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经师、哲人达浦生与他的代表作《伊斯兰六书》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历史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一代经师、哲人达浦生与他的代表作《伊斯兰六书》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13-01-2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代经师、哲人达浦生与他的代表作《伊斯兰六书》
北京 谢景懿 /文
\\ 达浦生阿訇著作

    达浦生阿訇是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著名经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与王静斋、哈德成、马松亭并称“四大阿訇”。 他的一生和他的代表作《伊斯兰六书》不仅在伊斯兰教的研究上成果丰厚、独树一帜,其高尚的爱国情操、不凡的个人修持影响也是极为深远。
觉 时代赋予使命
   达浦生先生原名凤轩经名奴尔·穆罕默德,于1874年降生在江苏六合县的一个六辈阿訇的世家,7岁入蒙馆习汉字;10岁进六合南寺义学,接受寺院教育。17岁,赴南京常巷清真寺,专攻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教义。1894年,投学北京牛街礼拜寺著名大阿訇王宽,进一步深造。深受王浩然阿訇开明进步的思想影响,对王阿訇的积极开展伊斯兰教育,立足伊斯兰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观点全盘接受,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年后,穿衣挂幛,正式成为一名阿訇。 真主造化令他此时降世于江南金陵学派教门之家,其意深远;真主赐他阿汉兼通、聪明睿智,年轻而有远见,稳行而有迫力,现实的巨变,老师的言传身教投射出的思想,无疑启迪与感召着年轻的达浦生,使他逐渐醒悟并逐步认识到欲使国家强盛,民族兴旺,民众的教育非常重要。
   1899 年,英发焕发、头戴台思嗒的青年达浦生带着复兴回族文化教育事业、实践恩师王浩然阿訇关于回族、文化教育的宏愿回到了家乡六合任阿訇。,创建了六合回民广益小学,这是达浦生第一次实践自己的新式教育思想,最初入步入社会的第一件事业。
1905 年,因王宽阿訇出国朝觐并考察他国教育,达浦生被恩师召至牛街礼拜寺任代理伊玛目。1907 年王宽阿訇朝觐并考察各国教育完毕归国,为完成夙愿,努力纠合绅矜,创清真两等小学堂于牛街礼拜寺之后院,起造讲舍,组织‘回文师范学堂’使六合达浦生主之,改良教法,增订课程,经学中兼习汉文及科学,这一实践开创了伊斯兰教新型教育与汉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点发,为以后各地的新式回民教育奠定了基础,达浦生阿訇的能力有机会在第一线上得以锻炼。在这个时期,达浦生的名字与王宽的名字,与新式伊斯兰教文化教育运动是紧密联在一起的,在我回教民间,素有“南达北马”(“南达”指南京达浦生,“北马”指北京马善亭)之说,以此赞扬为近代中国新式伊斯兰教育局面的形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的王浩然阿訇和他的两个大弟子。。
                                           勇 担当体现责任
    步入青壮年的达浦生阿訇德才兼备、阿汉兼通、老成持重,威望日增。这一人才被慧眼伯乐——当时著名穆斯林学者马邻翼发现。1912年至1917年,达浦生随甘肃提学使马邻翼赴西北指导省办回民教育。他在任期间,遍访甘、宁、青三省的数十个县区,尚德、崇德、明德等一批新式回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 
    开明阿訇、新式阿訇有适应社会发展之本领。办学资金匮乏,须努力筹划,达浦生阿訇1921年至1928年在教务、公务之余开始涉猎进出口贸易事宜。达浦生受聘于上海协兴民营进出口贸易公司,与上海商界知名人士、几位河南籍穆斯林、哈德成等众多阿訇一道;旨在为筹集兴学资金,振兴上海伊斯兰文化教育事业,以商养文促教。为进一步促进中外穆斯林经济文化交流,在公司资助下,达浦生阿訇于1921年出国。他遍访印度、东南亚、中东各国,边经商筹资,边学习、考察伊斯兰教育,与各地伊斯兰学者讲经论道,学习乌尔都语、英语等。后来,达浦生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写道:“余尝数游埃及、阿拉伯、印度等国,观乎彼邦伊斯兰教之精神,心有感焉。对于吾教真谛,每思有所著述,以为宣道传教之助。”可见这次出国经商和文化教育考察,确实使达浦生眼界大开,心有所感,为伊斯兰教在中国宣道传教之决心更加坚定了。 
