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团青海民族大学宣讲侧记
春日的大学校园空气清新,书香浓郁。3月29日下午,青海民族大学的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巡回宣讲团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教授、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李学军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青海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为题,从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努力促进青海省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鼓舞人心的报告。
学术报告厅内,该校处级干部、教学班班主任、学生代表500余人静静地倾听,思绪被精彩的宣讲报告牵动着。计算机学院民族班学生格桑多吉边听边记,他在笔记本上写道:“维护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名青年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要不断加强学习,做一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该校党委副书记呼斯哈力其表示,要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充分发挥青海民族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研究优势,把学校建成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民族宗教问题和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地,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展示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体现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重要窗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授李琼说:“今天的报告理论联系实际,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讲解生动,使我们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与进步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家纷纷认为,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造福新疆各族人民
(中穆青网讯)据新疆日报消息:连日来,乌鲁木齐市发出向全国文明城市迈进的动员令;克拉玛依市在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库尔勒市则提出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三个城市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当今我国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最高评价。在全疆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盼文明、谋富裕、求发展的迫切愿望,是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
今年,中央文明委将启动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其评选标准和要求也较前两届更高,创建难度更大。我区每个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城市都要切实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工程”;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德政工程”;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取得实效,推动城市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
前不久,自治区党委确定把2011年作为“民生建设年”,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已形成的全区发展稳定、团结和谐的良好形势,加快改善民生,争取年内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新的突破。这就要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做到谋划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任务靠人民群众参与,衡量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千方百计解决入学、住房、就医、就业等突出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的成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以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标志,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十二五”规划又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多次指出,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这一主题教育来开展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的中心和大局来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造福各族市民、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的实践过程,努力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精神,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