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长诗——《麦罕默斯》之绍介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经堂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斯兰教的长诗——《麦罕默斯》之绍介

来源: 时间:2012-07-1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麦罕默斯》是伊斯兰教的著名的抒情长诗,也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之一。在济南教门中,知道或较为详细的了解《麦罕默斯》的人很少;在济南回族诗词界,了解《麦罕默斯》的人更加少之又少。近日,我读了林松教授的译本,感慨颇多。可幸的是林松教授还详细的介绍了《麦罕默斯》的成书的原因、过程、意义和作用等。我今在此把林松先生教我的一些东西,简要地、概括地,向我的济南的教亲们分述于下,以求得大家在伊斯兰教教义和伊斯兰教诗歌两方面,有一些更新的、更多的了解。
  一、《麦罕默斯》的形成与演变
  麦罕默斯是阿拉伯文的音译名,意思是“五联诗”或“五韵诗”。我的理解是每首诗有五句话联在一起,或五句话必须用一个韵脚。
  这部“五联诗”的原名叫《葛隋德·布尔德》,葛隋德的意思是诗篇,布尔德的意思是“斗篷”,原叫“斗篷诗”。这是《麦罕默斯》这篇抒情长诗的底稿之作,或者亦可说是该诗的最早的、最基本的轮廓与模式,它是蒲绥里首创。
  关于蒲绥里始创“斗篷”诗的灵感,说是来自一次梦境。据说:诗人曾患有偏瘫症,半身不遂,终年不起,便口吟此诗,时诵、时哭、时祷,祈求安拉,赞颂先知,盼望痊愈。一天夜里,他梦见先知穆罕默德慈祥地抚摸着他的脸,并将自己的斗篷脱下覆盖在他身上,醒来时顿觉浑身轻松,行动灵活自如。这当然可作神话视之。但如此轶闻奇事,必然轰动一时,诗成之日,爱之者争相诵读,但主要还是因该诗辞章的优美上口,诗情的真挚感人,才得流传广泛。
  据说穆圣曾用过一种用粗毛线织成的斗篷,白天披肩御寒,夜间当被子盖身,这首诗的题由此而来。
  这部《斗篷颂》成书约在1253年前后,据说这部诗原仅有十篇,而每首诗似乎只有两行——至于每篇录有多少首诗,就不得而知了。——后来有人把它改写成五句诗(五联诗),似乎我理解为原诗中的两行诗,就成扩展后的五联诗中的诗的韵脚。
  蒲绥里(1213—1296),中世纪阿拉伯著名诗人,他的祖籍马格里布,我们一般说他是埃及人。他的遗体安葬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一座清真寺里,寺名就叫“蒲绥里寺”。寺内浮雕精美,浮雕文字大多采用《斗篷颂》中的警句。他的诗自然流畅、雅逸、洗炼、情真意切,寓意深刻。他是伊斯兰教界著名的苏非诗人之一,他的另一首《哈姆宰的韵律诗》也是歌颂穆罕默德的作品,更具有苏非神秘主义色彩。
  《麦罕默斯》的产生、形成、保存和演变的整个过程中,都充满着神秘主义。我曾经说过,宗教就是神秘,宗教学就是神学,神秘主义是一切宗教的核心、灵魂和依存的载体。据说蒲绥里的《斗蓬颂》的最完整、最权威的手抄本是保存在一个叫海展迪的中亚土耳其人手中,据说海展迪在麦加朝觐之后,怀着对先知的景仰之情,专程去麦地那瞻仰圣墓,并终日守侯在先知的陵旁,许久不忍离去。但因他曾欠下人家一笔债务,无力偿还,他不得不想离开麦地那,设法还债。就在这时,麦地那的地方首脑梦见穆圣对他说:“你要替海展迪还清债务,别让他离开我,到处漂流。”而海展迪欠债和远去的想法,从没向任何人透露过,直到首领把自己的梦境告诉他,他惊叹不已,便毅然决定终生与先知墓为邻。这是《斗蓬颂》的保存者的故事。