    1918年,四十四岁的达浦生回国任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教长。是年,中国回教学会兴办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由达浦生阿訇出任校长。这是一家具有深远影响的新型伊斯兰学校。它以“养成传道著述,翻译阿、波文书籍,教授阿、波文之人才”为宗旨。许多知名的中外专家、学者、阿訇在校任教:买俊三阿訇讲认主学、修辞学、《古兰经》音韵学;马以愚先生授国文、《孟子》、《通鉴纲目》;沙善余、伍特公、杨稼山等授英语等课;此外,江南著名汉语文学者金煦生、青年历史学家傅统先、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穆罕默德·卡米莱学士、曾任英国驻上海领馆领事的印度籍埃及文科大学毕业生法都里依俩希先生等,也都先后在该校任教。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强调进行中、阿、波、英文的“四文”教育;在传授各种宗教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数学、地理、历史、教育学、哲学、体育和科学文化等课程;斋月期间,学生还要到各寺应聘,进行宣教实践活动及上海穆斯林各项社会活动。建10年间,共招4届学生,每届三年,毕业学生60余人,其中有两届6名高材生马坚、金志晏、定仲明、胡恩钧、马有连、林兴智等被校方派遣至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成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与宗教学识的中国伊斯兰教界骨干力量的摇篮,其中身为校长的达浦生大阿訇功不可没,名垂青史。他以其革新经堂教育的思想与哈德成等先达一道,将中国新型的伊斯兰教育事业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1929年,五十五岁的达阿訇积三十余年办学之经验,思考多年的组织社会团体,宣传伊斯兰教的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机会。上海回教研究会正在筹备中,达浦生阿訇热情支持这一新生事物,与哈德成、哈少夫一起担任研究社的指导员。与此同时,他又与伍特公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回教公会。这是以培养阿訇、广设学校、创立医院与图书馆等为己任的上海伊斯兰教又一个文化教育团体。它以发扬伊斯兰教正义,振兴穆斯林平民教育,“协助完成(孙中山)先总理已始未竟之功,团结教徒辅助国家”为宗旨,制定了五项工作大纲:(1)造就优良阿訇,以发扬回教正义,砥砺道德;(2)广设学校,以振兴平民教育,启牖民智;(3)兴办职业教育,以厚回民生活;(4)延请名人讲演,以实施公民训练;(5)创设医院、图书馆,以培植教民之身体、心灵。这其中的“承孙总理遗志”、“振兴平民教育”、“厚实回民生活”“培植教民身心”的理论是何等的与当时的中国社会相结合,中国伊斯兰教也承担并参与着社会教育啊!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作为该会创始人及执行委员之一的达浦生大阿訇爱国爱教爱民族之思想与实践,已深深印在各族穆斯林的心中。 
     身为社会活动家的达浦生阿訇注意观察社会动态,维护我伊斯兰权益,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地解决了1932年9月、10月,上海先后发生了《南华文艺》与“北新书局”两大侮教案,对国民党政府言而无信、推行大汉族主义、侵害少数民族权益的嘴脸予以抨击和痛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达浦生大阿訇以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联络回族士绅,筹建了浙江路回教难民所、蒲柏路(今太仓路)回教难民收容所,接济受难教胞千余人。12月29日,达浦生乘船只身出国,赴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伊斯兰国家和印度,进行抗日外交宣传活动。在埃及,他用阿文撰写了《告世界回教同胞书》,揭露60余年来日寇侵华的一系列罪恶事实,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情况,号召世界各国穆斯林兄弟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引起中东各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在印度,他将该文译成乌尔都文予以发表,并拜会了巴基斯坦之父穆罕默德·真纳,向当地上万名群众先后作了9次演讲,为我国抗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1938年8月回国后,他受到蒋介石接见。他向蒋提议,希望政府帮助在大后方恢复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迫于形势与达阿訇的崇高声望,蒋介石同意由教育部拨款迁校费用,迁上海伊师至甘肃平凉,并按月由西北行署拨发学校日常开支。更校名为“私立平凉陇东师范学校”(1941年又改称“国立陇东师范学校”),达浦生亲任校长。该校招收西北地区及河南、武汉等地失学回族学生约140余人。 这期间,达校长亲临课堂讲授他潜心编写、修订的讲义《伊斯兰教义》,达校长目光长远,用心良苦,讲义纲目分明,构思缜密,使累积多年的对中国伊斯兰教教义学、回回理学的真谛之理解,得到了书写成章的机会,为完成一部专著大业开始积存文稿。
                                  竭 诠释伊斯兰精神 
 
     达浦生校长平素辛苦过度、积劳成疾,1942年辞校长职,赴重庆养病,空闲时竭尽全力补充修改、整理《伊斯兰教义》,于1945年脱稿。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间,利用闲暇时间,结合国家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又对手稿进行了修调整合加工润色,直至1955年才正式成书,此即2003年正式出版的《伊斯兰六书》。这部著作被誉为“汇通中阿,润物无声”的佳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伊斯兰教义、教法、教理以及穆斯林个人攻修的伊斯兰学术力作,是我国广大穆斯林阅读经典的一部重要的汉文著作。
