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同心县生态移民村里建起了工商服务站,当地百姓好评不断,决定一访究竟。
10月5日,来到同心县石狮镇移民点惠安新村。沿着村落的主道,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只见这家院里养着6头牛、200多只羊。男主人顾学文见到记者,来了兴头:“俺去年开始养牛,一个人单枪匹马,资金、销路两头受阻,一年下来还是6头牛,没啥长进。直到今年5月底,村上新成立的工商服务站搞培训,俺去听了一堂课,嗨,真是开了窍!”顾学文指着牛棚边的羊圈告诉记者,这就是“听课”后的成果。
原来,那堂课是工商服务站为移民量身订制的养殖业培训课程。顾学文得到启发萌生了扩大规模的想法。他找到工商服务站蹲点干部苏建林表达了愿望。此后,苏建林三天两头往顾学文家跑。“小苏说俺有6头牛,可以办个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给俺填表、办手续、递申请、联系销路,俺现在就等着拿证了。”顾学文说,在苏建林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贷款买了200多只羊,并置办齐了饲料氨化一整套设备。
在移民锁忠诚家的商店里,记者粗略地“检查”了一遍:红提根茎青绿,没有一丝枯迹,米面酱醋日期新近,零食小吃全在保质期范围内。商店的墙上,挂着一个监管资料盒,里面装着工商联系卡、进货台账、票据等。
养牛开店两不误的锁忠诚,说起工商服务进村的好处来,他扳着手指头给记者总结了“三桩美事”:
工商干部帮着联系销路、签订合同,今年家里的牛从1头发展到了4头,买家上门牵牛;
村上的移民从不识“12315”、不知“生产日期是啥”到学会了投诉,买食品会翻着袋子找日期,工商部门统一进货,商店里再没了陈货和过期食品,孩子吃坏肚子的现象也没了;
外出打工三天两头就跑回来的现象没了,因为招工信息全部来自工商信息管理平台,源头可靠,工资有保障,自然稳定。
今年5月,同心县工商局创新管理,在16个生态移民点设立了工商服务站,从消费维权、劳务经济、商标注册等9个方面立体服务移民。短短4个多月,移民村发展各类经营主体723户,从业经纪人员达1089人;介绍3000多人外出务工;研究制定了15种农民常用的格式合同,指导两家企业与5个生态移民村签订了马铃薯种植合同,签约金额1207万元,与10户农民签订活牛养殖合同,签约金额142万元;培育注册商标5件,为移民发家致富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