  后来大约在公元1300年之后吧,有一个叫台巴迪喀尼的波斯人,据他自己说:“我年事已高,精疲骨软,满头白发,想增加功修已无能为力。”“我无复它求,只想把我心灵深处的向往,竭尽全力地来吟诵,创作一曲独具特色的赞诗来歌颂真主、歌颂穆圣。”“我读到了蒲绥里的《斗蓬诗》,于是我想把这篇诗中的珍珠、美玉、山珍海味尽行收采,把零散的颂词联缀成珠宝美玉、灿烂的珠串。可巧这时出了风波,恶劣的处境迫使我离开,我的意志松懈了,精神恍惚了。后来风平浪静之后,我再次举意完成此事,知感真主,我终于完成了夙愿,写了这本五联诗——《麦罕默斯》,把我的廉价的劣珠穿在了蒲绥里的明珠宝串上了。”这就是这首伊斯兰教长诗演化成就的过程。
  《斗蓬颂》在中国的译本又称为《衮衣颂》,清同治五年(1866)云南马复初有译文问世后,1890年马安礼又整润译出,译名为《天方诗经》,新疆大阿訇马良骏1938年用经堂语译成中文,译名为《清真诗经》,另有现代人北大教授马金鹏的译本,纳国昌的选译本等好多种。我案头上放着的这本是林松教授1992年的译本。
  二、《麦罕默斯》在伊斯兰教的意义
  这部《麦罕默斯》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虽是一部苏非派的经典,但它又是教众们祈求真主至圣的明诗,也是对至圣的无限景仰和诚心爱慕的赞美诗,是教生们临真近圣的天梯和指望,也是至圣搭救教生的一条绳索,实际上它又是穆圣一生的日历和史书。
  关于《麦罕默斯》在中国伊斯兰教界的意义,林松教授有如下陈述:
  这部被称为《麦罕默斯》的传世七百多年的诗篇,作为宝贵的人类遗产,绝不是只陈列在博物馆故纸堆中的老古董,绝不是尘封网织无人问津的储藏品,也绝不是仅有寥若晨星的冬烘学究,偶或心血来潮随便翻翻的门面装璜物,而是在各族广大穆斯林中,始终普及盛行的大众读物,是与心灵世界内外呼应,与脉博跳动击节合拍的精神食粮。……
  《麦罕默斯》在阿拉伯文学史、诗歌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阿拉伯世界,在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的诞辰或忌日的时候,常常是摘选其中的一些段落进行吟诵。世界各国也有许多译本刊发。
  三、《麦罕默斯》的内容择述
  《麦罕默斯》是一部求主赞圣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内容几乎可作穆圣的史诗来看,全诗共163首,其中162首是主要内容,第163首是诗人的祈求诗。每首诗均为五行,五行诗句后都有一小段文字,概述这首诗的内容提要。
  关于《麦罕默斯》的编排体制,林松教授是这么给我们介绍的:
  “蒲绥里《衮衣颂》的原诗,与后来广泛流传的五韵体《麦罕默斯》不尽相同,蒲诗的原貌,是五韵诗中的后两韵,即双行双韵诗,它的前三句是……海展迪手抄本的原意扩展和增补……。
  “被添补增修的《衮衣颂》五联体,从结构到遣词选句,都严守阿拉伯诗歌的音韵格律,其中前四句句末的尾韵,每首均严密和谐,一韵到底,作为收尾的第五句即蒲绥里的原诗,则自始至终通篇全部以阿文字母“咪目”作为韵脚的收束。这个字母既是穆圣之名的起始字,又是全名之凝缩略写。”
  由此我理解为全诗五句,第四句、第五句为蒲诗原文,一、二、三句为添补者所加。而五联体就是五句诗联为一体。如第一首:
  啊!从苦难的美味中获福受益的人!
  啊!从疾病的摔倒中得到滋补之身!
  在漫长黑夜你为什么通宵不能安席就寝?
  难道是在怀念“泽赛兰”的街坊近邻?
