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现状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山东省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现状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时间:2011-12-0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暑期对山东省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近年来我省伊斯兰教发展状况,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旨在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新时期以来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较好地延续和发展。问题在于,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中,一面是技术主义时代的经济腾飞,一面是现代人的欲望膨胀和信仰迷失。那么,宗教在新时期下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脉络,宗教信仰能够解决现代人哪方面的心灵问题和精神问题,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又将担负起怎样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暑期实践组7名成员走访了山东省部分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伊斯兰教协会和清真寺,宗教总体呈现出可喜的发展趋势,但期间我们发现了许多隐藏在历史和现实背后的深层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将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关于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宗教事务作为社会事务的一个方面,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下,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更加丰富。在着力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宗教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二、伊斯兰教概况

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创立,其信仰者在中国被称作穆斯林。伊斯兰教是个全面和平的宗教,穆斯林要从实现个人和平、家庭和平到全社会、全人类和平,在和平的气氛中达到全世界融洽相处、以此接近真主。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宇宙间独一无二、永生永存、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运的无上权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信仰(伊玛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其核心教义,简言之,即是“安拉是唯一的主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古兰经》被看作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是伊斯兰教的一部重要典籍。

伊斯兰教希望团结,要求“穆斯林四海皆兄弟”。无论种族,语言,肤色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皈依伊斯兰,相互之间都以兄弟相称。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中国穆斯林大多数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河南、云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和自治区,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有分布。

1953年5月1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是中国穆斯林全国性的宗教团体。其宗旨和任务是: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代表全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穆斯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并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最高机构为全国代表会议。

三、山东省伊斯兰教的历史与现状

四、

(一)山东省伊斯兰教的历史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故有“齐鲁之帮”之称。早在700多年前,博大、文明的齐鲁大地就向伊斯兰教展开了胸怀。(据现有文字记载,伊斯兰教于公元1265年传入山东。)700多年来,山东的穆斯林及其宗教——伊斯兰教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重重苦难,世事的沧桑。在变幻反复、兴衰交替中,千秋万代,绵延罔替地存留着、演进着、发展着,至今已有穆斯林约53万多人(回族占98%),清真寺430坊。山东穆斯林最显着的特点是其适应性强。它能随时而化、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在困厄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谋发展,在齐鲁大地上,在孔孟文化的浸润下,与汉儒融合,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使伊斯兰教逐渐地中国化。山东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就在于它的儒伊两种文化结合的紧密性,它的紧跟时代的先进性和社会适应的灵活性,无论从宗教礼仪、宗教文化和宗教建筑等多方面都具有较为显着的中国特色化。

伊斯兰教属民族性宗教,包括回族在内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10个少数民族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对包括宗教在内的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破坏。中国各级政府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过程中,也为恢复、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出了巨大努力,平反了宗教界人士蒙受的冤假错案,恢复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

(二)山东省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齐鲁大地上获得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信教群众总体上升。归其原因有四点:1)信仰的回归。历史上回族人为维护自身安全、躲避迫害改成其它族别,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原本就是回族的群众改回自己的民族。2)信教群众的自然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3)西北穆斯林东迁、外籍留学生增多即机械增长。4)现代人精神空虚,需要信仰。但伊斯兰教在中国较基督教和佛教而言发展较慢。宗教发展的民族性较强,多是父传子受,向外发展的趋势很弱。其宗教场所数量变化较小,基本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恢复修缮。另外,宗教活动与过去不同。以济南清真南大寺为例,外来穆斯林占总人数的10%左右却是宗教活动的主力,所占比重在80%左右,而占80%左右的本土穆斯林在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数中仅占20%左右。此外,据观察,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群多为3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8周岁以下的回族人极少参与宗教活动,年轻人忙于事业的打拼,像进行礼拜,斋月进行守斋等活动基本无暇参加。而老年人时间充足,精神活动少,易孤单、好清静等特点则多积极参加宗教活动。教众对教义的践行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这在山东省比较普遍。但也有例外,最近几年来,济宁市信教群众在朝着年轻化、高学历化的方向发展。信教群众中老年人减少了,青年人有所增加,其中还有很多大学生。

在问及宗教对人的约束力增强了还是衰弱了时,各地教职人员都做了类似的回答:伊斯兰教不单纯是一个教种,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宗教和人的思想一样,全在于自我的意识。有信仰的人,就能时刻反省自己。无论是它的教义还是活动,都在强调一种责任。从小处说,对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尊长爱幼,律己;从大处说,对国家和社会有一份责任。教人守法,向善,不损人利己。小家安则大家安。伊斯兰教从深层讲就是“付出”。它在这些意义上,就解决了现代人最基本的心灵和精神问题。排除“二混子”,作为虔诚的信仰者能够严格遵守教义,真正践行宗教理念。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宗教活动对人们的要求也就没那么严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大众文化中去,宗教文化对现代人的精神需求逐渐不能满足,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信仰危机,从侧面对社会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目前一些不能或不方便做礼拜的人举义年老清闲之时认真参加宗教活动。另外教义的遵守也更为灵活。但也有底线,那就是严格遵守教规,谨言慎行,不触及国家法律。

