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立体城市”的现状,“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最近这一段大家见了我就问怎么样了,怎么样了,就仿佛在问一个孕妇,你怀了四年,这个孩子到底生没生?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生了,一拍屁股出声了,活着,但是别忘了,这孩子躺着。什么时候站起来,一年以后站起来,目前立体城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已经生了,落地了,在哪里?在成都、西安和温州,但是都还躺着,明年这个时候大概能站起来,而且我相信,一定不弱智,不软骨,另外心脏、头脑都很正常,这就是目前的状况。”冯仑说。
冯仑曾经笑言自己的血管里留的是共产党员的血,也许这是这一特质,让他能敏锐地观察到国家政策的变化,并及时准确地作出企业战略选择。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提出要建设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有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冯仑与其合作伙伴希望集团刘永好、鼎天投资王兵等读到了立体城市发展的崭新未来。
坚持“守正出奇”的冯仑在“当代城市病”中找到了“立体城市”发展的契机。冯仑表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无限摊大饼,城市的土地浪费,城市的密度太低,无限的蔓延,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的功能混乱,交通紊乱,所有的环境污染造成了我们疾病的增加,造成了我们普遍的“不幸福感”。
而面对现代城市带给人们的各种困扰,冯仑与他的年轻团队一直在寻求改变之路。他们在新加坡成立了一个东亚研究中心,并找到了来解决这四个矛盾的模式——实现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立体城市模式。冯仑总结说,立体城市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节约土地,只用传统1/7的土地完成一个原来需要7平方公里的土地完成的投资,现在1平方公里解决。二是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些功能主导好,用产业带动城市化。产业发展以后才有商业、就业、消费、住宅,而不应该简单的变成一个房地产。三是解决了节能、环保的问题。四是要做到社会和谐。
从将立体城市的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创业过程中,冯仑说:“这个过程是一个撞击反射的过程,我们的思维就相当于你对一个人说,对牛弹琴牛不反应,但是对人弹琴人反应,这样不断的去撞击反射,最后来调整你的思维,让你最终落到地上的东西变成一个活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一个很难以逾越的过程,所有的创业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冯仑精辟地将创业过程中的艰辛浓缩为一个“熬”字。所谓坚持,所谓长期,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不同性别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当冯仑跟团队讲需要5年、10年的时候,他已经53岁了,而团队才二十八九岁,所以他们不信。生命的历程告诉我们,20年做一件事刚刚好,50年做一件事确实也不难,一辈子做一件事情的确需要毅力和勇气。这就是我们对于时间的回答。
“几十年坚持,或者更简化为一个“熬”字,只有熬住你才能挺住,才能坚持,才能成功,最后才能达到你创业的高潮。”冯仑说。
曾经作为体制内的学者,又在改革开放之初下海经商,经历过民营企业的疯狂增长,冯仑的创业之路正如他自己所言,“坚持理想,顺便赚钱”。他的创业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从梦想出发,落实到我们的坚持,把梦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最终靠我们的智慧去赢得未来我们不知从何而来的掌声和吹捧,同时准备下一个失败和另一次成功。”
冯仑的“创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