  你洒下的泪水总是搀杂着血的印痕。
  注:泽赛兰即穆圣陵墓所在地。也有译作“色兰”的。
  但读来似乎又不全是像我理解的那样,蒲诗仅是“难道……”后两句?是否增补者又有所改造呢?
  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帖子,他把《麦罕默斯》中五首诗组成一段,并在这段前加了一个总题。
  如一至五首为第一段,总题为“艾力夫·开始和结束”,六至十首为第二段,总题为“拜尔·磨难和高品”,第三段为“台尔·悔过和求恕”,从“艾力夫、拜尔、台尔”三个阿拉伯词汇来看,也就是可作一、二、三段来理解。那么前五首为第一段内容就是写“开始和结束”了。从诗意上来看,前五首也确实是诗人抒发个人想念穆圣的情感,那种通宵难寐、忽悲忽喜、身心交瘁、焦躁不安、到处跋涉,想写这部诗集的心情。第二段五首诗是“磨难和高品”,诗人在写自己心力的磨难后,得到领悟,求主允诺去着手写赞圣之诗。第三段是写“悔过和求恕”,写自己的悔恨当初,直至青春已逝。
  由此看来,这样去理解也不无道理。
  这个帖子仅翻译了三段。
  其中第一段第一首是这么翻译的:
  生命从疼痛的滋味上已得到享受的人啊?
  心胸从病症的席面上已得到了滋养的人啊?
  在漫长的夜里,你睁眼不睡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是因忆想与吉庆平安为邻
  所以你叫你的眼流出的泪掺着血。
  我不知道这是谁的译本,但译得也非常之好。对照林松先生的译文,这样译法只是在强调“原韵”或在统一韵脚上做的还不足。从这个帖子上我又有了新的猜想,所谓“五联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五首诗为一联(一段),五首诗写一个内容呢?
  说到内容:中国的译家说“是诗(即《麦罕默斯》)首言爱慕忧思,中言圣德感应,末言悔过求恕。”这是后人对《麦罕默斯》内容的概括,说的十分中肯。我曾说我们可把它作为穆圣史诗而视之,从第三十首诗起,诗人先写穆圣的坚韧磨励,不为财富所动,继写穆圣的高风亮节,不为权力而争,其中写了众先知奔赴穆圣(40),穆圣是真主的特选(41),穆圣有如太阳光辉夺目(49),写穆圣的诞生(59-60),穆圣击退象军(70),受启迪(74),穆圣岩洞参悟(76),穆圣避洞脱险(82-85)以及降示古兰和天经的高贵(91-104),穆圣登霄(107-115),圣战(119-139),总之在写穆圣的一生。从140首诗始,全是写诗人的感叹和抒写自己作诗的要旨、目的等。
  但我们绝不要认为它是叙事诗,它纯粹的是一种因事而发的抒情性长诗。如迁徙一事,诗人说:“从那迁徙之夜,正道的晨风吹送温暖/在毗连的园林中露珠的馨香展示笑脸/从温馨的光泽中各种礼品纷纷奉令出现/性灵啊,别为巨大的失足而绝望哀怨/大罪,会象染上微疵而被饶恕赦免。”你看哪有一点迁徙的史实。在此我再摘一首诗,看诗人是如何歌颂穆圣的光辉形象的,第五九首:
  我畅叙的赞歌仅仅是沧海一滴,
  他具有历代美妙的奇迹。
  从他的月份开始,奇迹就联翩兴起。
  他的诞生标志着根源的芬芳优异,
  啊!从开始到终结都芳香不息!