真正的信仰者无所求,宗教讲求利他性。信仰贯穿其一生,并体现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在日益物质化的现实文化语境中,世风日下,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引导人们追求崇高至上的境界。在经济杠杆的对照下,实现心灵的慰藉。宗教信仰使人们变得更加现实,生活更加踏实,这也是信仰的终极目标。而回族人的信仰具有其特殊性,属民族信仰而非纯粹之宗教信仰。加上回族人在历史上一度遭受压迫,形成了回族人特有的民族性征:坚强,好客,有血性,团结甚至一致对外。

伊斯兰教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对教义的注释和阐释也都有其时代背景,宗教工作者在新时期下着力挖掘教义中对当下社会倡导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规范的有益成分并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到了调节心态、规范行为道德、净化社会的作用。综合起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并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前进的的社会功能,在社会发展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宗教本身不能产生价值,而教义倡导的有益成分所产生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三)教职人员及普通穆斯林的的生活状况

伊斯兰教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信教群众的捐献(即“乜帖”),不能像其它宗教样有固定的收入,社会发展的利益化趋势导致了教职人员的传教义务减弱,更多的趋于通俗化,主要表现在多为教众宰杀牛羊,教职人员参与商业活动等。宗教活动本身不需要经费,而宗教场所的维护维修所需的费用来自伊协的拨款。目前清真寺的房产物业统归伊协管理。而教职人员的收入、养老、医疗等问题是从上到下关注和呼吁的问题。因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不同于佛教、道教和天主教的出家制,本身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妻儿,维持基本的生活来源,而仍靠穆斯林群众维持给养已很落后。

山东省境内的穆斯林总体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繁荣而繁荣。但本土与外来穆斯林目前均面临着许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本土穆斯林在买车、入保、就业和医疗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公平的问题。外来穆斯林在经商就业医疗等方面同样存在很多困难。

(四)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的关系

 宗教有其共性,都有劝人向善、乐善好施、团结和睦、忍耐等益于社会的有益成分。而其中的区别或差别皆由宗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源头是共同的原始宗教即古犹太教。亚伯拉罕(阿拉伯语:易卜拉欣)宗教、沙漠神诸教、闪米特宗教就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因为他们都奉亚伯拉罕为圣徒,信仰同一个神祗,分别称为“雅威”和“安拉”(虽然三者对这个神的诠释有很大不同)。在这三教之中,伊斯兰教是在圣经旧约的基础上发展,历史古老,并且伊斯兰教只认真主安拉。但基督教又另基督为神。虽然其它教与伊斯兰教有不同,但是发源相同,因此彼此间抱着理解的态度,尊重对方。各地伊斯兰教协会皆为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尊重但并无实质性联系,每两月一次的宗教领袖团体会议也仅是工作交流。

四、教众的社会发展观

(一)教众对社会发展的见解

社会安宁才有发展的可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发展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一切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展。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环境。整治贪污腐败,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话语权。坚决发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宗教各民族地位应平等,且应公平对待。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及清真寺多次以宗教名义组织公益活动,在汶川、玉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助学、扶贫济困等方面积极配合社会,发动信教群众及教职人员捐款,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当前存在的一些民族问题

泰安市人大代表、清真西大寺弥阿訇谈到:现在我们穆斯林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外国的伊斯兰教徒我国的穆斯林进行文化渗透。在咱们国家,尤其以新疆、青海等地方比较严重,在泰安也有。举例说,在这条回民街上就有从新疆回来的教民,完全受外国的部分教徒影响,严格遵守《古兰经》和教义。在外人看来这是很好的,但伊斯兰教是发展的,它必须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完全遵守古代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这部分人还对周围人群进行诱导。在国外,这些伊斯兰教徒进行宣教,引发冲突和战争,扰乱和平。有些西方国家就利用宣教活动,对欧洲、亚洲的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达到文化统治,最后侵略国家。这些在我国的边疆地区问题十分突出,国家也高度重视。在我国,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游行和冲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就制定出五个办法,主要分为两个,不听和理解。不听就是教导穆民不听不正确的传教言论;理解就是理解伊斯兰教的本意,形式只是外衣,相信真主,真主就在身边。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民族不平等和民族歧视。必须承认,回族人有的性格很暴躁、冲动,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法律的冲动行为。就因为这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回族人全体就会背上一种不正确的评论帽子:不好惹,暴躁。其实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如果事情发生时,有人有部门及时进行调节、安排、处理,那么就会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再有,比如说前些日子发生的街头枪杀警察事件,如果罪犯是回族人,那么这件事的影响范围就会扩大很多很多倍,就因为罪犯是少数民族,甚至可能会引发全国性的冲突。这是因为民族歧视还没有消除。不论是个人还是媒体,对待少数民族还带有有色眼镜,这实际上就是没有达到完全的民族平等。其实,很多问题的发生,就是对少数民族了解太少,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不理解。比如不吃猪肉(因为猪是肮脏的)。就会造出各种谣言,中伤我们。

