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餐饮业——临夏品牌喜忧参半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清真餐饮业——临夏品牌喜忧参半

来源: 时间:2011-05-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生长在神奇的黄土山中,是天地给予人类的恩赐;东乡羊肉品质高贵,‘东乡手抓’与众不同;我们共同努力,让‘东乡手抓’香飘天下,世界分享!”

每天清晨,当你来到位于西宁市城东街大众路的青藏假日美食城时,就会听到铿锵有力的《东乡手抓香飘天下》之歌。这是来自东乡的美食城经理马东吉和100多名员工一起创作的歌曲。曲调虽然是套用的,但情真意切,表达了东乡人对“东乡手抓”的执着和对这一传统地域品牌的美好祝愿。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青藏假日美食城经营两年多,经济效益非常好,每天的营业额达到10万元。总经理马东吉说:“我们经营的秘诀就是打好‘东乡手抓’这个牌子,客户最愿意接受家乡的特色产品。”

在西宁市采访期间,清真餐饮业给我们的总体感觉,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了解发展原因,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往日益加深,“只要有一个穆斯林,我们都要选择清真餐厅”,成为就餐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此,日益开放发展的西宁市促使清真餐饮业不断壮大,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准也越来越需要清真餐饮标准不断提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临夏清真中低档餐饮业依靠自身的优势,曾在西宁可以说是一统江湖。河州包子、河州面片、临夏臊子面、炒肉面、大卤面等在西宁拥有广阔的市场。而在此次采访中,记者看到的却与二十多年前截然不同。各种高档餐饮业鳞次栉比,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中低档餐饮店却因质量和资金问题逐渐萎缩。分析其原因,对促进临夏清真餐饮业开拓其它市场颇有启发。临夏清真特色品牌已被公认5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关大街的清真东乡万华楼餐厅,这里正在举办“东乡手抓羊肉培训班”。据了解,清真东乡万花楼餐厅原名“东乡手抓大王”,正是打着“东乡手抓”这个招牌,效益非常可观。按照市场的需要,2010年餐厅提升改造,成为西宁一流的餐厅,东乡手抓成了餐厅的招牌菜。正是这个招牌,到这里慕名求学“东乡手抓”烹饪技术的人非常多。于是,餐厅负责人(原籍为东乡县汪集乡)就安排餐厅股东、“东乡手抓烹饪师”马世祥多次举办培训班。

马世祥说:“从去年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万华楼餐厅已经培训了130多个东乡手抓师,这些人大部分在西宁的清真餐厅做‘手抓’,也有一部分人自己开了饭馆。但是,西宁的‘东乡手抓’师傅还很紧缺,因此,我们又举办了这次培训班。”

参加这次培训的闵占虎、周永祥说:“我们刚到西宁时,在夏都清真餐厅和西来顺等清真餐厅打工,看到前来就餐的客人很喜欢临夏风味,特别是‘东乡手抓、河州面片、河州包子’等临夏特色菜很受欢迎,于是我们想方设法参加培训班,想先学会技术,再挣钱。”

位于西宁市中心的七一路,有一座和政县梁家寺马艾一布经营的西湖清真美食城,以临夏风味为主体兼营多种菜,打出纯清真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青海伊佳等著名的公司在这里招待东南亚和中东穆斯林客人后,客人们充分肯定了美食城的经营理念。许多人说:“西湖清真美食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可口放心的美味佳肴,为我们留住了远方的客人……”于是,著名的民族用品企业伊佳公司投资对西湖清真美食城扩大营业。

今年4月,马艾一布在西宁市八一、德令哈路十字路口,筹资300多万元兴办清真餐厅。5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看到餐厅的装修已接近收尾,餐厅有中、高档包厢、宴会厅、大小会议室、礼拜房,餐厅还设有2000多平方分米的地下停车场。整个装璜富丽堂皇,准备在5月下旬开业。

在现场记者问马艾一布:“这个地方有西宁最高档的银峰、中发源等餐厅,你对今后餐厅发展有把握吗?”他坚定地说:“餐厅只要主营临夏清真风味,今后一定会发展壮大。”

临夏地方品牌悄然兴起

记者在西宁的皮毛市场、虫草市场和旧货市场发现:三个地方清真饭馆密集。这些饭馆都是临夏人开的,饭馆的名字按开业时间顺序有“东乡手抓饭馆”、“东乡手抓王饭馆”、“东乡手抓大王饭馆”和“东乡手抓河沿面片饭馆”等。

在这三个地方的清真餐厅,无论是东乡手抓羊肉、东乡土豆片,还是一碗面片,凡是品尝过的客人都说非常可口。据了解,这里经常宾朋满座,效益很好。

记者无法确切统计出在西宁有多少家临夏人开的清真餐厅,可一到在西宁城东区团结村兴办的一个东乡小绵羊储存育肥基地。记者看到5亩多的育肥场内有3个暖棚,棚内饲养着1000多只小绵羊。据场长马国成介绍,这些羊都从东乡山区收购,运到西宁储存和短期育肥,专供几个东乡手抓餐厅。负责屠宰和配送的马奴海等人说:“在西宁,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东乡手抓,东乡手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今每月的屠宰量接近2000余只,还是供不应求,西宁好多大餐厅都要求给他们提供东乡羊肉……”

中低档餐馆日渐萎缩

与临夏特色品牌攻城掠地,呈显明对照的是曾经在西宁市主导地位的中小型餐饮店,经过20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日渐萎缩。分析其原因,记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为政策因素:改革初期,临夏地区政策优势远灵活于西宁,临夏人大批到西宁开饭馆,加之西宁人称临夏为第二故乡,故中、低档饭馆成为临夏人的天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海本地的餐饮业迅速发展,加上化隆县对拉面馆3——5万元的贷款扶持,致使原来没有特色的临夏中低档餐馆在竞争中日渐萎缩。其二为文化因素: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西宁人的早点中粉汤包子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俗语有“包子粉汤,吃上稳当”的说法。而临夏人中小饮食店以经营拉面为主,在文化上,许多撒拉族特色的餐饮店打民族文化牌,你可在其店中看到撒拉民族文化历史以及餐饮风俗习惯的介绍,使顾客在就餐的同时,还能领略民族文化,得到精神的娱乐。但临夏人的餐馆内则缺少这种文化氛围。其三是临夏餐饮业缺乏持之以恒抓质量的意识。随着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过去短缺经济时代的经营手法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在采访中许多临夏人说,临夏的饭馆刚开始时都不错,但过一阵子,就从味道、数量等方面都滑坡了,而且主动适应顾客口味的意识不强,如果坚持不懈,其实还是有发展潜力的。比如在共和路上有一家临夏人马帅尔布开的大雁炸酱面,已经营15年之久,店面也只有小小两间,且只卖牛肉面和炸酱面两个品种,每天顾客盈门,经营到下午一点左右就打烊了,但每天营业额在2500多元,其长盛不衰的秘诀在于质量的稳定。

在采访结合时,记者一直思索,无论是在西宁、还是在东南沿海,临夏清真餐饮的特色正展现着其强大魅力,也昭示着无比广阔的市场。对于临夏中小餐馆来说,只有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改变其自身的弊端,坚持不懈抓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