  这是写穆圣自诞生起就奇迹纷传,从这首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译者对诗韵格律的严守不苟,“滴、迹、起、异、息”。一韵(齐韵)到底,充分反映了原诗的风貌,关于《麦罕默斯》在诗的艺术性方面的成就,不仅只是严守韵脚格律,在诗的修辞技巧上也是巧思奇想,特别是隐喻、借喻、典故、想象、夸张、排比、含蓄、双关等手法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在此也举一例以飨读者。
  请赐福于圣裔,弟子和再传门徒,
  以及被保护的一切伊玛姆,
  请把时代的香风瑞气遍地吹拂,
  让东风使垂柳的枝叶摆动飘荡,舒卷自如,
  让牧人与驼群伴着音乐欢快地载歌载舞。
  四、《麦罕默斯》与苏非神秘主义
  《麦罕默斯》是一部民间诗人台巴迪喀尼写的苏非主义诗篇,可能是一部波斯文著作,十三世纪前后,在波斯的苏罗珊地区,正是苏非主义盛行的地区之一,也正是波斯诗歌界人才辈出的时代,苏非主义神学、伊斯兰教哲学和波斯诗歌三者在这个地区几乎汇合为一,这里出现了许多苏非主义神学家、伊斯兰教哲学家和诗人,其实这只是一人头上的三顶王冠,如菲尔多希(940-1020)、鲁米(1207-1273)、萨迪(1213-1291)和哈菲兹(1320-1389),他们被称之谓波斯“诗坛四柱”,他们又都是著名的宗教学者。他们的诗清新悦耳、联想丰富、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且比兴新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们的《王书》、《玛斯纳维》、《果园》、《蔷薇园》等诗作和被誉为“神舌”和“夜莺”的称号,并非虚妄。今载录萨迪和哈菲兹诗作片断于下:
  1、萨迪
       一
  天房是我们求福的地方
  人们因此,才从千里之遥
  朝觐真主的殿堂,
  向主膜拜吧,祈求和信仰
  ……
  ……。
       二
  你如果臣服于安拉,
  你就会品位擢升;
  你如果违抗主命,
  你将终生无望而沉沦。
  你应向尘埃一样谦逊,
  你才有正人那样的殊荣。
  2、哈菲兹的一首
  我胸中埋藏着一座火山,
  那火焰已把苍山点燃;
  太阳射出的万道金光,
  仅仅是这火势的一闪。
  
  来吧!让我们把鲜花抛撒,
  把杯子用甘露斟满,
  将这苍天的穹顶掀开,
  绘出一幅崭新的图案。
  这些诗人都可以说是学院派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很大影响的诗人,他们一个个都是成名的苏非,教团的重要人物,都是神学家、哲学家,另外还有加米(1414-1492),他的“鲁拜诗”(四行诗)还有他的苏非派经典著作就曾为中国著名的汉学家著名的诗人早早译成了中文。
  我想《麦罕默斯》可能是民间的东西,草根的东西。在那样浓厚的宗教氛围、诗歌氛围和神学氛围中,出一部民间的《麦罕默斯》并不为怪,执着的信仰,必然孕育出炽热的感情、奔放的诗句,这是每一个虔敬的教生都可能做到的。伊斯兰教的信仰促使教生们去寻找求主之道,近主之道,爱主之道,绝对的“无”,绝对的独一和绝对的虔敬,产生了苏非。伊斯兰教是宗教,它虽是“人学”,但终归它是“神学”。人类(世界)的一切产生于真主安拉,一切又终归于真主安拉。能近主,得到主的喜悦与真主的亲近是“人神合一”观的产生的温床,“人神合一”是教生们追求的终极,当然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境界。