     该书由六卷组成,故名《六书》。卷一写认主认圣,说明伊斯兰的根本;卷二写隐形精微之物,说明伊斯兰的宗旨;卷三写信、行、诚、知,说明伊斯兰教是以“天人合德”、“信行合一”、“两世并重”、“表里同归”为的中心的宗教;卷四写伊斯兰的仪式,说明穆斯林的天命功课,从伊斯兰教教义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中国穆斯林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教的人道观的道德原则和具体内容,并将伊斯兰教的天道观与人道观结合起来,构建了即坚持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 “善”为核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人道观;卷五写伊斯兰真理,批驳异端邪说;澄清异说乱真的谬误;卷六写宗教与科学相辅为用,说明科学确能协助阐明宗教哲理。与明清以来的汉文伊斯兰著作相比,《六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伊斯兰的内容,而且鲜明地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解释了伊斯兰的真谛。从《伊斯兰六书》曲折的完书过程可以看见达浦生先生坚定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于促进中国伊斯兰教发展所执着不息的顽强信念。该书脱稿后,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付梓印行,是有因种种原因的,读者们期待着早日捧读这一精品。
    《伊斯兰六书》是一部极富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力作,反映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标志着近现代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1995年,《中国穆斯林》开始连续刊发达老这一代表作,以“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爱国爱教的学者”。 2003年该书正式出版。达浦生阿訇的《伊斯兰六书》是一部二十一世纪初出版的鼑级卓著,是一部离我们最近的以国学诠释伊斯兰教的优秀读本。达阿訇以国学讲经学,使国人中的非穆斯林了解伊斯兰、敬慕伊斯兰,使国人中的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捍卫伊斯兰。他的一生不仅在伊斯兰教的研究上成果丰厚、独树一帜,其高尚的爱国情操、不凡的个人修持也是影响深远。该书作为达先生在新时代、新环境下论述伊斯兰教义、教理和教制的专著,集中体现了达浦生先生的宗教思想。它不仅是对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以贯之的学术源流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填补了新时期研究伊斯兰。推动伊斯兰发展的需要,这对推行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览达浦生阿訇笔下诠释的伊斯兰精神,可从以下“四观”展现:
    1、诚信观
    达阿訇所言:伊斯兰教之根本,即“教人信仰真主之实有,且 独一无二;教人信仰穆罕默德圣人为圣及其使命。”达浦生先生引用伊斯兰宇宙观、经训及大自然万千之物体及其变幻分别讲述“教人信主证主之道”和“教人信圣证圣之理” ,而后推出“证主证圣两事一理”。指出“能信主即能信圣,能确证真主,即能确证圣人。但证主者,是以有形证无形;证圣者,是以无形证有形。无形者真主也,有形者圣人也。夫以有形证无形,是穷理格物之学也,以无形证有形,是诚意笃信之学也。斯二者,为吾伊斯兰根本实学。”
    真主造人,特赋予理智,专为认己身,因己身自有可贵者在,可贵者何?即保持本身至上之品格是也。如穆圣云:“认识己身者,确能认识真主”, ……以上所讲的是:参悟万物和明心见性以认真主,“明心见性“出自佛教禅宗,为宋明陆、王心学(陆:南宋陆九渊;王:明中叶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即理,心即道,心即物。)所发挥,这里借用“明心见性”来解说“认己而知主”、即“我从那里来,又到那里去”的内容。
    达阿訇认为:坚持信仰。信仰既伊玛尼。“伊玛尼之完全,端在体行信源六德——信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列圣、信后世、信前定。盖信真主,则心存敬畏;信天使,则不敢自欺;信经典,则有所依据;信列圣,则有所遵循;信后世,则知果报;信前定,则知数也。能敬畏者,必能戒慎恐惧;能不欺者,必遇事忠诚;能依经者,言必忠信;能遵圣者,行必笃敬;能知报者,必不敢为非;能知数者,必能尽人事以待天命,如此,伊玛尼全也。”(《六书》P64)
    信仰,是穆斯林的立身之本,行动之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必定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信仰催开人生幸福之花,丰蔚之果。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定如水中浮萍,居无定根;或如断线风筝,漂浮不定。 坚持信仰,笃信实行,方能把握航向,纯正人生!
