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探险家的“行者之疆”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景区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14世纪探险家的“行者之疆”

来源: 时间:2011-08-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1325年的一个夏日,21岁的法律学者伊本·白图泰从摩洛哥丹吉尔的家中出发,踏上去往圣城麦加的朝圣之旅。“我抱定决心一一向亲爱的家人道别,我离开家乡,就像飞鸟离开鸟巢”,年老后的伊本·白图泰在他的游记中写道。

这趟旅程历时将近30年,行迹超过10万公里,等他返回丹吉尔,他几乎走遍(步行、骑驴、骑骆驼、坐船)整个穆斯林世界,更带回超出他预想的大量知识和经验。虽然这段探寻远至中国,但绝大部分仍在当时的“伊斯兰教地区”内。

当时的“伊斯兰教地区”意指伊斯兰教义统治的地方。然而对他和同时代的人来说,“伊斯兰教地区”的内涵远超过地理位置,而是指全世界一群志同道合、信仰与行动大体一致的人共同的意识、理想、抱负,这群人组合成一个单一、统一的神圣社会:伊斯兰社会。朝圣者、商人、战士、农民的认同就是来自于此。正如美国历史学家罗斯·邓恩所说,伊本·白图泰“属于能读能写、到处走动、有世界观的精英”,他或许认为自己“并不是摩洛哥公民,而是整个伊斯兰教地区的公民,他所忠诚的,是伊斯兰世界的普世精神、道德和社会价值”。

尽管“伊斯兰教地区”的人口大多是穆斯林,那里人民的规范、价值和习俗也都遵循伊斯兰基本教义,但这些地方多元的程度令伊本·白图泰惊讶。他在“伊斯兰教地区”看到的形形色色事物对他来说就像是外来的东西。在马尔代夫,当地人的服装与习俗令他震惊;在中亚,蒙古人的行为一再令他惊骇,因为完全违背他的正统思想。换句话说,尽管“伊斯兰教地区”的人也跟伊本·白图泰一样有同样的信仰,但文化、习俗、习惯和世界观却很不一致。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