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近照
中广网银川4月5日消息(记者廉军)宁夏回族画家马建军,受艺术世家这熏陶,执著在艺术天地里寻梦,他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纵横与超群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出神入化地在人物与花鸟画的空间里驰骋,他的笔意给人以轻松自然和绮丽浪漫的幻想和愉悦的心灵享受,有文艺评论家把他的画风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马建军的国画花鸟
祖籍四川的马建军今年已届花甲,刚从宁夏书画院院长位上卸任。现为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宁夏书画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宁夏国画家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2000年被文化部批准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04年被原人事部、中国文联批准为中国当代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代表。
马建军的国画人物
笔者与建军是多年的老友,可以说他的艺术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在我的视野和关注之中,不仅为他高兴,还在观察思考他的进步。近几年,建军书画艺术日趋成熟,并形成独特风格。近日记者又专程前往他的工作室走访了正处在创作高峰期的他,观摩建军泼墨弄彩,仍然是那么的神情专注,无拘无束,无牵无挂,似成竹在胸,而我感到了一种安闲、恬静、平和、融洽,这可能就是“道法自然”的画境吧。
马建军的国画作品
建军拥有“顺天和以自然”的心态,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人的感觉。但深知他的人,却知道他性格中的风骨。建军这六十年的人生路可谓历经风雨,新中国经历什么都让他赶上了,老三届,入队入团入党,上山下乡、返城工作,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一样都不拉。当过知青和农民,当过工人和民兵,后来提干当行政领导,也下过海。可以说,在他的身上集合了工、农、商、学、兵等多个角色。谈起过去的经历,马建军五味杂陈,但他却乐观豁达:“有人认为我们这代人是最不公平的一代,事实上作为一名书画家来说,这种特殊的人生历炼恰恰成就了我的艺术创造性!”
马建军给学生授艺
马建军1970年在吴忠当过锅炉工,1977年在银川搪瓷厂当电工时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起了绘画。谈起第一幅创作,马建军记忆犹新:“我以工人劳动的场景为题材,创作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搪瓷女工》,内容反映的是一个女工手里拿着喷枪喷花纹,作品创作出来后,投给《工人日报》,没想到很快发表了,当时心情很激动。”
后来马建军创作的兴趣渐浓,他开始了版画创作,并随后参加了西北五市版画联展。由于成绩突出,他又取得了招干指标,于1983年进入了银川市文化馆。最初经营文化馆下属的一家书画店,一年以后,担任了银川市文化馆的一把手,他让各项文化事业开展得井井有条,成绩斐然。1990年,马建军调至宁夏书画院工作,第二年,为了实现他的求学梦想,他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之后,在短短时间内,他在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后来又担任了宁夏书画院院长。
建军的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自己的心性融入风景,让大自然现于腕底,几十年一路画来,逐渐形成了妙趣天成、空灵清新的画风。他从自然造化中汲取营养,原野、山川、长河、大漠、林木、花卉、翠鸟、骆驼都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意趣,他下河游泳、摸鱼,亲近自然,与生活中一草一木对话,用心体悟自然万物的灵秀玄机,不仅陶冶了性情,磨砺了平和淡定的心态,更为他日后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马建军写意牡丹
建军在艺术道路上,是画者,也是思考者,他有一种对既成东西有所质疑的文化本能,有对求异之美的理想和希望的执著,有一种对时代精神境遇的担当,既注重对传统文化渊源的借鉴,又不排斥现代艺术观念的渗透和吸收,这种创作观念,使他的画风画路没有过早地定势定格,从而将他的艺术创作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军喜欢画人物、动物画,尤其画人物,喜欢以蒙古民族为参照,他说选画题材,蒙古族的服饰比回族服饰更具表现性。他的人物逸笔草草,善于化繁为简,刚柔并济,于看似不经意的笔墨构图中,挥发出一种闲散的、极富民族风情的文人逸趣。《西夏牧归图》中,一个骑马的人手中拿着长鞭望着什么,细一看,他的视点竟是一轮红太阳。而那轮太阳就与他近在咫尺,这样大胆的构图与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了我们出奇不意的惊喜。他不仅在画人,更是在画“神”,在画一种生存的状态。《张飞出征图》、《春到额济纳》、《草原牧歌图》、《山路弯弯》,在这些代表作中,也许只是在一个小小的角落,一人或两人与马,便巧妙地将人的某种精神状态、某个生活场景鲜活生动地定格成永恒。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建军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空间感,具有强大的内在气息。
他的人物画上常常出现马、驼、牛、羊、犬等动物形象,尤其是马的形象。与人搭档出场的马,大多表现得性情柔顺,画出的更多的是笔情墨韵、柔肠百结的情感,这与他纯马题材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比照鲜明。看他创作《龙马精神》时,我不由联想到了“铁马秋风塞北”的名句,古今画马,可谓高手林立,画马也是超越难度较大的题材。建军“依马喻人,托物寄怀”,或驰骋,或昂立,或腾踏,或嘶鸣,马剽悍雄浑的气质,顽强刚健的性格,奔放不羁的豪情,龙虎生风的神韵,寥寥数笔便跃然纸上,透射出一往无前的气概、意气风发的张力,催人奋进的意蕴、金戈铁马的雄风,张扬着艺术个性的魅力。
马建军在创作
建军还擅长花鸟,他的花卉艳而不俗,无论是墨牡丹,还是着色牡丹,都很有层次感,在一种灵动的渐变中升腾出一种动人的光泽,似乎在花瓣周围氤氲出一层梦幻的薄薄光晕,雾气般朦胧得流淌,淡淡的香气,飘过纸背,让人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的温暖。鸟儿在花团中相偎,更生出了鸟语花香的景致。欣赏他的花鸟画作品,一无斧凿痕,二无无病呻吟,完全是个性、气质、修养融入笔墨的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总结建军的国画艺术,笔者认为首先是深入传统,扎根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掘出一个个韵味无穷的空间;同时又善用现代人的视角和元素,完成新时代下一些关于自我艺术空间的深度构建。他敢于用色,敢于唤醒笔墨、释放笔墨,融民族异域风情与自己的浪漫想象于一身,从而抒写出打着自我烙印的“新古典主义”。
马建军的母亲曾杏绯是宁夏享有盛名的女画家,马建军高兴地说,荣宝斋出版社最近为我们母子出版了《荣宝斋画谱.杏绯》、《荣宝斋画谱.建军》作品集,这在中国画坛也是独一份。马建军受其母亲影响甚重,他告诉记者说:“善良是一种素质,平和是一种崇高的品质,尤其在当今,这种品性显得尤为珍贵。母亲曾杏绯之所以广受尊敬,不光是因为在美术领域的不凡造诣,更是因为她平和的个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使然。这一点在宁夏美术界可谓众口一词。”
建军对笔者说:“家和国兴孝为先,不论干什么,和谐是最重要的。我上有近百岁的老妈妈,下有小孙女,可以说二三十口人四世同堂,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我这辈子修来的福分。”马建军还向记者表示,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干了自己愿意干的事,自己永远是怀着一颗幸福而感恩的平常心去做的。
马建军今年刚迈入花甲之年。古人称“人书俱老”的境界,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就意味着其人生历练、生命体验的丰富,对自然生机的感悟,对笔墨意境语言的积累加深了传统文化的修炼,标志着他的艺术达到了成熟且向高处攀登的阶段。期待马建军先生在自己的绘画探索中日臻化境,继续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多出传世大作!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