   2、笃行观
   在《六书》卷四中讲到:天道五功,人道十一责。  达浦生阿訇着重指出, “尽天道”、“诚顺真主”, 必须坚持履行“ 念、礼、斋、课、朝”五项功课, 因为它是“主命”, 是体现信仰、坚定信仰、完善信仰、磨炼意志、培养对安拉敬畏之心的基本教规和制度, 也是每一个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义务。穆斯林只有谨守“五功”才能见到“天地之光”——真主。达浦生认为, 天地万事万物是真主本身含有的自然之美妙在大自然中的显现, 没有一个不是尽善尽美的。人诚顺真主, 必须要修天道五功。在这里, 达浦生告诫穆斯林, 圣教五功, 就是要求广大穆斯林一定要虔诚地修炼德、性、心、身, 从而明了天光之美妙。可见, 念、礼、斋、课、朝等五功, 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功修, 是支撑伊斯兰教信仰的基石,是穆斯林在社会生活中遵循“正道”、“修身养性”和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因此, 只有履行天命五功、尽天道, 才能更好地实践“善行”。
    以“善”为核心的人道十一责,是在介廉巴巴的“人道五典”的基础上做了细说,这一贡献是卓著的。达浦生阿訇是这样解释的: 既然人都是真主造化的,人人都是真主大家庭中的一员, 那么, 人与人之间就不应互相仇视、互相伤害,而应当互相同情、互相怜悯、相亲相爱, 实行人道主义。《古兰经》说, “归顺真主, 而且行善者, 将在主那里享受报酬, 他们将来没有恐惧, 也没有忧愁。”(2:62)伊斯兰教强调人不仅要诚顺真主, 而且要“与人行善”。达阿訇认为, 作为广大穆斯林既要修天道, 也要修人道,两者不可偏废。穆斯林的道德品质、道德面貌、道德修养关系到他的信仰是否虔诚、纯正, 而他的道德状况又会在其日常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所以, 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穆斯林的宗教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古兰经》指出: “正义是信真主, 信末日, 信天神, 信天经, 信先知, 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 并谨守拜功, 完纳天课, 履行约言, 忍受贫困、患难和战争。”(2:177)达浦生阿訇在论述人道时谈到了人的十一种责任,分为家庭人道和社会人道,均论述人与人的关系, 其核心内容“善”。他是这样解释的:家庭人道因善而“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社会的细胞。穆斯林社会要团结、和谐、繁荣和长治久安, 必须从家庭做起, 因为能理家道, 方能使长幼有序, 亲朋相近, 治国有道。欲治国, 先理家。夫妇互为之责, “夫道以建, 妇道以顺”。丈夫应该维持家庭的生计, 妻子应该操持家政, 为丈夫分担烦忧。夫爱妻敬, 相互帮助, 才能成其为美好家庭, 实现穆斯林社会的团结与和谐。父慈子孝的父子之责。双亲爱我,我爱双亲。“爱近贤学”就是说人不能游手好闲, 愚而不学, 应该以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自己, 激励自己, 天长日久便可成为有道之人, 才能更好地孝顺双亲。互助于善与德的兄弟之责。兄弟之道, 伊斯兰教主张相互帮助。兄弟间一定要团结。穆圣说: “兄弟同本之枝, 并蒂之果, 能无和乎?”以上为家庭三责。 要做到夫爱妻敬、父慈子孝、兄弟间情同手足, 家庭人道就会因“善”而“和谐”,穆斯林社会才能团结、和谐和进步。
   社会人道因“善”而互信、互爱。达浦生阿訇认为,:善行是提高自身价值、品位并有利于他人与社会的美好行为。它有三个层次的内涵。最低要求要做到:泛爱众人, 帮助孤寡残疾, 善待邻里、朋友等。其次要求社会上一般人要做好事。也就是出于恻隐之心, 慷慨解囊, 赈济贫困。广大穆斯林除了按照规定完纳天课外,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随时随地拿出一部分财物, 施给孤儿、贫民、旅客等不幸者、乞求者。强调要求那些有知识、技能的人, 应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他人摆脱贫困与愚昧, 这如同施济他人钱财一样, 真主会升高他的品位, 他也会得到安拉的报偿。
