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经历 故土情深——记著名回族学者杨志玖先生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山左先贤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传奇经历 故土情深——记著名回族学者杨志玖先生

来源: 时间:2012-07-1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先生(1915年—2005年),祖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灯塔回族村,生前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史学研究方面造诣深厚,贡献重大,是国家栋梁之才,回族精英人物。
  为了解先生的生平和为人,笔者走访了他的侄女退休教师杨秋芬、女婿金玉厚、外孙女金萍一家,并通过他们在天津的亲友收集到不少有关先生的信息,概其要者,形成此文,以求分享共勉。
  一、乱世生人,家道清贫,刻苦攻读,天道酬勤
  先生生前很少谈起乱世童年,偶尔对后生谈起也是百感交集。他说:“我童年时兵荒马乱,我曾看到被杀的人头挂在城门上,也曾看到穷人当街被打,世道黑暗,难以回首。”谈起贫困家境,更是难过。他说:“我出生半月余,母亲就下地干活,我三岁时父亲因病辞世,孤儿寡母衣食无着,种地收入微薄,多是靠借债及亲友周济过活。”但先生自小心大,苦中找乐,他喜欢上了读书,迷上了读书。杨秋芬老师评先生是个“书痴”,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由于他读书着迷刻苦,一直成绩优秀。先生7岁时进入半私塾半学堂的周村清真小学读书,课程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后来又加了国文、算数、修身等课。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未能进学,在家乡找了份小学教师的工作。授课没几天,他忽患痢疾,母亲认为这是没让他去济南读高中,心情郁闷所致,马上同意他去济南考学。
  济南一中是当时全省最好的高中,有胡也频、李向林、季羡林、张友松等名人执教,招生条件要求很高。周村同去的十几人中,只有先生一人中第,名列全省第三名。山东省教育厅颁发奖学金,这样先生才有幸读完三年高中。1934年夏,先生高中毕业,想找个工作为母尽孝,平安过活。此时,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中毕业生会考,前十名颁发奖学金,先生再次高中第三名,得奖学金八十元。当他从周村去济南领取奖学金时,遇到同班同学兼好友路衡文要去北平考大学,并邀他同行。“最高学府”的诱惑和求学之渴望促使先生私自决定进京赶考。结果,他同时考中“清华”、“北大”,二校择一,他选中了胡适先生任教的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开大学任教。
  二、教授导师,桃李满园,学者“阿人”,硕果累累
  先生自1941年至南开大学任教,其学生数以万计,有的已成国家栋梁。他对学生满腔热枕,悉心呵护,细心指导。如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第一次招收研究生,许多有志学子有了希望。先生发现了一位任乡村教师的优秀学生,符合条件,决定录取。结果出现了干扰,一位“关系人”以该生家庭出身不好为由不让先生录取,他让先生录取一位“有来头”的落榜生。先生坚决反对:“家庭出身看本人,重在表现,不让我收这个学生,今年我谁也不收!”结果他硬抗下来,保护了这位考生的权益和前途,使其成为有为青年。
  有位学元史的学生学习中途遇到了困难,向先生求教,先生耐心的开导他:“元史难学并非无门可入,人不能样样通,能够抓住一点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可以学好,也可以对史学做出贡献。”学生有了信心,在读元史的过程中发现元代军制中有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终成论文,呈交先生,先生看后十分赞赏,向学界、学报反复推介引起重视,后该生学有所成,对先生充满感激之情。
  谈起先生在史学方面的造诣和贡献,他只是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万金油,杂而不精罢了。”实践中,先生是位厚积薄发的大学问家,他对涉猎的领域,元史、元代回族史、中西交通史、隋唐史都有极深的造诣和研究。他是对《马可波罗游记》论证其实的第一人,就连先生信手写成的历史小品《哪吒是印度人》也享誉中外。先生在耄耋之年仍保持学术长青,笔耕不辍,晚年还承担了中国第一部大型的全国众多历史学家共同参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的职务。在编纂过程中,除了自己承担大量辞条拟纂外,还要写出有关辞条论证订勘文章,给其他编纂者示范和参考。《辞典》共达数百万字。《辞典》公布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被人民日报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扛鼎之作。”
  三、家恋母恩,国恋兴存,族恋源原,乡恋归根
  先生是个搞学问的人,长期生活在校园之内,与社会接触较少。由于出身贫苦,成长艰难,加之文化涵养,所以先生也是一个有善良之心的性情中人。
  1937年,京津各个高校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南开大学一度南迁,先生随校行至济南时,请假回周村探亲,母子相互哭诉离别之情,小住之后,辞别母亲立刻南下赴校。送别时,表兄王秉武见其身上衣服破旧,立即把自己好点的衣服脱下赠给先生换上,此事先生时常对家长提及,感念亲恩博大。先生为了事业几年甚至十几年难以回家探亲,心中甚是痛苦,夜深人静之时,先生时常吟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之后含泪睡下。
  先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回族。幼年时即在周村清真寺小学读书,除了日常学习外,也粗略懂得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风俗习惯。先生教授史学之后,把回族历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因回族与其他土著民族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不同,回族属外来民族与中国土著民族融合形成的史料极少,但先生经过长期查记、探索、研究,终于写成《元代回族史稿》,为多民族的祖国和本民族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生的儿女说:先生故乡情深,年老后更是思乡心切,凡是和山东、淄博、周村有关的事情都很想了解,很想知道,家乡人求他帮助,他非常高兴,必尽心尽力。根据国家教委和省教委指示,各地要加强乡土建设,淄博市教研室特级教师袁兆桐主持编写了《淄博简史》,杨志玖先生认真审阅,非常赞赏并拟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1990年10月15日去济南参加会议的杨志玖先生,应邀参与考察临淄齐都镇刘家营古村元朝蒙族碑,考证解读训释古碑事迹,杨志玖先生拟写了《山东省蒙古族村落和元朝墓碑——一个古老蒙古族氏的新生》。此外,杨先生还参与了多次淄博寻古活动,当有人对此表示感佩时,他说:“美哉故土,亲兮乡人!也许,我偏爱着故乡吧!”
  先生用八句箴言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宠辱不惊,名利不争;肝火不旺,学习不停;淡泊宁静,度此一生;实事求是,乃吾所宗。”这正是杨志玖先生为人一生的原则。
        (作者单位:淄博市民族宗教局)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