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人因文化被欣赏而自豪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撒拉族人因文化被欣赏而自豪

来源:中国民族报 时间:2011-09-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施晓亮刘国栋

告别保安族腰刀传承人马维雄,采访团一行从甘肃积石山大河家跨过黄河,进入青海省境内,沿着积石峡峭壁边上还未完全修通的公路,一路颠簸来到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9年前,记者在循化认识了韩占祥,那时这位撒拉族文化的坚守者还略显落寞与无奈。时隔9年再度重逢,已经71岁的韩占祥俨然成为了撒拉族文化的使者。

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看,韩占祥20年前翻盖的撒拉族传统的四合院也是不多见的,可以说它是撒拉族民居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中央、省、州领导,还是国内外媒体、学者来循化视察、访问,韩占祥家是必到的。有人这样形容:“不到韩占祥家,等于没见韩撒拉。”(记者注:因韩姓是撒拉族的大姓,故有人形象地称撒拉族为“韩撒拉”。)

站在院中的李子树下,韩占祥一边招呼记者摘食,一边兴致勃勃地介绍他20年前设计的这座撒拉族四合院。房子的结构、布局直至雕梁画栋的图案,全是他亲手设计的。“当时设计出来,几个木雕匠人看着图纸很惊讶,说这么复杂、精美的木雕十几年没见过了。”韩占祥说。

韩占祥说:“不要小看住房和雕刻,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住房,而且代表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韩占祥退休整整10年了,但他的工作却越来越繁忙,当地政府在做民族文化决策时,都要找他做参谋,当顾问,他也累并快乐着。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各级领导以及国内外游客来到循化,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沿途及县城周边需要设立一些文化标志,具体弄些啥?县里几大班子召集各部门商讨,拿不定主意,遂请韩老出马。经过调研,韩占祥了解到,大禹治水千秋之功开始于积石,在县内的积石峡中,留有许多大禹导河传说的遗迹。于是他提交了建立一座大禹庙以示尊重的建议。

作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撒拉族人,却提出来修建纪念汉族的大禹庙,撒拉族群众对此颇有争议。韩占祥说:“我是撒拉族,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循化不仅仅是撒拉族的循化,而是各族同胞的循化,而且修建大禹庙对循化的旅游发展也有利。”最终,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他提交的第二个建议是,在从西宁到循化的城乡接合部建一座迎宾门,设计风格包含撒拉、藏、回、汉4个民族的文化元素,这个建议目前已经落实。

在从县城去街子巷的路上,记者看到了这座迎宾门,整体风格是汉族的牌坊,又融入了穆斯林文化元素等。韩占祥得意地告诉记者,这个迎宾门最得意的不是设计,而是他坚持选择的地点:“这个地方叫‘雅子’,汉语意思就是集市,这是一个撒拉族聚居的村庄。以前县城里大都是汉族人,乡下都是撒拉人,我坚持在这里修建迎宾门,有意将‘雅子’划入城里,以后就不能再说撒拉族都是乡下人了。”

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撒拉族群众,严谨、矜持、内向,“花儿”是年轻人在田野谈情说爱时的表达,在家里、公共场所、长辈面前是万万不能唱的。前些年,韩占祥在家里时不时地现编现唱一曲花儿,被视为异类。“文革”期间,他就因为编排撒拉族东迁历史歌舞剧《骆驼泉的故事》,被打成反革命。“文革”后他热情不减,为撒拉族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好了。”韩老脸上露出了笑容,“这10多年,人们逐步认识了什么是宗教,什么是文化。这些年我上报纸上电视多了,通过我的介绍,外界更多地了解了我们撒拉族的文化,撒拉族人也因此而倍感自豪。”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