  达浦生认为, 对于朋友之道, 应提倡忠信, 尽责为忠, 诚实为信。如果朋友忠信两全,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那么就可视其为良友、益友。人如果有良友, 在今世能够完善自己的品德, 在后世能够解除祸患, 从而获得两世幸福;善待众人的众庶之责。达浦生认为, 富有者应该体悟真主的仁慈, 将真主赐予我们的, 再转赠给贫困的教胞, 这既是报答真主, 尽了天道, 又是善待他人, 尽了人道。对于孤儿, 达浦生认为, 无论孤儿与自己有无关系, 只要自己有能力, 就应该领养他, 并给他们不倦教诲, 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这样的领养者功德无量。对于贫乏之人。达浦生认为,有能力的人一定要有慈悲情怀, 为他们提供衣、食、住等生存条件。这样给予者是尽了天道、人道, 而受之者也应该不忘其主之德, 应时时祈祷;对于旅客,达浦生认为, 因旅行而处于困顿之中的人, 举目无亲, 家中纵然富有, 也因路远而无助。有经济能力的人应该体悟到真主之仁慈, 资助他一些旅费, 不论他是否同教教胞, 均应免其异乡落魄之苦;乞丐大多是没有谋生能力的依赖他人施舍救济的人。这种人是人世间的弱者, 有能力的人应该量力而行, 给予适当帮助, 不要呵斥他们。因为富有者的资产中, 也有贫困者应得之份——天课。善待邻居。达浦生也非常重视邻里关系, 认为它是人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善待邻居, 已是成为穆斯林的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 达浦生认为“善”是伊斯兰教伦理规范的核心, 夫妻因“善”而和谐, 父子因“善”而知孝悌, 兄弟因“善”而知相怜, 社会因“善”而知诚信, 众人因“善”而知互爱。因此, 伊斯兰教“善”的人道观不仅对穆斯林个人品质的修养极其重要, 而且对穆斯林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浦生将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履行宗教义务称之为“尽天道”, 将实践伊斯兰教“善功”称之为“尽人道”。他认为, “尽天道”最重要的是“诚顺真主”, “尽人道” 最重要的是“与人为善”。“天道”与“人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天道”是“源”和“本”, “人道”是“流”和“末”, 只修“人道”不修“天道”, 是“本求木”、“背流忘源”;只修“天道”不修“人道”, 只是一个“尽图独善其身, 只知为己而不知顾人” 的“避世离群之主义者”。因此,,“诚顺真主”这一基本信仰是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的精神源泉, 是实践“ 善行”的基础。在“尽天道”与“尽人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上, 达浦生认为, “尽天道”是“尽人道”的前提和条件, “诚顺真主”是穆斯林最根本、最核心的信仰,也是最大的“善行”, 只有坚持这一基本信仰, 才能实践“善”的规范。这样,就将儒家思想中的纲常伦理纳入伊斯兰信仰的实践中,充实并完善了穆斯林信主命、守忠孝以“十一责”诠释“五功”的社会伦理观。
   3、教育观
达阿訇在《六书》第二章中选用经训勉人求学为第一要务的章节:《古兰经》云:“真主与诸天使暨主持公道诸学者证明:万物非主,惟有安拉。”(3:18)又云:“曷不自众穆民中择选一部分人,出而游学,俾其精通宗教学理,归来后,誥戒民众,冀其有所警戒。”(9:122)穆圣云:“求学为穆斯林男女之天职。”又云:“尔等求学,纵远在中国。”又云:“尔等求学,自摇篮以至人圹。”
    达阿訇认为:“夫宗教之盛衰,全在教胞之强弱,而教胞之强弱,端赖教育与文化水准之高低。”(《六书》P8);“伊斯兰教育要点首先注意认主学,其次注意道德学,复次注意男女求学。”(《六书》P14)而且学者品列天使之班,其尊无比。并指出了求学的目的及学者的责任与义务:“非专为一己,乃为教人也,非专为达己,乃为达人也;非专为显达,乃为明道也。”而且伊斯兰教所讲求的求知“不囿于地方与宗教之限制,更不是不求其他学问。”伊斯兰教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夫宗教之强弱,全在教胞强弱,而教胞之强弱,赖端教育与文化水准是高低。”并由此引述经训及圣行和历史上不胜枚举之事实说明此问题。伊斯兰教育很重要,那么伊斯兰教教育的要点是什么?达浦生先生指出首先注意认主学,其为诸学之首,诸德之门,其次为注意道德,以“道德培养科学,以科学维护道德,相互为用,不可偏废。”复次注重男女求学,因为“妇女教育,不特与一己与一家有关!”强调教育的广泛性和平等性。达阿訇特别强调教授汉文、研习中国文学之必要,他说:今日卫教根本要图,急宜广设学校,使我教民子弟无人不学。吾为中国人,当然须精研中国文字。吾人为回教徒,当然又须深知回教精义。然欲人人尽精究阿文,其势似不易行。惟有延聘精通阿文与汉文之良师,妥定课程,以汉文教授教义,并略授阿文,以植其将来深造之基础耳。果尔,则匪特我教民将来于知识程度能日渐增高,于生计方面能日臻发达,而我伊斯兰教道亦自然由斯日益昌明,灿烂于世。”而对于民族之兴旺与发达,亦有莫大关系。受教育对象不分信仰,他创办的广益小学回汉同招就是一个体现。达阿訇不忘恩师的教诲,先进的教育理念承前并启后,以至后来,屡屡获得功在千秋的显赫的教育成果是与他先进的教育观分不开的。
