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新疆开会并做短暂考察,回来后重读《2010年西部蓝皮书》中的《新疆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感性认识多了一重,理解也就深了一层。
2009年乌鲁木齐“七五事件”之后,中央做出重大部署“稳疆兴疆,富民固边”,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和兵团12个师,在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援疆的基础上,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并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民生入手,富民固边,同时扶持特色产业,是个崭新的援建思路。新疆发展果然进入快车道,人民普遍充满期望。
记得我在去年的评论《给新疆人民提个醒》中预言,大量资金密集进入,可能引发物价、地价和房价的急剧上涨,为民生带来暂时困难。九月实地考察果然如此,就连最为边远的喀什,房价也上涨近1倍,重演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初的那一幕。新疆几乎所有的城市出租汽车,起步价都是5元,说明那里收入水平很低,但也不像当地人自己认为的“收入全国最低”。“我们这里工资全国最低,物价全国最高”,是所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致说法,连海南都不例外,其实云贵川才是最低。但这种舆论,表明了广大民众的焦虑。
可不这样又能怎样?要么大量的资金涌入,带来阵痛;要么没有大量的资金到来,继续穷下去。二者必居其一。更何况2008年以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没有大规模援疆,物价也会失稳。许多比新疆更贫困更落后的地区,还在羡慕新疆,抱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呢。
我们在克拉玛依确实看到了“引额济克”工程的巨大成效,不难想像,只要有水,那一带便会兴起都市群落。但新疆境内北流出境的河流就那么几条,流出的河水只有25%。即使全部拦截回来,也不能改变166万平方公里普遍缺水的现实。假如截水过多,还会引起国际纠纷,世界上相当多的战争都是水资源战争。所谓“不管外国人高兴不高兴”的观点似乎过于轻率,所以研究报告把水资源短缺视为最大制约因素依旧成立,根本出路是技术进步,因为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最少的水资源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空间还大。
第二大制约是生态脆弱,而脆弱的原因仍然是水。
第三大制约是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指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网开一面,政策难以改变。
第四大制约是基础设施薄弱,这条短腿将在本次援疆中拉长。
第五大制约是资金、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技术同样是国家帮扶重点。人才通常跟着事业走,只要新疆能够出现以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为核心的新兴城市群落,让优秀人才能施展抱负,就不愁吸引不来人才。做事挣钱的吸引力,远比休闲养老为大。当然建设良好环境,增强老人认同,把新疆视为归宿,同样也有利于富民固边。
至于第六大制约现有体制束缚,则是全国共同的问题。
所以总体上讲,新疆的发展劣势不足为虑,一切都取决于应对是否得当。去年新疆人均产值超过两个省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把这个势头保持下去,十年之内至少能进入为全国上游省区。
从宏观战略上看,我国西部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新疆“天山经坡经济区”之间,存在一个薄弱环节,那就是兰州到河西走廊这一段,如不迅速发展起来,仍会造成拖累。不过新疆一旦发展起来,经济势能增强,也会对甘肃产生辐射和带动。
就区域发展战略而论,新疆的“十二五”规划有两大亮点:一是对内实施“天北率先发展,天南突破发展,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二是对外实施“重点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
“率先”二字表明了开发的时序,不急于弥合南北发展落差,而是首先建成经济增长极。这种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我高兴地看到,报告在这一部分继续沿用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这不对了,尽管国家不提了,我们经济欠发展地区仍然要提。因为我们资源有限,分散力量、平均使劲,只能延缓脱贫。经济全球化下竞争残酷激烈,只有提高效率才能生存,只有生存才有资格谈发展。只有先发展起来,才有资格谈“平衡”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新疆迫切需要建成能够带动全局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地带,而“天山北坡经济区”刚好具备这个条件:能源石化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以及其它制造业,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形成一条“工业走廊”,横穿越全疆,向南北两面辐射。由于“工业走廊”的地理位置偏北,南疆地区必然是帮扶重点。只能在其中选择若干个生长点率先发展,才能逐步带动整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套指导思想,理论上完全正确的。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然是新疆同志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
而选择中亚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的对象,还不仅仅出于就近原则。与东亚和南亚相比,中亚地广人稀,购买力有限,市场狭小,容易被国内多数地区忽略。但是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21世纪的商战必争之地。新疆毗邻中亚,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我国建设的最大制约,正是能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严重短缺。中亚五国与新疆之间,优势互补性鲜明。人家有能源资源,我们有资金技术。
新疆不是一个孤立的地区,而是一个特大型国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大市场,13亿人民正处在高速发展之中,人财物力和市场潜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海南讲“背靠大陆,面向世界”,对新疆同样适用。
反观中亚五国,自苏联解体以来,已经使幅员辽阔的前苏联国家,由原本统一的大市场,裂变成一个一个孤立的小市场。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亚五国建立起被当地人民引为自豪的制造业,苏联解体后突然被推入国际市场,竟然一败涂地。特别是机器制造业,有的国家深陷泥潭,有的国家全军覆没,这就从客观上,为我国——特别是为新疆——的制造业,留出了巨大的进取空间。
前些年新疆制造业崛起之前,参加边境贸易的,主要是江浙和广东的工业制成品。由于中国比中亚五国率先改革开放并加入WTO,凡能在中国畅销的工业品,到了中亚五国都算质优价廉,新疆工业品确实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