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责张承志的这本书宣扬了过多的宗教情节,但是对于张承志本人而言,“没有比这更值得献身的事了。我的心中只有这一片光明。我的抉择,我的极致,我的限界,都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之中”(引自《心灵史》前言)。
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开始试着理解伊斯兰,理解他们的文化。
在网络中,我发现有许多人粗暴地、非理智地对待伊斯兰,把伊斯兰当作愚昧、落后、恐怖活动的代名词,他们并不想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个世界上广泛存在的这样的一种不可忽略的文明。
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亨廷顿站在西方世界的立场详细阐述了伊斯兰文化近些年来爆炸性的发展,据估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将接近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确实的,自1000多年前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其影响范围一直都在扩张,这容易被怀疑史文化上的入侵,而且每个大陆都可以见到信仰它的人群,这足以引起其他文明世界的恐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近些年的迅速复兴,他们对于宗教教义的强调,对于其他文化的排斥确实令人担心,而且在中东与东南亚、北非对于世俗政权的冲击似乎加剧了。可以说,伊斯兰教近些年的变化与发展已经影响到旧的世界体系的政治格局,并因此破坏了一些国家集团的利益。但是亨廷顿又同时认为,伊斯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是成功的,伊斯兰与现代人类文化并不相悖。
任何宗教如果具有严重的排它性,它与人为善的本性 就可能走到反面的一个方向。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排它性的文化吗?在一千多年以前,伊斯兰正是因为吸收了其他文化中的先进的东西,比如古希腊的,印度的,甚至 中国的,其开放性甚至连现代人类都自叹不如。曾经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优秀文化如何会变成自甘堕落的文化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否能够代表伊斯兰这个整体 呢?伊斯兰文化是否已经成为一个排它性的文化呢?对于伊斯兰世界的片面理解使我深深怀疑,同样的文化主体,何以前后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我也十分怀疑现代人对于伊斯兰文化的这样一种态度,即视它为落后、守旧、封闭、恐怖血腥的文化是否使一种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呢?
恐怖主义似乎已经成了伊斯兰人的专利,因为他们针对的往往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我觉得我们所知道的报道值得怀疑的。但是我注意到凡是被确认为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大型恐怖活动,其针对的目标 并非是伊斯兰人,而是他们痛恨的对手——西方人。他们反对的似乎不是平民,尽管这些恐怖行为确实造成了无辜者的死亡。如果他们的行为针对的是普通平民的 话,为什么他们会获得那些地方民众的大力支持呢?如果他们真是宣扬恐怖主义的话,为何能够再短时间里获得大量的以生命为代价的自愿牺牲呢?如果他们真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徒的话,象拉登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在伊斯兰世界广泛视为英雄和圣徒呢?
我们和伊斯兰之间已经建筑了一道墙,两边的人都想让这堵墙往对方那边移动得更多一些,但是我们绝对不可能取消对方的所有生存空间。最佳的办法就是,拆除掉这样的墙,让两边的人结合成一个整体。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最佳的方式。
美国人的骄傲和自负并不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迎来了反恐战争,至少目前来看,这场战争有日渐扩大的趋势。可悲的是,近期美国人将这场战争升级为文明间的冲突,这是一个危险的倾向,这意味着战争的扩大化,这无疑也是一个愚蠢而鲁莽的方法。
在过去,阿拉伯人将亚里士多德的成就与他们自己的汇合在一起,而现在,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其实也是非常成功的,尽管他们保留了许多奇怪的风俗和习惯,但并不能因此认为,现代伊斯兰教就是一群不开化的人的宗教。如果抱着如此偏狭的目光来看待伊斯兰,我们自身就只是极为短视的人。我们既然不能深刻地 理解历史,也就无法良好地把握历史的未来。
让我们看看德国的文豪歌德是如何称赞伊斯兰的经典《古兰经》的,“《古兰经》百读不厌。每读一次,开头总是感到新鲜,不久就引人入胜,动人心魄了,最后使人肃然起敬。这部经典,永远具有最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