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什丁和卓的先祖原是中亚布哈拉(在今乌孜别克斯坦境内)一个苏非派教团的首领,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后,被流放到新疆喀喇昆仑山二带,后来移居到位于罗布泊地区的罗布·怯台镇。这是一个介于和阗与吐鲁番之间的重镇,也是穆斯林比较集中的地方。作为被流放者,他们来到新疆后一直比较安分。但是到额什丁和卓的父亲谢赫贾拉里丁时,他开始在罗布。怯台传播苏非派教义,招收门徒弟子。但信者不多,弟子也只收了十几个。贾拉里丁遂决定离开罗布·怯台去阿克苏发展。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该和卓家族的命运,也对新疆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贾拉里丁父子在阿克苏遇到秃黑鲁帖木儿汗,并发生了前面所讲过的事件。额什丁和卓家族在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与秃黑鲁帖木儿汗结成了利益一致的密切关系。秃黑鲁帖木儿汗利用额什丁和卓家族推行伊斯兰教,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额什丁和卓家族则借助秃黑鲁帖木儿汗的权力扩大了伊斯兰教特别是苏非派的传播范围,从而扩大和巩固了该家族的宗教地位和影响。秃黑鲁帖木儿汗以额什丁和卓引导其人教和传播伊斯兰教之功,不仅聘任他为自己的宗教导师和顾问,而且封其为天山南路伊斯兰教教长,世袭罔替。
额什丁和卓获封天山南路伊斯兰教教长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特权,除大力在一般群众中发展信徒外,尤其重视吸收统治集团的成员。许多王公大臣、部落首领纷纷效法秃黑鲁帖木儿汗,拜倒在额什丁和卓门下,成为该和卓家族的门徒。额什丁和卓家族还十分热衷于宗教教育和苏非主义思想的传播。额什丁和卓就曾用一年的时间,专门为秃黑鲁帖木儿汗讲授伊斯兰教的经典和常识,以及苏非派的道乘思想。在库车期间,他在秃黑鲁帖木儿汗的支持下,兴办了瓦里耶经文学院,这所经文学院成为传播苏非主义和培养苏非派骨干力量的中心。当时的许多蒙古王公贵族都进入这所学院学习。学员毕业后,被派往阿克苏、焉耆、吐鲁番、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额什丁和卓培养的这些忠实信徒,成为苏非主义的积极传播者和额什丁和卓家族在各地的骨干力量,使该和卓家族的势力迅速扩大到南疆各地,成为当时新疆最大的一支宗教政治势力。
随着额什丁和卓家族势力的不断壮大,他们所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也越来越多。在这些特权中,最重要的一项特权是对汗位继承和任命大臣的“认可”权。这项权力规定,察合台汗国在确定汗位继承人和任命大臣时,必须征求额什丁和卓家族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可。由于当时伊斯兰教上层势力还不够强大,世俗政权还比较牢固,这一权力在察合台汗国时期更多的只是形式上而不是实质性的。但是,它开创了伊斯兰教上层势力干预政治乃至控制政权的危险先例,其危害性以后便逐渐显露出来。
额什丁和卓家族所获得的主要的经济特权是可以得到一部分宗教课税。伊斯兰教的课税是伊斯兰国家赋税的主要组成部分,税率为10%。额什丁和卓家族通过汗的赏赐、占有瓦合甫(阿拉伯语,意为宗教寺产)地和水利设施、信徒的捐献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大量聚敛财富。在库车、阿克苏、吐鲁番等地,都有汗赏赐给该家族的土地。他们在阿克苏的鄂依库勒庄园就有500户农奴为他们耕种。他们占有的瓦合甫地数量更为惊人。据说由库车的亚尔克大渠、欧康达外吉大渠和吐鲁番的乌次旦加依大渠灌溉的农田,都是额什丁和卓家族的瓦合甫地。据伊斯兰史料记载,额什丁和卓家族通过各种手段,在“农商两业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察合台汗国最大的宗教封建主。
宗教地位的巩固,政治影响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加强,使额什丁和卓家族的政治野心逐渐膨胀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形式上的政治特权,而是要求控制汗国的实际权力。他们利用“教长认可”和推荐大臣的特权,积极参与朝政,排斥异己,培植自己的势力,后来甚至发展到随意废立可汗。但在同世俗统治集团的斗争中,额什丁和卓家族最后遭到失败。被其先立后废的歪思汗在夺回汗位后,抛开额什丁和卓家族,从中亚聘请了纳合西班底教团的大毛拉马黑麻·卡桑尼为宗教导师和顾问。自此以后,察合台汗国的可汗也都如法炮制,不再聘用额什丁和卓家族成员做宗教导师。在失去所依附的世俗政权的支持后,额什丁和卓家族便走上了衰落之路。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