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南省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等四班子领导慰问困难职工
繁荣民族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今年以来,河南省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始终把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全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常抓不懈。目前全镇工业企业已达到243个,其中限额以上企业9个。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35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形成了以华英禽业、银丰塑料、康迪卫材、正林印染为龙头的食品加工、塑料制品、卫生材料、纺织印染四大支柱产业。
河南省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09年,镇招商引资项目河南陈州华英禽业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全镇发展养殖专业村4个,规模养殖户135个,年出栏肉鸡50肉万只,仅此一项年均为养殖专业户增加收入2万元。为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全镇发展大棚蔬菜6000亩,花卉苗木种植1000亩。同时,把旅游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建成龙湖鱼餐馆、渔家乐宾馆20家,开发出了“荷叶茶”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了吃、住、游、购一体的服务设施。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0元,农民人均收入4270元,城乡居民生活 水平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网络建设 实现和谐共荣
城关回族镇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具有汉、回民族团结共荣的优良传统。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不断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出台了《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成立了镇民族宗教办公室和民族宗教矛盾调处中心,配备了两名专职干部和15名信息员。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座谈会。建立了由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参加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促进会,在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建立了22个民族宗教工作联系点,在各清真寺设立了寺管会。形成了镇有工作组、办公室、促进会,村有工作组、联系点、寺管会、信息员的完善的工作网络。为增进民族感情,每逢开斋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各坊清真寺、基督教堂走访慰问。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每年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培养使用民族干部,在村“两委”班子中任用14名少数民族干部,其中4人担任村支部书记。通过努力,全镇民族关系更加和睦,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谐共荣的总体目标。 创新工作机制 实施“2+2”工作法
为不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河南省淮阳县委书记任连军探索新途径,实施了“2+2”工作法。对全镇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认真进行定性分流,分别由“两办” (民宗办、信访办)、“两所” (司法所、派出所)归口办理。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集中民族宗教办公室、信访办、司法所、民政所、国土所、计生办等站所联合办公。规范办公流程,对来访群众,先由“两办”受理、定性,下达分流办理通知书,由其他职能具体承办,并负责报告分管领导、督促办理、反馈信息,备案存档。今年以来,按照这个工作原则,已妥善处理此类事件5起,均达 到了启动迅速流畅、问题处理及时、矛盾化解彻底、双方群众满意、社会反应良好的效果。
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文化素质
城关回族镇现有18所中小学,其中回民中学1所,回民小学2所,现有在职教职工650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75人,在校生近万人,少数民族学生占12.5%。
今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发展,大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切实加强民族学校硬件建设。近两年来,全镇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少数民族学校建设资金达400万元。2009年,苏花园回民小学、苏马庄回民小学分别投入70多万元,各建学生宿舍楼一栋。回民中学投资90多万元,正在筹建学生宿舍楼。投资500万元的弦歌小学正在建设中。所有回民学校均配备有电教室、远程教育室、语音播放室、仪器室、图书室等,教学设施俱全。小学配备有《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教材,初中配备有《民族政策常识》等教材,每周开设民族教育课不少于一课时,每月举行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民族政策和法制讲座,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由于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手段,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回民中学、苏花园回民小学、苏马庄回民小学分别荣获市、县“民族教育先进单位”,多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