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清真寺 古碑留芳名——左凤盛在南关清真寺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初探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钩沉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心系清真寺 古碑留芳名——左凤盛在南关清真寺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初探

来源:济南穆斯林 时间:2011-07-0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位于济南趵突泉南路的南关清真寺是济南市区仅次于南大寺的第二古寺。据《山东省志》记,始建于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年)前,占地面积5002。该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时至今日能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除了应当感谢党和政府的对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的关怀和扶持外,还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兴建、修缮而作出贡献的历代先人们!现存于南关寺碑棚中的四通碑(万历四十二年碑、两通同治三年碑、光绪三十二年碑)不但详细记载了自1614年至1906年,九十二年间该寺所经历的三次大规模的修缮盛况,还铭记了倡导、参与这些盛举的志士仁人,他们是:

  明·万历三十一年以倡修者杨、于、唐三位乡老为代表的先人们;

  清·同治三年以倡修者左凤盛、信玉升、穆万玉为代表的先人们;

  清·光绪三十二年以倡修者马龙标、马春生为代表的先人们。

  杨、于、唐三位先贤因未留名讳,无历史信息可寻;马龙标、马春生二位先贤倒有许多相关资料可参阅,其中纪念爱国志士马春生的文章相当可观。本文仅就左凤盛在南关清真寺发展中的贡献作一初步探讨,谨作其归真100周年纪念。

  左凤盛(18221907),济南西关西青龙街庆善堂左氏家族的始祖。祖籍济阳马家营子周边的某回民村。他青年时代来济南山水沟南关清真寺附近安家,求仕经商几十年,均有所建树。仕途上谋得“五品衔、从九品”的小官;经商方面卓有成效。他笃信伊斯俩目教门,是一位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德高望重的乡老。有碑可查的南关清真寺三次大规模修缮,左凤盛参加了的后两次,为南关清真寺的振兴倾力亲为,鞠躬尽瘁,情有独钟,与南关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同治三年重修南关清真寺的总指挥

  同治三年(1864年)他以第一领袖身份与信玉升、穆万玉一起带领众教亲对南关清真寺进行了修缮。请看碑文落款——左为碑局部照,右为落款排列示意图:

  

  左凤盛在同治三年能以“领袖”身份统领此善举,断定是一任管寺乡老(现在叫寺管会主任)不会有错。

  这次重修的内容包括:

  ①重新规划,将紧靠沟边的原寺址东移(即今日寺址),以避山水之患;

  ②修裙墙、拜殿、东西讲堂、内外影壁、沐浴房;

  ③绿化;

  ④建学校…

  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一次几近重建的大规模修缮,使“风雨摧残破碎…以作荒废”的寺院“焕然一新” (《济南伊斯兰教碑刻笺注》181页,以下简称碑笺注),是“吾教中明德自新立功兴焉”的大手笔,充分展示了左凤盛的领袖才干。

  二、南关寺办校施教的奠基人

  同治三年(1864年)善举的一大亮点是“鸠工告成,濒立学校”(碑笺注181)。清真寺有能力自办学校的,并不多见,在这方面,左凤盛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治三年碑碑阴记载的“左凤盛捐宅基地二处,捐钱八十二吊”(《济南回族家谱选辑》74页,简称家谱选,下同),在西讲堂的同治三年义举碑中作了具体交代:“捐于南关清真寺吉宅地两所,为重整义塾,以作养善膏火之资”(碑笺注188),是办教育的专款;并特别强调:“自捐之后,永无后患,倘有后人弟男子侄违碍返悔,罚纹银一百两入官充饷。恐后无凭,勒名凿石一片…”言之凿凿,铮铮有声。本来捐赠后立碑,主要是约束捐赠者的,而左凤盛却进而立言约束族人,足见其办学之心切、举善之意坚,至诚至信之心,日月可鉴。

  此次修建的学校,百余年间,经久不衰,——

  爱国志士马云亭(春生)1894年后来济南开设保安堂时,曾捐资重修该校,并自任校长。

  左氏三代孙左汝贵(字荫亭)在回忆录中说,他“1910年在南大寺学阿文(以经书为主),1912年入南关清真寺第四小学。1916年升入济南私立乙种商业学校…”;

  据1933年《月华》杂志第五卷记载:私立清真小学,位于南关清真寺内,经费由南关清真寺支付,学生二十人”。

  另据秦若轼《正觉寺街话今昔》一文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关清真寺改为兴建小学,1951年为第三回民子弟小学,1960年改为营盘街小学”,……

  凡此种种,足见该校之久远。而该校的奠基人,有史料(含碑文)可查者,非左凤盛莫属。

  三、在关键环节上作出了特别贡献的善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回族二品镇军马龙标倡修、回族爱国志士“马公春生之力居多”的南关清真寺的重修,是继同治三年的又一次盛举。本次对寺的增制有:

  ①修建了后门(即北门);

  ②迁走了寺内住户;

  ③扩建了东讲堂。(参见碑笺注420)

  在碑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原来东讲堂规模狭小,有善士又捐了地一段土地,将那里移开重新修建了讲堂,这样东西两堂互相辉映……”,“乡亲们在聚礼时,看到新寺的美轮美奂,欣喜欢聚…”(碑笺注186187)

  作出这等突出贡献善士是谁?碑阴记载:“尽先游击于相平、从九品左凤盛捐寺东吉地一段又捐钱一百五十千”。原来如此:在关键的一环上作出了特别贡献的善士是于、左二位先贤。那么为什么撰碑文者不在正文明写善士名讳?个中原因,抑或为突出二位马公?抑或是于、左二公谦恭?不得而知。不管怎么说,捐地的义举确实是使新南关寺“美轮美奂”的关键之一。

  四、左凤盛对南关清真寺情有独钟

  左凤盛一生共三次捐赠给清真寺的钱、地、房,价值600余两白银,详见下表。

说明

  (1)房价参照碑笺注115页提供的同期交易价推算。地价按威海晚报20090810期《清同治年间的捐官执照》一文提供的24.4两银/亩计算。

  (2)货币换算历代比值不同。本文采用百度网便捷数据:1000文钱=1千(吊、贯)钱=1两白银=200元人民币。

  (3360平方步=1亩的换算依据是从碑笺注188页、碑笺注296页提供的数据推演出来的。

  在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

  他三次捐赠中两次是捐给南关清真寺的,计530余两,约占全部捐赠的87%。

  光绪三十二年南关清真寺修缮时,左凤盛已是80多岁的老翁,且早已携家眷从南关清真寺附近搬到西青龙街路南,南大寺附近。按惯例,他就近参与南大寺的义举活动就可以了,但他仍积极参加南关寺的义举,而且是在不能亲力亲为的情况下,以捐地捐钱的方式了却心愿。

  以上两点,足见他与该寺是感情至深的。

  乡老教亲被左凤盛率先垂范,慷慨解囊,居仁由义的高尚行为所感动,教坊几十名乡老联名赠给他木质匾额一方,上刻“作德日休”四字,左凤盛在穆斯林群众心目中地位之高可见一斑。此匾黑底金字,约两米长、一米五宽,只可惜它在“文革”中被毁。

  综上所述,从左凤盛的所作所为来分析,其治事治家的组织才能、远见卓识的思想境界、敬主爱教的虔诚之心、重情重义民族情怀等等,均令人感佩不已,不愧是南关清真寺发展史上贡献突出、可圈可点、值得彰显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

  伊牧之主编《济南伊斯兰教碑刻笺注》、《济南回族家谱选辑》、《济南伊斯兰教史》、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