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王树理读《回族谱序与宗源考略》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读书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云中谁寄锦书来?——王树理读《回族谱序与宗源考略》

来源: 时间:2011-08-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当今这个社会,已经很少有往来于人与人之间的纸质信函。想交流吗——哪怕是远隔千山万水,抑或是远在异国他乡,只要将几个阿拉伯数字轻轻一按,便如近在咫尺一般,道出胸中块垒;打电话还不足以解决问题,那好,打开电脑,把想说的话、想办的事写成电子邮件,点一下“发送”,一封书信便在眨眼之间送到对方案头。何等快捷!何等率性!

然而,这随心所欲快捷便当的背后,却也隐藏了许许多多的隐忧:且不说再也见不到类似鲁迅与许广平那样的既是推心置腹的情感交流又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既是高水平的学术讨论又是让人大饱眼福的书法珍品的《两地书》,就是“某某某,见字如面”、“大扎收悉,迟复为歉”一类的套话也不多见了。与之配套的,还有诸如快餐文学、街头广告之类,这是让人产生一种我们的社会正在被一种少有的浮躁与轻率包围着,如此下去,快是快了,深沉却被甩出了轨道,“十年磨一剑”之类的认真精神也不再被推崇,也很难产生鱼雁传书带来的那种相识相知的情谊。因此,我一直想呼吁,在网络技术已经被多数人接受并驾轻就熟书的今天,还是要在青少年中提倡一下纸质书信,以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至于数典忘祖,甚至连汉字都不会书写。

这也许是杞人之忧。但是,我总是盼望,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收到友人的来信。当天凉好个秋的季节里,仰望着阵阵南飞的惊鸿,借着怀旧的怅惘,寄托某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祈盼与深思。

屈指算来,这样的书信已是越来越少了。

然而,有一位老人,一位智者,一位挚友的信函,却让我久久地不能忘怀。每当接到这位年近耄耋的先生的来信,我都从心底激动不已。就像臧克家先生诗篇里写到的:“放下又拾起的,是你的信件;拾起放不下的,是我的思念……”

这不,今天我又收到先生来信了。工整的的字迹刀刻斧凿般让人看上一眼就觉得心里舒泰: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钢锋街5号3——19号。地址的后边,附有一行简短的说明:友人通信第2749号。

太了不起了。局外的人可能有所不知,但是凡了解这位先生的,一定会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不是一组普通的数字号码,它是先生近十几年来为编纂《中国回族谱序》与友人通信的真实记录。十年,近三千封书信,先生求证了多少根据,调查了多少坊间……严格的治学作风,不懈的精神追求,多么让人敬佩!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磨一剑,今年春上,一部洋洋200多万言的巨型谱序,终于在先生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付梓问世了。当我翻阅这部考究严谨的鸿篇巨制时,我突然想到了先生为了写作这部书和朋友之间的鱼雁往来。我认真地查了一下,先生近十几年来仅寄我一人的信函就有十几封。而每一封书信,都是讨论谱序的写作体例、征求意见、出版方式等。不容易——我只能用这样的慨叹,来表示我对先生的尊重与敬仰!

谢谢您——马文清先生,搜集了如此浩繁的资料,成就了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是对回族学研究的贡献,也是对中华文明建设的贡献!

由对汉语纸质书信的写作,突然想到了对一位长者的思念。可见思想的野马正在脱缰狂奔。一些掰不着笼头摸不著角的言辞,不足为友人读。但是,我还是怀念,那种鱼雁传书的岁月,怀念那位已年届八十的老人。

—————————————

作者简历:王树理(1951—)山东商河人,回族,中共党员,作家。

现任山东省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副厅级),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等。著有《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生清白》(中篇)等学术及文学作品多部。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