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顾问:喇敏智
顾 问:汪玉良 马西园
编 著:马石头
审 校:马志洁 张芸缃
封 面:马吉庆
发 行:马小彦
出 版:中国文联出版社
序一
自幼练习阿拉伯文书法,1996年有幸获甘肃省民委举办的全省少数民族书法展阿文书法第一名,从此开始喜欢书画艺术,1997在兰州市图书馆开设兰州文韵书画社,有幸常和金城一些书画名家品茗泼墨,谈诗论词,受益匪浅。有此耳濡目染,我的书画艺术知识大有长进,以致后来担任了《兰州书画报》主编。《中国穆斯林诗书画》杂志创刊后,我便多了和各地穆斯林书画界同仁交流的机会,每到一地出差,便去访问当地的清真寺,在一些古老的清真寺里发现了很多书法精美、构思巧妙的匾额和对联,当时,我就想编辑一本清真寺匾额对联方面的书,后来,耳闻有同行也在做此方面的工作,便放下了自己手中的书稿,以免做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民族文化空前的繁荣,许多书法家向我索要有关穆斯林信仰与生活的诗文,以便书写,尤其今年中国回族学会和甘肃省诗文书画院要联合举办全国穆斯林书画展,消息一经发布,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不断来电来函询问有关穆斯林的诗词歌赋,这时,我便翻开十余年来搜集的文稿,决定重新整理,编纂一本专为穆斯林书法家使用的册子。 在词曲领域内,今天中国穆斯林可以骄傲地宣称,一千多年来,在其先民中出现过不少文学巨匠,他们的佳作名篇很多,完全可以比肩同时代的汉族艺术大师。李殉、萨都刺、贯云石、马九皋这四颗巨星,是中国诗歌天空中永远放射着耀眼光芒的星座。其他如马注、刘智、蒲寿歲、兰楚芳、孟防、马之骏、丁澎、马世俊、丁炜、蒋湘南、改琦、端木垛等人,更是才艺卓著名重一时的大诗人、大学者,他们也为中国诗歌、散文艺术宝库增添了许多闪亮的珍宝。 中国穆斯林文学有其独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一千多年来,穆斯林作家用他们辛劳的耕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对诗歌、词曲、对联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学形式注入了穆斯林文化的因素,大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民族化进程,装扮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殿堂。流传至今的这些诗歌作品仍然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彩多姿的艺术成就,牢牢地吸引着读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一种新的美学风貌,使之得以广泛流传。 本书选编的只是中国穆斯林诗词作品的一些片段,重点选那些适合书法家书写的作品,并采用繁体编排。在编辑过程中,入选标准的问题让我感觉到有些为难。通常,人们总是从一位作家、一篇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两方面来衡量其优劣,但作为穆斯林的工具书,便多了一个标准,即文字要符合伊斯兰的原则,比如涉及声色酒马,悲观厌世,寻花访柳等方面的内容,就不得不割爱了。我认为这些用语在当时也许是有其他寓意的,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意向,不完全是今天的喝酒场面,由于时代背景的变迁,这些文字在今天看来就不符合伊斯兰教的规范,也是当代穆斯林所不能接受的。可见,评价一篇古代作品及其作者,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知识再造过程。在编排次序上,按照由古到今的方式,有些查证不到作者的对联放在当代人的前面,以示尊重。 总之,中国穆斯林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既属于穆斯林,也属于中国;既属于历史,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对今天的人来说,应该要努力挖掘它。如果能把它书写成美术作品,悬挂于公共场合或高堂之上,用翰墨艺术来彰显这份珍贵的遗产,这也是当代穆斯林一种保护文化、传播文化、积累文化的使命。
马石头
2011年8月1日(斋月)
随时了解最新穆斯林资讯、畅享正宗清真美食
独具当地特色的分站,更权威更贴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