    4、科学观
达浦生阿訇在《六书》卷六的引言中指出:“宗教与科学各有不可磨灭之专长——宗教尚哲理,尽性格物,以穷其而致其知。科学尚实用,以一定之对象为研究之范围而求确知。由是以观,此二者实有相辅为用之功能。”这段文字协调了教职人员与科学家的关系即宗教教育与科学教育应齐头并进。引言中又提出,科学家如能平心静气,对宗教哲理作进一步缜密的研究,则能致知造物主的妙用,宗教家如能谦虚其心,对科学实用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就能知道科学确实能协助阐明宗教的哲理,解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谛。两家学者如果都能朝着这一方向迈进,那么,双方以往的成见就会逐步消除,双方的争论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两家的学说就能水乳交融,共同以阐扬真理为目的,科学与宗教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体现宗教与科学相辅为用的功能。《六书》屡屡运用科学知识对《古兰经》进行详细的解释。如《古兰经》第2章第164节说:“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复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还有风向的改变以及天地间受制的云,对于一般理智者看来,其中确有许多迹象。”这节不过几十个字,却包罗了宇宙间种种奇妙绝伦的现象。中国伊斯兰教先贤主张:认识真主,一是靠“致知格物”,二是靠所谓“明心见性”。《六书》运用科学知识对这些现象作了充分的解释, 例如对于天地的创造,《六书》首先根据天文科学说明天空中有数以亿计的星球。每个星球各有不同的特性,有极小的,也有极大的,一切星球都是因万有引力而浮悬于太空之中,各自遵循规定的轨道运行不息。如果能把全部天空景色浓缩在一起,更会看到浩瀚宇宙,亿万星系,彼此环绕,互相吸引,依序运行,周而复始。假如有人把这样伟大精妙的布置说成是宇宙间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在布置掌握,而完全是自然巧合而成的,这样的说法,能使人信服吗? 《六书》中进一步指出,科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出新的事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人类不断使用的新发明物,在天地间早已存在了千万年,直到科学家探索研究成功时,才被人们发现使用。而迄今为止人类研究出的所有新发明物,不过是宇宙中的亿万分之一而已。人类难道不应思考,制定宇宙间无数自然规律者是谁? 我们也可以推论,浩瀚宇宙的伟大精妙布置,客观存在的众多自然规律,必然有一个大智大能的创造者运用其间。
   《六书》这种用科学知识阐明宗教哲理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从穆圣于公元七世纪奉命向世人传播伊斯兰教以来,迄今已经历一千四百多年。目前伊斯兰精神已从阿拉伯半岛遍及世界各地,穆斯林人数也从当初几个人发展到12亿多人。实践证明,伊斯兰是一个前进的、发展的宗教。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每当伊斯兰教能适应时代发展时,我们的教门就前进,就有希望;每当伊斯兰教滞后时代发展时,我们的教门就衰落,甚至倒退。《六书》序言中就提到伊斯兰教在中国曾经由于“只知绳墨自守”而受到挫折,因此,提出“明经训圣谕”必须“不失时代”。达浦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撰写了这部《伊斯兰六书》,我们自当继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弘扬伊斯兰真谛。
                                        力 促进本土化教门
  比较达浦生阿訇的著作《伊斯兰六书》和介廉巴巴刘智著的《天方典礼》,可以发现他们两者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同处。这种相同,表现了晚生对先贤师祖的思想理论继承;而相异,则反映了达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经历培养了他爱国、爱教、反封建、求民主的民本主义思想,他也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这种思想。达浦生对刘智等金陵学派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既反映出其学术的基本特点,也反映了金陵学派的精神在现代的延续与发展。在《六书》中,他或引用刘智的言论,或引用《典礼》的内容。于此可见,这两部著作存在着前后之承继关系,
