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委、省政府将环境和教育确立为海南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自2007年起实施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就是立足海南实际、着眼未来长远发展的创新举措,对于优化我省学校布局结构,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教育公平难题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海南教育扶贫移民起源于昌江县。该县王下乡地处边远的霸王岭山区,是我省有名的贫困乡。2005年下半年起,昌江县认真分析了过去对王下乡就地扶贫和易地扶贫成效不大的原因,从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切入,针对王下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上学条件十分艰苦的实际,决定把王下乡的初中生全部迁至县城就读,以此拓展易地扶贫的内涵,逐步减少王下乡的人口,达到既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又有效地保护环境的目的。省委书记卫留成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典型,及时给予肯定,并要求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昌江县经验。2007年9月,罗保铭省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问题,省政府还将其编入了《海南省2008-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并在省委五届三次全会获审议通过,正式将教育扶贫移民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全力推进。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一启动便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2008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活动中,以高票当选“全省十大民生亮点”榜首。
根据民生项目发展规划要求,教育移民(扶贫)工程计划总投资3.74亿元,分5年在16个市县实施,新建、改扩建校舍26.57万平方米,新增用于接收教育扶贫移民学生的优质学位3.7万个。2008年首期工程在10个国贫县和省贫县的县城附近建设10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统一建筑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集中采购设备,统一命名为“思源实验学校”。把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自然村和处于生态核心保护区的边远村庄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整体迁移到思源实验学校就读。我们所采取的模式是:把列入教育扶贫移民对象的中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整体接入思源实验学校就读,一直到初中毕业。三年级以下在相关乡镇设思源实验学校教学点,思源实验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上给予对口支持;学生在思源实验学校就读期间除了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外,还由省、市县财政共同负担他们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费,初中毕业以后可以享受专项的普通高中奖学金或补助金,也可以享受免费中职教育。
为稳步推进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建设,省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充分整合教育、财政、建设、发改、民宗、扶贫等部门的力量。省政府还与项目市县政府签署了责任书。香港言爱基金积极捐资参与这项工程,并与项目市县签署了捐助协议。各市县切实把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满足追加成本所需资金,全力以赴保证工期和质量。省教育厅作为工程牵头责任部门,全程跟踪、督促工程进度,每半月编制一期工作专报,向省委省政府实时汇报工程进展并通报市县。
与此同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和80名学科带头人。从国家特岗教师计划中招聘380名教师到思源实验学校任教,一律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余教师从原撤并学校教师中择优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