  苏非主义是伊斯兰教神学观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伊斯兰教哲学的理念的一个很高的境界,一个宗教不讲神学,讲什么?讲神学、讲玄秘,对于宗教来说是自然的、合理的,也是必然的。伊斯兰教的苏非主义经过安萨里(1059-1111)已自然地纳入了伊斯兰教正统的轨道,苏非是伊斯兰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在我们教门中人,有的心中并不赞成苏非,甚至有人将苏非看成洪水猛兽,这是极不公正的一种现象,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伊斯兰教生——你们对穆圣“登霄”,又作如何观?——反之有些人是政客,为了政治的需要。在伊斯兰教哲学界真正的高品的哲学家,大多是苏非。如上所述,在伊斯兰教诗歌界真正的诗人也都是苏非。苏非诗人的诗有饱满的情感,有激情,有气势,有信仰也有拿魂的感染力,苏非诗人的诗中有许多豪情万丈,浪漫情操的好诗。《麦罕默斯》是这些诗中的一个流传广远,影响整个伊斯兰教世界的苏非诗篇。
  五、《麦罕默斯》与济南教门
  《麦罕默斯》是一部求主颂圣的诗集,但对于苏非来说,他是一部经典,教生们对它的默读与高诵,都是一种近主爱主的情感的渲泄,是庄严的,是虔敬的,看来在苏非产生和广泛发展的地区,《麦罕默斯》是被苏非们奉为宝典来对待的,这大约在公元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的苏非马明心,从他的也门老师处捧回了这本经书,奉为至宝,让他的教生们天天读,他们认为它是本修功办道的经,是本日历,是他们教派的高贵的标志,也是临真近圣的证明。
  在我国西北地区,在那荒凉的土塬之上一些大字不识的老人,却在那儿每日成段成篇的背诵,在宗教礼仪的场所,大家围坐在一起众口同心地齐诵,音调铿锵,抑扬顿挫,别具一格,洋溢着肃穆和谐的气氛,这就是苏非的“尔麦里”是他们的“迪克尔”。
  总之,这么高雅的诗篇却在不识字的教生中产生如此大的精神魅力,显示了如此强悍的盎然的勃勃生机,这只有苏非——其他绝无这样强大的感召力的——可见苏非在人类心灵中的影响力、醒悟力。
  在济南教门中了解苏非的人并不多,了解《麦罕默斯》的人更见其少,了解《麦罕默斯》是一部伟大的抒情史诗的人,就更其少之又少。《麦罕默斯》之与济南教门,应该还是缘于哲赫林耶的济南金家店道堂,而我之得以见到《麦罕默斯》也缘于金家的传人。金子常及其先祖、后人,把《麦罕默斯》当作经典带入济南,遵之、读之、诵之。而我在这个氛围中,才有所感悟而书此,以作为我对济南广大教友的一种奉献。
  济南的教门是个大溶炉,它溶解了我们伊斯兰教各门各派,逊尼派为主导的济南教门的观念很杂,什叶派有之,苏非派也有之。衣着上,尚黑、尚白,尚红、尚绿,均有之。在读经的诵法、音诵上,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阿富汗人的、巴基斯坦人的读法吟诵都可见些端倪,有高念也有低咏。土的洋的,今的古的,融于一炉,构成了济南的教门。《麦罕默斯》当然地也渗入其中,作为逊尼派老格底目的济南清真南大寺,是正统而有正统的教门门派,教乘、五功、六信是它的必修功课。但历史地来看,济南教门的融外性很强,它广取博采,历史上有汉儒大家陈思,也有著名的苏非杨凤仪,有出外云游者左廷荣,也有在山洞中静修者米国祥。道乘、真乘兼修者不乏其人,至于《麦罕默斯》不知何时何因传入南大寺,在老一辈的阿林向后辈传授经典时,其中就有该诗片断。不少诗段在口传心授中一代代传下来,虽不多,虽零散,但在赞主颂圣的宗教礼仪中,常常也能听到阿訇的咏诵。我想这大概是为了赞主的需要,是为了纪念穆圣、阿依莎、阿里、侯赛因的需要,这种正统逊尼派中,出现苏非的经典颂诗,应该不以为怪,而且是可喜可贺之事。
  结束语
  我为了向我的济南穆斯林、我的教亲们介绍《麦罕默斯》这本经书,不惜背着剽窃之名,大量引述林松教授的文章,在此请林教授原谅,因为权威的东西最有说服力,在此我也为我济南回族诗会的众位诗友,介绍一下古代波斯诗人的宏篇巨著,借以说明我们伊斯兰教界历史上也有诗人辈出的时代,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光彩四射的诗歌明星,综上两点,本文如能起到一点点绍介作用,即使林松教授批评指责我几句,世人对我嗤之以鼻,我也是甘之若饴的。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