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他们在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凝聚会员企业共闯市场、共谋发展的同时,承担着协助当地政府招商的大任,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动力。
近年来,在一波波的商海浪潮中,异地商(协)会的崛起吸引着世人关注。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外地商人进入宁夏市场掘金,尤其是许多福建商人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艰苦创业。
人在他乡,乡情更浓。如何将这些在异乡打拼的闽商团结起来,营造一个有乡音、聚乡情的大家庭。1997年,宁夏福建企业家协会正式亮相塞上湖城,填补了宁夏没有异地商会的空白。宁夏福建企业家协会成功实现群体扩张的发展模式,引起强烈反响,在宁夏投资并形成规模的其他各地客商,也纷纷开始成立异地商(协)会。宁夏河北商会、宁夏河南商会、宁夏鲁宁企业联合会……他们往宁夏经济发展的炉膛里添加着“薪火”,企业经营者不仅为宁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为这里的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做出表率
据自治区招商局有关人员介绍,目前与招商局有联系的异地商(协)会已有25个,各商(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发展壮大了自己,又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仅2010年,各商(协)会通过以商招商共完成了215亿元的招商任务。
10多年间,这些异地客商为宁夏的城市、乡镇创造了一笔笔财富,为这里的父老乡亲提供了一次次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生命中再也割舍不下的第二故乡。
“豪爽仗义,回馈桑梓”。许多在宁夏的异地客商都会说自己是宁夏人,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异地客商做大做强了企业,但并没有忘记宁夏,而是热衷投身到当地更多的公益事业中。宁夏西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水,一人捐助40个孩子完成六年小学学业;2008年4月,安徽商会为银川市兴庆区景岳小学捐款39万元,用于景岳小学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改建工作;陕西商会会员企业宁夏泰丰实业公司每年都举办“百瑞源”爱心义卖活动,将所得全部资金捐助给了宁夏大学贫困学生,捐资额达100余万元。
人缘、地缘、情缘,乡情、友情、亲情,早已把来宁创业的异地客商与宁夏紧紧联系在一起,各驻宁商(协)会利用乡情、友情积极协调政府与客商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与客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达成了共识。福建企业家协会2010年促成4家企业投资项目和在宁福建企业在建项目投资实际共完成38亿元;浙江商会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81.1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个,累计投资22.4亿元,新增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258.7亿元;2005年,浙江商会副会长陈玲芳在青铜峡市投资建设勤昌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深感宁夏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浙江乡友来宁投资置业,成为以商招商的典范;山西商会为银川市兴庆区政府穿针引线,促成银川市兴庆区派员赴山西考察洽谈,了解合作意向,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江苏商会协同银川市政府在江苏南京举办银川南京经贸推介会,邀请江苏规模以上企业领导参会,推介会高层次、高水平,赢得了江苏省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