   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历程,二十一世纪初叶便式微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旧传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张运用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因此“以儒诠经”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必然受到冲击。另外此时期中国穆斯林学者更专注于伊斯兰教学术文化的传播、伊斯兰与回民教育和译经工作,故而,这一领域后继乏人,难能可贵的是达浦生阿訇能正确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此著作填补了这一空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中国伊斯兰教从学理的层面上坚持了本土化道路。
至此笔者想到:《经学系年谱》(清•赵灿著)中曾郑重告诫“天下万世之学者,“凡学者之取有五:一取有学焉,选其学有大成者也;次取有传焉,选其训诲有法也;三取有德焉,选其素履无玷也;四取有言焉,选其劝诫多方也;五取有守焉,选其贫困自甘者也。”达老不正是这样的经师学者吗?笔者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偶见一则文字,很有参考价值:
	来自: yanlaptak 2005-10-20 14:48:46
我列了一張現代中國十大哲學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主要以他們會否在未來持續被後人閱讀作為選取標準: 
   
  1. 胡適:儘管顯淺,他的啟蒙觀終於是現代中國思想的起點和終點; 
  2. 熊十力:現代新儒家的開山祖師,馮友蘭稱之為「心學」人物,他的著作還能夠喚起新的思想; 
  3. 馮友蘭:新儒學「接著講」的思想家,自稱為「理學」人物,其「貞元六書」還值得一讀; 
  4. 牟宗三:溝通康德手哲學與中國哲學的大師; 
  5. 羅光:故天主教台北教區總主教,他的《生命哲學》一書是中國士林哲學的代表作; 
  6. 太虛:人間佛教的創立者; 
  7. 達浦生:中國伊斯蘭經漢雙修的人物,其《伊斯蘭六書》將指導代代的中國穆斯林; 
  8. 魯迅或者沈從文:面對現代性的挑戰,魯迅揶揄了中國人的愚昧而沈從文哀悼中國人的美德; 
  9. 張東遜:一位差不多全被遺忘的思想家,他的哲學倒是真真正正立基於西方啟蒙立場的哲學,他應該再次得到重視; 
  10.毛澤東:應該要有一位馬克思主義人物,想來想去,沒法想到可以還有誰,雖然我頗懷疑他的著作能有生命力,姑且暫時列他吧。
 
这其中之七写到:“达浦生:中国伊斯兰经汉双修的人物,其《伊斯兰六书》将指导代代的中国穆斯林。”我不管 这里的评价能有多大的权威性,我只认为:达浦生阿訇的入选是我们中国伊斯兰教的荣光,他不但是一位中国伊斯兰教回回理学的继承人——教义学家,也是现代中国的著名哲学人,这是真主的使然,当之无愧!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达浦生大阿訇和他的代表作《伊斯兰六书》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贡献将永远载人史册。
                                  
                                           ∽  完  ∽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史》马汝云著  伊斯兰文化协会(香港)
2、《中国回族思想家评述》吴艳冬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3、《中国回族百科全书》辞条选登:中国伊斯兰教  马启成、马金宝
《回族研究》2012年第2期
4、《论达浦生与刘智——以<伊斯兰六书>与<天方典礼>为观察点》季芳桐、白莉
       《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4期




书于北京牛街寓所懿行堂书斋
2012年8月28日初稿
在中国回族学会第20次年会(泉州)发言
并收入大会论文集
此为2013年元月5日修改稿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