据调查和了解,东部地区涉及少数民族的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10人以上群众参加的,主要是弱势群体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引发的非理性社会冲突,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产生了暴力和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自发性、违法性和突然性。

2000年12月8日,山东省阳信县河流镇发生一起违反民族政策、伤害回族群众感情的事件。12月12日,在少数人的串联、组织下,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数百名回族群众乘车前往阳信县,在阳信县境内与劝阻民警发生冲突。冲突中,有6名群众死亡,19人受伤,13名民警受伤。“阳信事件”发生后部分地区的相关工作人员与回族群众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导致该类事件此后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这被山东省人大常委、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金述龙称为“阳信事件后遗症”。此类事件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由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理工大学的多名教授组成调研小组对东部2000—2010年间发生的持续4小时以上,有少数民族10人以上参加的群体性事件全面调查和研究。重点研究近代以来东部地区涉及少数民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的发生机制、产生的影响和应对的策略,提供历史借鉴。该课题组针对此类事件有如下基本观点:

(1)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集中爆发的深层原因是社会结构失调。东西部经济发展落差增大,城乡二元社会“断裂”,少数民族的发展空间不足等,导致少数民族经济收入低、受教育年限少,民族干部的成长渠道狭窄,民族经济(企业)的发展缺少动力和合适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心理失衡,引发群体性事件。

(2)集中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地方公务人员欠缺民族知识和理论,对民族文化保护不力,对民族问题研究不重视,少数民族的实际困难难以解决。如回族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不力、对伊斯兰教义的严重无知等。原因之二是少数民族成员对城市化的不适应,如没有学会尊重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不了解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占据上风,意气用事,非法维权等。

(3)涉及少数民族的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和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是中国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统筹兼顾”,在发展中解决。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社会稳定应是动态的稳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尽量解决少数民族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运用法律武器和制度保障协调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关系。

五、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要与其所处的社会相适应,这是宗教存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政府倡导宗教要与之相适应。这种相适应不是要求公民放弃宗教信仰,不是改变宗教的基本教义,而是要求宗教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与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相适应。这是符合信教群众和各宗教本身的根本利益的。

宗教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国家形势大好,为宗教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宗教自身的因素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内在作用。伊斯兰教本身包含对人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以及一套适合人类社会的和谐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的五十至一百年里,人类只有一种倾向,就是要脱离宗教信仰及实践,这是由于人们思想上的改变及相信宗教是不合乎自然科学。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转变只不过是人类不再追求灵性上的满足,而转向追求世俗的生活方式。但是,时移世易,现在的情况又有了转变,许多满以为人生没有宗教信仰便是最好的人,开始体验到这种思想带来的内在的空虚,亦亲眼看到这种思想对于人类的社会行为及道德观造成的灾难性结果。所以,他们又再次开始寻找一种信仰,好使他们的心灵能得到满足,好使社会能够重新的恢复秩序。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正好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同时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伊斯兰教属于两世兼顾、两世并重的宗教,积极地融入社会的发展,其宗教教义会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既有精神道德修养的“天道五功”,又有积极向上的人类生活指南、人道五典。对人们素质的提高,不断的自我完善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信教群众的特殊性以及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伊斯兰教的发展,要做好引导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其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国家民族的团结稳定作出贡献。

对于如何更好的管理宗教,发挥宗教对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这一问题,临沂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朱局长给我们做了如下总结:首先,依法管理,即严格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山东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宗教进行管理。其次,创建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此举也是为了响应国家宗教局的号召,其目的是促进本宗教内部的和谐,促进不同宗教间的和谐及促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再次,充分发挥宗教场所的阵地作用。清真寺不仅是教民们做礼拜、阿訇讲经授义及庆祝各种宗教节日的集结地,也是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阵地,同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伊斯兰教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宗教的优良作用我们需要加强与引导,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包装与修正;与宗教相关的副作用,我们需要设法解决,比如需要注重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避免出现类似的阳信事件或冲突的升级。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民族干部,通过新闻媒体合理宣传宗教文化等。

六、受访者对该课题的评价

对宗教现状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分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人类发展长河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轨迹都是厚重而深远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宗教受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日益突显。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如何引导宗教的良性发展,如何发挥宗教在经济和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执政党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使之健康有序的发展。

 建议这个调研广泛深入的开展下去。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