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地方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征求《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

来源:安徽人大网 时间:2012-05-0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了该草案。现全文公布,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以便进一步修改,再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请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广泛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并请于2012年5月18日之前寄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二处(邮编230022),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到shang1940@sina.com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12年5月3日

安徽省民族工作条例(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族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禁止民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损害民族关系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第四条 省财政设立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市、县(含市、区,下同)财政根据本行政区域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情况设立民族工作专项经费,省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财政设立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可以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少数民族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第七条 对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障少数民族权利

第八条 少数民族人口达到或者接近总人口30%的乡,可以建立民族乡。

民族乡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和行政建制的顺序组成。

民族乡的建立,由该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县人民政府审核,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乡一经建立,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变更、撤销。民族乡区划范围需要变动的,报批前应当征求省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民族乡人民政府配备工作人员,应当尽量配备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员。

第十条 省、设区的市和有少数民族人口的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按法律规定有少数民族代表。

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不得以风俗习惯为由拒绝录、聘用少数民族公民。

第十二条 公民的民族成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公民的民族成分。

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和公安机关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公民不得采取谎报、伪造证据等欺骗手段变更民族成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其提供帮助。

第三章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和省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享有优惠政策而削减对其正常安排的资金和应当享受的其他政策性资金。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培育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产业。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单位,辖有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扶持和帮助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科技兴农工作,组织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技术力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排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当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予以优先支持。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优惠政策:

(一)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

(二)少数民族职工占职工总数30%以上的企业;

(三)在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兴办的企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信息咨询、人才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前款规定的企业提供扶持和帮助。

第十八条 在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依法保护和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应当带动和发展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经济,照顾少数民族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发展少数民族社会事业

第十九条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立民族学校。

民族学校的设立,由市、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民族工作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族工作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适当提高民族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

第二十条 鼓励有条件的省属高等院校设立民族预科班。

第二十一条 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在招收新生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或者降分录取,并在生活补助等方面对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给予适当照顾。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调派、聘任、轮换、对口支援、培训等办法,组织教师、医疗卫生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基层需要的人员到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村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社会事业。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扶持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和体育事业,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习俗、传统节庆、传统文艺、传统工艺、传统体育等,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传统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少数民族发掘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公民扩大就业。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配救济物资、资金,应当对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公民予以照顾。

第二十七条 少数民族公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计划生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资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十八条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实现部门间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共享,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劳动保护、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权益,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纠纷。

第五章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出版物、网络媒体、广播、影视、音乐、戏曲作品和其他作品中有反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应当客观真实,不得虚构、歪曲或者贬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第三十条 少数民族公民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的,所在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放假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和旅游区、学校、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清真餐饮服务,方便少数民族群众生活。

第三十二条 生产清真食品、经营清真饮食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保证清真食品加工、销售场所,以及运输车辆、专用工具、计量器具、储藏容器专用。

第三十三条 在国家允许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统一划定公墓用地。依法划定的少数民族公墓受法律保护。

因公共利益需要迁移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公墓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当地县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政部门意见;建设单位负责迁移费用并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有关少数民族公民应当予以支持、配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风俗习惯为由拒绝录、聘用少数民族公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变更公民民族成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责令改正。

违反本条例规定,采取谎报、伪造证据等欺骗手段变更民族成分的,其获得的升学等方面的资格、待遇,由有关部门予以取消,并依法予以处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其提供帮助的,由所在单位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版物、网络媒体、广播、影视、音乐、戏曲作品或者其他作品中有虚构、歪曲或者贬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1993年12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民族工作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