家酒吧老板告诉记者,新一中附近的酒吧很大部分顾客是学生,周末晚上是学生消费的高峰,一般都是三五个人坐在一起聊天,要些饮料、啤酒助兴。记者走访的10多家酒吧中,无一悬挂“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标志。一名夜班的哥说,他经常在夜间拉满身酒气的未成年人,其中不少还借着酒劲向他倾诉心事和烦恼。
记者了解到,2006年我国颁布《酒类流通管理办法》,2007年《自治区酒类流通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并执行,因为其中“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的条款内容,而被通俗地称为“宁夏未成年人‘禁酒令’”。
为何“禁酒令”颁布4年,不仅没有起到禁令作用,反而愈演愈烈?银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因人手不够,无力监管上万家酒类经营场所。2007年《自治区酒类流通管理实施细则》刚发布,多部门联手执行还有些声势,但此后没有持续执行,也没有任何一家经营机构因未悬挂标志和接纳未成年人而受罚。他认为,要根除未成年人饮酒,只有通过法律约束才有效果,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提请人大立法,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但具体进展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