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来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史杂谈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来

来源: 时间:2012-07-1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市举办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深远的一次民族体育盛会。参加单位有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西南区(包括西藏)、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火车头体协等9个单位。代表有:汉、蒙、满、回、藏、苗、傣、朝鲜、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等十几个民族的397名运动员。参加了武术、摔跤、搏击、射箭、马术、举重等三十余项比赛和表演。山东有9名运动员(8男1女)随华东地区代表团参赛。举重运动员是济南的赵百顺(30岁),获得举石锁轻量级第二名。摔跤运动员是济南的谭树森(33岁,1920—1980)。7名武术运动员是:赵瑞章、周永祥、周永福、朱宪章、李赞臣、解恩礼、邱桂香(女)均获得大会奖励(成绩表)。

  马清宗(29岁,1924—1980),当时在济南铁路一中任体育教师,随其工作单位中国火车头体协参赛,代表铁路局。代表铁路局的还有,济南武术名手刘振家先生,获得月牙铲第一名。刘振家先生是马永奎老先生亲授成材的弟子之一。谭树森、马清宗二位先生代表不同单位参加同一级别摔跤大赛。经过预赛、复赛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二人争夺冠亚军。马清宗先生是一位功底深厚、力量大、技术全面,使用动作优美,擅长使用左右穿裆靠、左右中心带踢、左右别子、手别等连贯性动作,稳扎稳打的回族中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跤坛百战百胜的名家。谭树森先生是一位艺人出身的跤坛名将。跤场实战经验丰富,动作潇洒漂亮,惯用左右撩钩子,有“钩王”之誉,是集京派跤术与山东跤术于一身的名家。在那场比赛中马清宗以6:4赢得中量级冠军,谭树森获亚军。这场两人的比赛是五十年代跤场上的经典之作,至今被跤坛前辈津津乐道。此后,马、谭二位跤坛名将多次代表山东参加全国大赛获得骄人战绩,为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学者双双称为“跤王”。笔者1976年与谭树森先生长子谭新泉是第二十二中学(今省实验中学)同班同学,至今是好友。那时,次子谭强也常来我家。笔者亲身所见、所闻谭树森先生在青年公园体育场、天桥区灯光球场、皇亭体育场等地讲解摔跤技艺及跤坛旧事。马清宗先生更是笔者幼时熟知的崇拜者,也多次聆听老人讲述跤坛秩事,鼓励我们后学者,要有为民族争光的决心、勇气。这两位汉、回民族中的佼佼者,都给我一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和尊重。
 

  (1953年7月,参加第三届省运会济南代表队与青岛队宋旭九留念。左,谭树森;中,马清宗;右,宛殿文。)
 
  文革结束后,1981年春,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家体委等部门申报,经国务院批准,追定为此届运动会为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定于1982年9月,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第二届。且今后在不同地区,每四年举行一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促进各兄弟民族交流团结、共同进步。
  第二届民运会,山东派出了以丁乐春为团长,徐景才为副团长,济南回族武术家王新泉为教练员,由12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武术比赛。其中济南回族武术名手彭荫超、谢勇军分获双锤、枪术表演奖。1984年,《武术健康》杂志第1期,彭荫超演练的双锤与陕西回族武术运动员赵长军演练的剑术,在同一期上作为封面宣传画轰动一时。更为自豪的是聊城回族运动员张庆海、李希娥的朴刀进枪,菏泽回族运动员崔文勤的刀里加鞭,在比赛获奖后,进京为党的十二届代表大会做了精彩的表演。
  第三届民运会于1986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山东省代表团由张正仪为团长,王新泉为副团长,和16名教练员、运动员组成。另外一个由各地市民族工作干部组成的观摩团也一同前往。运动员中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参加了武术、毽子等项目。济南回族摔跤名师米国纯先生率四子米继涛、五子米继生以及教练员周连雲等参加了摔跤比赛。笔者参加的是第六届民运会。
 

  (1999年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暨五十周年国庆活动的济南部分回族运动员。于北京奥体中心合影。摄影:张利。)
 
  第四届1991年在西宁市。第五届1995年在昆明市。第六届1999年主会场在北京,分会场在拉萨。第七届2003年在宁夏。第八届2007年在上海。第九届2011年在广州市。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