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奥巴马在讲话中宣布,今年的撤军计划分两步走,从7月份开始,第一批撤军约5000人,到今年年底前,再撤出5000人,总数约为1万。2012年夏天前将再撤军2.3万人,到2012年夏季总共撤回3.3万美军。2014年,美国要将安全控制权全部移交给阿富汗政府,并和阿富汗政府建立伙伴关系。
奥巴马曾在2009年下半年向阿富汗增派了3.3万美军,集中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扭转塔利班不断嚣张的战场局势,并加强对阿富汗安全部队的培训。虽然奥巴马此次宣布的撤军人数正好和他下令增派的美军人数相同,但这在规模和速度方面都超过了美国军方原来设计的撤军方案和媒体的预测,这反映出奥巴马政府正面临预算赤字的经济压力,以及来自国会和民众的政治压力。
政治压力
阿富汗战争让美国在10年中付出了4430亿美元和1500多条生命的代价。如今,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高失业率以及本本拉登之死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质疑是否值得继续在阿富汗每月“烧掉”100亿美元。6月21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56%的美国人支持尽快从阿富汗撤军,这为该知名机构开始此项调查以来最高水平。在这一形势下,一贯支持美军海外行动的共和党人也改弦更张,其中六成支持尽快从阿撤军。这些国内呼声是谋求连任的奥巴马总统在制定撤军计划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美国国会众议院曾在5月举行投票,呼吁奥巴马为驻阿美军撤离设定时间表,尽管最终决议以204∶215票未获通过,但已经体现出国会内部对撤军的渴求。另外,有约1/4的参议员写信给奥巴马,要求尽快撤军。就连奥巴马本人所在的民主党内的一些人也对奥巴马的阿富汗政策感到不满。俄亥俄的民主党籍众议员丹尼斯?库西尼奇长期反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他也反对美国参与北约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库西尼奇说:“国内的经济一团糟,我们还在全球到处找仗打。”
经济压力
巨额的预算赤字和国家债务也是奥巴马政府的“心病”。目前,美国两党关于提高公共债务上限的会谈进展缓慢,特别是在税收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美国财政部日前表示,债务上限必须在8月2日之前上调,否则美国政府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这将对美国的国家信誉和整体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此外,6月22日结束的美联储会议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法较前悲观。美联储称,美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可能比此前预想得要大,并因此下调了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失业率预期。美联储预计2011年和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分别为2.7%―2.9%和3.3%―3.7%,低于4月底时预测的3.1%―3.3%和3.5%―4.2%。今明两年的失业率预计介于8.6%―8.9%和7.8%―8.2%,高于此前预计的8.4%―8.7%和7.6%―7.9%。同时上调的还有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预计2011年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升1.5%―1.8%,高于4月预计的升幅为1.3%―1.6%。
所以在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政府节省资金呼声日渐强烈的当下,从阿富汗撤军的举动既是对美国民众的一番交代,又能为奥巴马省出钱来为拼经济、创就业、保连任创造条件。无怪乎奥巴马在撤军发言中表示,“现在是集中精力建设美国的时候了”。许多美国人相信,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巨额军费是美国政府的一个主要预算负担。而目前美国疲软的经济正在复苏和衰退之间挣扎。奥巴马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政策上有顺应民心的举措,将对奥巴马争取连任起到积极作用。
竞选压力
阿富汗的战争问题成为2012年总统大选的议题,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前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说:“不过我也认为,我们已经明白,我们的部队不应当试图为另一个国家打一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只有阿富汗人才能从塔利班那里赢得独立。”最近加入竞选的共和党人、犹他州前州长洪博培说,如果他本人是总统,就会尽快从阿富汗撤军,集中精力把国内的事情搞好。洪博培猛烈抨击奥巴马的撤军计划,称之“撤军太慢”。“我认为我们的动作也许可以更积极”,洪博培在电视节目中称,“阿富汗战争已经持续九年零五十天。我们扶植起卡尔扎伊政权,推广了民主选举,击溃了塔利班,赶走了基地组织。”“我认为明年的阿富汗撤军可以更大规模,因为我们1/6的军费都被浪费在了阿富汗战场上”,洪博培说。
