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五年书一经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化精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十年磨一剑 五年书一经

来源:原创 时间:2013-04-1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古有陶渊明悠然采菊东篱下,今有马霖俊焚香品茗陋室中。一间十多个平方的小木房,一缕幽香,一杯清茶,一张朴实无华的案桌,就成了富源本土书法人马霖俊用于自己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的工作室。这一间朋友捐赠给马霖俊的工作室,被他取名为“清风斋”(后更名为“闲云阁”),寓意为“一间陋室溢墨香,两袖清风洒闲情。深居闹市淡名利,萧然物外作书人”。
        马霖俊,男,回族,云南富源人,别署云山人,号清风瘦马。生于1960年8月,大专文化,退休之前是该县科协干部,无党派人士。马霖俊半生清淡,与世无争,他对待自己的职业理念是:修国学以强字外之功,恋茶墨以雅临池之志。书承曲靖二爨之法,穷潜陋室十年,擅长二爨书风。2003年10月创立富源县第一家艺术工作室:清风斋书画艺术创作室,在他退休那年利用周末、假日举办过县级少儿美术、书法培训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近年有数件自作自书作品参选“首届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书法展”等全国性的大型书法作品展。多年来在各大书法展中先后有30余件作品入选,其爨宝子碑帖全临本和自作茶墨对联入编《中国书法全集》,其余部分创作入编10余部精品典籍和相关刊物;现为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院研究院(创作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书画专业艺委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靖市书协、美协会员。
        1960年8月,马霖俊出生于富源县的一个普通回民家庭。当时钢笔的使用还没有普及开来,他刚开始读书认字时是用毛笔学写字。当年时逢“文革”期间,马霖俊的亲戚中有一位能写会画的老长辈回乡避难,这个特殊的时代恰好给他提供了学习书法和绘画的机遇,这位老长辈成了他的艺术启蒙老师。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马霖俊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创作功底基础。成年后的马霖俊去了部队锻炼,复员后经招干考核录取到到富源县文化馆从事书画艺术创作,后来又调到县科协机关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练习。对他而言,吃茶看墨、陋室听香,是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全部寄托。在马霖俊写了20多年的毛笔字之后,他忽然醒悟了,原来自己只不过是在“写字”,却不是在从事书法艺术活动。于是,马霖俊开始了他真正的临帖生涯。经过日复一日的不断努力,马霖俊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风骨,锲而不舍的付出终有小成。这些年来,马霖俊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投稿并非为了获奖,而仅仅是通过这个平台,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也是一种在临池尽兴中挥洒自在的生活方式。
        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马霖俊淡于世俗,寄情山水。但是他又不甘平凡,致力于鼓励青少年积极学习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同时,不忘弘扬古滇元素中的二爨书风,希望以此提高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乃至传承、发展。经过多方斟酌和反复查证,马霖俊发现,当时国内并没有发现谁用爨体书风与唐楷合一的形式,抄写这部鲜为人知的《古兰经》。所以他作出决定,便迅速着手准备抄写这部经书的整体策划与前期准备工作。
        谋定而后动。2007年,马霖俊开始挑选抄写经书所需要的纸张和墨液,对整个创作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马霖俊对这次抄写经书的计划要求特别严格,于是他在百余种纸张中选定淡雅朴素但价位偏高的仿古楼兰麻宣,对墨液的选择也很挑剔。马霖俊在选购纸张、专用墨液以及印刷厂家这个过程中,就历时3个多月,耗资3万余元。在当时,这3万余元对于一向清净无欲的马霖俊来说,实实在在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是,面对他这样“铺张浪费”的行为,马霖俊的家人不仅没有反对,还通过照顾好他的起居生活,来表示对他创作的支持。同时,马霖俊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一些热心于书法艺术收藏的社会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使得马霖俊创作过程中所需的部分开销得以顺利解决。
         正所谓好事多磨。当马霖俊抄写经书一年多之后,他却越发对自己所抄写的经书总觉得不满意,他力求自己这部《古兰经》的抄写一定要在把握好其结字规律和独特的二爨风格。这时,他已经把《古兰经》抄写了过半,但他并没有凑合的继续抄下去,而是选择重新开始不停的临帖、重点苦练爨龙颜碑帖。就在这不断临帖、不断创意的过程中,马霖俊的亲朋好友都看不下去了,他们纷纷劝道:“我看你这两年太辛苦了,一天到晚躲在这个小木房里练字,不觉得太傻了吗?还是让自己放松放松,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有益健康嘛!”马霖俊却微微一笑,说:“我不觉得寂寞,不觉得辛苦,我这间陋室里满屋的书籍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文房四宝就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有它们陪着我,还有茶、有琴、有诗的滋润,我感到很知足,很快乐。练字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时间飞逝,在花费了2年多临帖时间后,马霖俊终于练出一手自己基本满意的爨体楷书。  
        准备第二次冲刺着手抄写《古兰经》之前,马霖俊在一次曲靖书法展中,偶遇了一位擅长唐楷的汉族书法家刘彧先。艺术道路追求上的一致和对艺术的虔诚使得志趣相投的两人相逢恨晚,惺惺相惜。当其时,这位会泽县籍贯的刘彧先为了照顾家人来到富源暂居,家境清贫,连居住的小屋子都是朋友免费提供给他的。纵然生活清贫,但在马霖俊邀请他同抄《古兰经》这部经典时,刘彧先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说:“当初答应抄这部经书,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虽然酷爱书法,但我也需要有经济收入来养家糊口。当时我身无分文,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马老师邀请我一同抄经,抄经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收入,还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去抄写。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因为抄《古兰经》是一件苦差事,但也是种善缘、结善果的好事。”当这一切筹备妥当之后,马霖俊和刘彧先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抄写历程。抄写过程中,两人精诚合作,相互督促、相互勉励,案牍劳形之间,两人仍从不忘在临案之前行大净或小净以及焚香之举,方才入定而书写。尽管抄写过程中已是百般小心,仍有数百张作品因有瑕疵而被废弃。在后面的700多个日子里,两人身居陋室,风雨无阻,最终将这部分别由爨体楷书抄单卷和唐楷抄双卷组成的《古兰经》完成了。当记者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忙着为这部已经完工的经书加盖红红的印章。     

