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是回族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尤以在回族中流传广泛。查拳在外界有“回回拳”之称,历史上出现了“飞腿”沙亮、上海滩马永贞、“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张英振、常振芳、“大枪刘”的刘昆、大枪杨鸿修、张文广、李维清等著名高手。
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南街村等回族聚居村落,由唐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中亚波斯语回回查密尔和滑宗岐所创。唐756年-758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因此唐王向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借兵二十余万(旧唐书、新唐书),安史之乱平定后,众多支回纥、波斯回回军就地落户没有回去,成为回族的先民之一,查密尔和滑宗岐所率的这支队伍定居到了张尹庄一带,是查拳最早的发源地,后在各地回族中广为传播。
(查密尔中的“密尔”是波斯语的军队官职称谓)
因“查密尔”和“滑宗歧”是创始人,所以此技击术最初称“查滑拳”,后简称“查拳”。
查拳创始人查密,鲁西冠邑有故居,
流传民间数百年,歌颂前人留绝技,
系统套路十二路,正副刚柔兼相济,
二十八路弹腿势,枪刀棍术各有十。
在回族查拳的发展史上,有记载的著名查拳大家要数清代冠县张尹庄的“飞腿”沙亮。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雍正五年武进土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
此后,清末山东冠县回族张其维武艺精湛,手指功夫如钢似铁,力穿牛腹,一指点在对方身上,莫不指到人倒,数人围攻休想得手。他还练就一支虎尾镋,如游龙飞凤,快如电掣,勇如猛虎,堪称绝技。张其维终生好武,授拳严格有方,培养出了一大批查拳名手,如张西彦、张凤岭、张英振、张英健、张锡太、李超群、常振昔、何振全、宋义洲、何亭英等。
大枪杨鸿修也是清末一代回族查拳名师,他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活,又称“快拳杨”,名噪武林。他培养出了大批回族查拳高手,如打败外国大力上的“神力王”王子平、“山东双马”马金标和马永奎以及于振声、何振江、米广亭、马格甫等。另有以济宁人李恩聚为代表的“李式”查拳,由于收徒甚严,授徒拔少。其拳刚劲有力,势势连贯。
历史上的查拳传回不传汉、传男不传女。
在北京地区早有查拳流传,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号称“大枪刘”的刘昆,回族,字世安,原籍山东省临清县刘家庄人,生于1868年,卒于1965年,享年97岁。其祖父在庆王府当差,是清朝八旗总教头。其父为清朝北守备。刘昆曾任北营(右营)武术教头,兼教四王爷。后在东直门北小街清真寺武术学校,经朱庆兰介绍给少帅张学良,又去国立东北大学任教授。刘昆武功精湛,其弟子有赵德朴、杨玉成、郑天祥、姜祥禄、董兴华、李光福、李兆祥、刘竹岩(子)、王库、刘鸿池、杜剑堂、胡西材、朱长友等。
近代著名的还有常振芳(1893-1979),又名存粮,回族。原籍山东冠县张伊庄村,后移居河南通许县城东街。常振芳学艺练武不仅勤奋刻苦,还富于创新。他和师兄张锡彦在精通查拳查、滑、炮、腿、洪等套路的基础上,又对钩、镗、橛、袋四大绝技进行创新,使查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对形意,八卦、南拳、太极、六合、通背、拳击和摔跤等拳术和技巧,熟练掌握,且有所创新。由于他拳术刚柔相济,舒展大方,在山东曾享有“武圣人”的美称。常振芳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还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1933年他投身冯玉祥部下,在44旅任武术教官。1937年日军侵华时,他就任44旅大刀队队长。经他严格训练,这支队伍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在房山县琉璃河一带抗日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士兵们奋力拼杀,杀得日军闻风丧胆、望风披靡。1941年到1955年他又回通许、开封传艺授徒。1956年,应国家体委之邀,先后在北京文化宫、工人体育场执教,并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57年,撰写了《四路查拳》一书,继而参加了国家武术规定套路甲、乙、丙组刀、枪、剑、棍套路的编写和武术比赛规则、武术裁判法的制订,还参加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的编写工作。
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回族中的“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体一致。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骠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个体系。其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套路。而钩、镋、撅、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绝“。
代代回族查拳宗师练就浑身绝技,保家卫国,扶弱除强。沙亮为大清国统一大业南征北战;张其维不替北洋军阀卖命而辞去高职;常振芳带领大刀队挥刀上阵,亲手杀敌;闻名全国的”回民支队“中大批回族将士都曾是查拳门人。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查拳名师进入体育教育行业,以查拳增强人民体质,加强民族团结。一代代查拳大师为查拳的继承、发展、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使查拳成为体系完备、技法精到、理论成熟、风格独特的武术门派,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一批技艺精熟、威名素著的老一代拳师相继离世,查拳缺少了领军Ren物,影响力减小,习练人群减少。近年来,相关部门把查拳的抢救保护列入议事日程,启动查拳推广普及工程,各地回族群众也积极参加练习和各类表演比赛,查拳传人创编出大众化、全民化、便于普及的查拳初级套路,录制了光盘,将首先在青少年学生中推广普及。不久的将来,查拳会再现辉煌。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