英国《卫报》分析文章指出,奥巴马在明年总统选举时能否连任,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选民对驻阿美军撤军进程的反应。《卫报》指出,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参与的时间最长的战争,特别是在“基地”头目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选民开始质疑美军是否有必要继续驻留在阿富汗。
经济问题可以成就一个候选人是否可以当选总统。奥巴马之前五位总统之中的三位都是没有处理好经济、民生问题而下台。而把外交政策放置于国内民生问题之上希望得到更多选票,奥巴马似乎在自己的连任竞选上做一个赌注。
美国开始同塔利班谈判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塔利班游击队可以不输则赢,而美国则是不赢则输”,阿富汗战争已成为一场赢不了又拖不起的战争。退出是必由之路,问题在于如何“可控退出”和确保既得利益。阿富汗战争也是一场耗不起的战争,如何减少战争成本和耗费,向一场低成本的反恐战争转型,也是美国要退的现实考虑。美国击毙拉登,为其撤减兵力和调整阿富汗战略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本?拉登之死使美国国内的复仇情结缓解,反恐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国内厌战情绪上涨的情况下,撤减兵力可谓顺应时势。另一方面,拉登之死也从侧面说明了阿富汗已不再是国际恐怖势力的主要庇护地,这为美国调整“后拉登时代”的阿富汗战略提供了依据。
目前,塔利班虽在阿富汗南部遭遇挫败,却在东部等外国部队撤走的地区重整旗鼓。对此,卡尔扎伊政府及其国家安全部队均能力有限,难以掌控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一方面加紧培训阿富汗治安部队,并可能在2014年后仍在阿富汗几个“非永久基地”中驻扎一部分军事力量以提供“建议与帮助”;另一方面对塔利班则采取“又打又拉”的策略——通过与其接触,试图吸收塔利班温和分子加入阿政府,稳定美撤走后的阿富汗政局。近来,美方与阿富汗塔利班就和谈加紧接触,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将原来制裁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名单一分为二,为其实施和谈策略及促使塔利班与“基地”剥离提供可能。
6月17日,联合国15个安理会成员国通过决议,分别制裁“基地”组织和塔利班。这个做法的目的是分别处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鼓励塔利班加入阿富汗的和解努力,加入和解进程。这一决议案的通过是美国推动的结果。美国此前一直在寻求将联合国针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的制裁清单一分为二,区别对待,作为劝诱塔利班就阿富汗问题和平解决进行谈判的努力的一部分。阿富汗驻联合国大使塔宁在接受路透社的电话采访时表示,上述决议能够在安理会获得通过,将会给阿富汗政府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他称,尽管此举并不意味着结束对于塔利班的制裁,但是不再将他们与“基地”组织联系在一起,将会成为那些正在考虑放弃武装斗争的塔利班人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另外,6月18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首都喀布尔对记者发表的声明说,美国和其它世界大国正与塔利班举行会谈,旨在结束将近10年的战争。卡尔扎伊对记者发表的这一声明被认为是首次正式披露美国参与此类谈判。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曾经表示,预计在今年底和塔利班展开政治谈判。6月23日,英国外交大臣威廉廉黑格证实,英国是与塔利班武装接触方之一。
撤军不等于放弃
即将就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和北约驻阿富汗最高司令彼得雷乌斯并不支持这一撤军政策,他建议美军在初期只做有限的撤离,并保持撤军的节奏,以便美军尽可能保留近来取得的得之不易的战斗成果。据悉,即将离任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都是勉强接受了奥巴马的这一撤军政策。
虽然此间媒体热炒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行动,但是要看到的是,美国仍在巩固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长期驻军的考虑并未改变。此次撤减兵力只是策略调整和战术考虑,不是退缩,更不是完全退却。美对阿的掌控力度并未削弱。美国为在阿富汗长期军事存在早已做了一系列准备。首先,美国正在争取与阿富汗政府谈判签署战略合作伙伴条约,力图以法律形式保障美在阿驻军权利和既得利益。在2005年美国防务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在亚洲西南部增加军事基地,以应对未来全球变局。其次,美也加强了在阿军事基地的建设投入,以巴格拉姆、坎大哈等基地为核心,编织地区军事基地网,一些工程项目的合同建设周期早已超出2014年底的移交日期。2006年,美国已着手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新建一条3000多米长的跑道,并新建医院以及可容纳1000名官兵的生活设施,朝着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大步前进。美阿之间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订《巴格拉姆机场土地设施租赁协议》,规定美国及其联军可征用附近土地用于军事目的。显然,这与美国在日、韩等国建立的永久性军事基地性质相同。
显而易见,美国不会轻易放弃用牺牲换来的战略和地缘政治利益。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