        《古兰经》作为全世界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将其抄写成汉字书法作品者,海内外比比皆是。但是马霖俊和刘彧先使用爨体书风与唐楷并存的方式抄写《古兰经》,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回汉书法家同抄《古兰经》手卷,使用仿古楼兰麻宣、大八开九大行古典线装版的形式营造《古兰经》汉字书法的传统美学氛围,在全国皆属首例。这部合计30卷、爨体唐楷合一的《古兰经》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国人手抄爨风唐韵兼容《古兰经》长卷的先河,为传播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与弘扬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成功抄完《古兰经》之后,马霖俊还忍不住题诗一首,抒发自己费时五年、历经诸多曲折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心情:“书道渊源起甲金,只缘南碑牵我魂。宝子龙颜入幽梦,偏离敬畏枉书人;案牍劳形修率真,思古若今道通明。宜将师法当禅悟,了然未了还半瓶。”
        “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信仰。作为一个文化人,一定要有创造性的发展。但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务必要端正心态,用一颗平常心,履行平常事。面对浮躁的世态,自己不浮躁就行。故曰:我心平常,世事平常;我心平静,天下平静。对我而言,临帖、抄经、创作、礼拜、吃茶、看墨,就是我追求人生信仰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时在准备抄写这部爨体与唐楷相融的《古兰经》之际,我就下定决心,不管未来有多少困难,历经多少风雨,我都一定要坚持把经书抄完。因为,这是我的人生信仰。”一身白衣飘飘的马霖俊手摇纸扇,脸上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微笑,神色淡然地看向窗外,像是对我们说,也像是在对众生说。 
                                                                                                                                           (文/凌春燕) 


注释:
        爨(cuàn)是根据姓氏而来。魏晋南北朝时,统治云南东部地区的为爨氏家族,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元代分为黑爨和白爨,明代以后,爨专指罗罗。爨姓出过书法家,名叫爨道庆,为南朝宋人,留有“爨龙颜碑”,另一个姓爨的是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子,以爨宝子碑著名。《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南“南碑瑰宝”。
        《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