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门宦拱北:中国西北伊儒交融的文化景观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临夏门宦拱北:中国西北伊儒交融的文化景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1-12-3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临夏门宦拱北,中阿合璧、伊儒交融,不走进临夏,难以想象在中国西部腹地有这样吸引人的文化景观。这是本报“西部纵深行”小组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考察了十余个拱北之后的深刻感受。

“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中最靠近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我们要关注它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往中所具有的桥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维建告诉记者。他和同事马景撰写的《甘肃临夏门宦调查》在今年8月刚刚出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的成果。

门宦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关于什么是“门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般认为,门宦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准确地说,是苏非主义在我国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四个民族文化中的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而临夏是中国伊斯兰教门宦的发源地,当前仍为中国门宦最为集中的地区。

中阿合璧的建筑形式

“拱北”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的称谓,为阿拉伯语音译,原为流行于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建筑形式,后专指苏非派在其先贤坟墓上建造的圆拱形或八角形建筑,供人瞻仰拜谒。自清朝至今,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各门宦在其创始人、道祖的坟墓上按中国建筑风格建造拱北。

在临夏市中心红园广场旁边有一片中国传统建筑群,是临夏地区有名的大拱北、国拱北等几个拱北,都属于嘎德忍耶学派。记者走进拱北,逐一参观。拱北看护人很和善,他向记者交待注意事项,还热情地带领记者参观,介绍拱北的历史传承。临夏拱北从建筑大局到装饰细节都特别耐看。布局上以墓庐为中心,墓庐建筑一般为八角形,称为“八卦亭”;在装饰细节上,大量运用砖雕艺术,砖雕尽展汉回匠人的精湛技艺。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是临夏地区传统民间艺术,2006年就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拱北的一个牟姓看护人告诉记者,该拱北的道祖陈义明是康熙年间人,据传,他曾两次救皇帝于危难之中,皇帝赐名陈保国。陈去世后,康熙帝敕建拱北于此。当时墓亭顶部为覆锅形,锅周围是小型城墙,“锅”表示国家,“城”表示道祖姓陈,合起来就是陈姓保护国家之意。今天国拱北后院门楼建筑的庑顶还有这个象征符号,大门门楣则镌有“报国为民”四个大字,表现出国拱北蕴涵的历史意识和爱国传统。

位于东乡县的北庄门宦拱北属虎非耶学派,是整个临夏地区非常有名的门宦。记者来到东乡县,恰遇难见的雨雾天气,北庄门宦拱北浸没在茫茫大雾中,中国传统式亭子的大屋顶分外显眼,屋檐翘角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优美的弧线让人不忍移目他视。马姓看护人带领记者仔细参观拱北。在八卦亭前的走廊里竖立着两通碑,一通为汉文,一通为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原碑立于光绪年间,现碑为复刻。碑文《建修北庄马太公追远亭碑记》,叙述了北庄门宦创立的过程,该碑中阿合璧,是临夏金石历史上的名碑。

伊儒交融的文化传统

临夏拱北的建筑外观形式使人直观地感受到建筑艺术之美,而它展示出的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交融的内涵则让人沉思。

在临夏,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伊斯兰教传统经堂教育的影响。明代中国伊斯兰教大学者胡登洲等人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理论养分后,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传统,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过程。

走入临夏各拱北,在对联、匾额上常常可以看到“惟精惟一”、“性命合一”等字样,有的匾额甚至只有一个“一”字,有的拱北整堵墙上都是砖雕汉文文本,这些文本援用宋明理学的学术语言表述中国伊斯兰教义理之学的信仰文化内容。在一位生活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大拱北前贤撰写的《清真根源》中,记者读到如下一段“由无极而太极”的文本,有一定代表性。

经云:未造化天地之前,惟有独一至清至净的那个真主。真主未造化世界,先造化明珠一颗,真主观其珠,珠化为水,水化为火,火中储气,水里含尘,轻清者上浮,为天之形,重浊者下凝,为地之体,此之为太极。太极既分而两仪斯判矣。真主从无极上现性理之余光。无极者,无形之妙,太极者,有形之理。真主以此余光,首先造化命而性生焉。此一节,性命之原根,即无极之本来。

这些文本吸收、使用了大量传统儒家、道家概念,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概念,但是其所表达的完全是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学者的信仰理念。这充分反映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中国伊斯兰教,既保持信仰文化的内核,又借鉴吸收儒道成分,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大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临夏拱北还有许多汉回同胞的故事。在华寺拱北,马姓看护人给记者讲了一位汉族菊花老太太的故事。康熙年间,河州(今临夏)穆斯林马家俊年过四十仍无子嗣,访得河州西门一个汉族女子,名菊花,年已廿六,品德庄重,据传与她订婚者都在婚前去世,因此无人再敢与其订婚。马家俊视为奇事,请人提亲,女家父母也不以民族信仰不同而嫌弃,于是双方成婚。二人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在西北地区影响很大的华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菊花老太太去世后被安葬在华寺拱北内。

研究揭示门宦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对门宦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学术界很早就展开了对门宦拱北的调查和研究。在临夏,记者注意到,当地学者对门宦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讨论,各门宦也注重记录和叙述各自传统,但目前仍缺乏能够完整反映实际情况的调查数据,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之上的研究反思。

近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学术工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甘肃临夏门宦调查”项目。该所研究员周燮藩是项目主持人,他认为,有关部门对门宦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知识,很难见到切中要害的深刻见解,这也正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学术职责。课题组对临夏伊斯兰教各门宦进行田野调查,收集门宦资料,努力掌握门宦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门宦的历史及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记者查阅了课题组的调查报告,其中关于临夏门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发展引起了记者注意。学者认为,从调查情况看,临夏门宦总体正在向现代宗教团体转化。现代门宦多相互合作,以发展经济、集资兴办教育等为己任。当前传统门宦组织结构内所作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在现代宗教团体框架内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不可逆转的。

“门宦当前的时代主题就是如何向现代社会靠拢,接纳现代性,建设和谐社会。”李维建认为,“未来的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必定仍是中—伊两种文化兼备的宗教文化形式。而门宦能否在中国开出鲜艳的文化之花,还要取决于它是否能继续汲取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丰富营养。”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