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阿”祈祷为何不被应答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杜阿”祈祷为何不被应答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13-09-0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举意是我们万事成功的基础,如果举意是纯善的,那么,所做的工作也会是纯洁的。我们举意端正了,工作就会被安拉接纳。反之,举意不纯,工作也将不纯,其工作是有缺点的,会以失败而告终。有时,我们有些工作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工作量也很小,但由于举意纯正,从而使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能获得安拉加倍的回赐。有时,我们做着一些表面看来惊天动地、工程浩大的工作,但由于举意不纯,而使这劳神费力的庞大工作变得一文不值。

        那下面,首先我们来学习一段圣训。

 
عَنْاَميِرِالْمُؤْمِنيِنَاَبيِحَفْصٍعُمَر بْنِالْخَطاَبِ رَضِىَاللَهُعَنْهُ)قاَلَ:سَمِعْتُرَسوُلَاللهِ( صَلىَاللهُعَلَيْهِوَسَلَّمَ) يَقوُلُ:إِنَّمَا الْاَعْماَلُ بِالنِّياَتِ,وَإِنَّمَا لِكُلِّامْرِئٍمَا نَوىَ,فَمَنْكَانَتْهِجْرَتُهُاِلىَاللهِوَرَسوُلِهِفَهِجْرَتُهُاِلىِاللهِوَرِسوُلِهِ,وَمَنْكاَنَتْهِجْرَتُهُلِدُنْيَا يُصيِبُهَا أَوِامْرَاَةٍيَنْكِحُهَا فَهِجْرَتُهُاِليَمَا هَاجَرَاِلَيْهِ.

        据众信士的领袖欧麦尔.本.汉塔卜的传述::这段圣训产生的背景是这样的,穆圣(صلىاللهعليهوسلم)公开宣教后,在长达10年得时间里,遭到了麦加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的极力干涉、阻扰和打压。他们在精神信仰上食古不化,对新的信仰置若罔闻,仍然沿袭祖先遗留下来的宗教,沉溺于祖先、偶像和自然崇拜之中,他们在自身的权势、地位和利益方面死守不放;他们对穆圣صلىاللهعليهوسلم及早期的信士们进行人身攻击,和他们断绝关系把他们驱逐出麦加,并对他们进行迫害、摧残,做尽了所有恶劣卑下的事情,他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阻止穆圣(صلىاللهعليهوسلم)宣扬伊斯兰、阻止安拉的宗教得到广大的传播。

        公元621年,为了保护早期加入伊斯兰的信士们的人身和生命安全;为了保护伊斯兰的中坚力量免遭麦加多神教徒的迫害和残杀;为了维护伊斯兰的信仰和信仰自由;更为了伊斯兰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以及能够建立一个可以长期和广泛宣教的根据地,穆圣和众信士被迫离开了自己还未归信的亲人和家乡,迁移到了麦地那。这次迁移也是伊斯兰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战略转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伊本.麦斯欧德的传述:在这次迁徙中有一位男子向女信士温姆.盖斯求婚,温姆.盖斯给他提出的应婚条件是:他必须和她一同迁往麦地那。为此,这位男子也随众信士们迁移到了麦地那,后来,温姆.盖斯就嫁给了他。于是大家都称他为温姆.盖斯的迁士。

        穆圣听说了此事,就说了以上这段圣训。伊斯兰学者们非常重视这段圣训。著名的圣训学家伊玛目布哈里和伊玛目脑威.叶海雅都以它作为其圣训集的开端,也就是我们普遍学习的《布哈里圣训集》和《利雅德圣训集》;这就告诉我们,伊斯兰的信仰、功修等一切都是造物主启示的规定,无论做任何工作,主要是心灵中端庄的举意。部分伊斯兰学者把举意作为伊斯兰的四分之一,把举意作为衡量一个穆斯林是否虔诚内在行为的标准。这一切都说明了在我们所有的行为中举意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是否能得到造物主的承领,全看我们内心的举意是否端正。下面我为大家讲一个身边的故事,让大家对该段圣训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在我的家乡每年寺里都会举办穆斯林儿童暑假学习班,有一年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寺里请来了一位退休的回族美术老师,这位老师虽是回回,可对教门一无所知,借助这次教课的赛巴布,在阿訇的相劝下,在各位穆斯林大众虔诚行善的感染下,她对教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和阿訇约定以后办班要来寺学习,当经学班开课后,她确实来学习了,可学了一阶段她发现别的乡老由于以前都接触过,学习起来很容易,可她却一时半会很难理解,身为知识分子的她由于碍面子便找阿訇去抱怨,阿訇就告诉她,你只要举意端正,求主喜悦,肯定能学会,后来她就按阿訇吩咐的去做,虔诚举意的向真主祈求知识,没过多久她学习的成绩果然追赶甚至超过了部分学员。可好景不长,后来经学班组织学员到外地学习,热爱艺术的她被当地穆斯林用品店里五颜六色的大袍盖头所吸引,当其他学员都在听当地老师授课时,她却在用品店和老板讨价还价,后来同行的学员问她为什么买这么多大袍时,她说道,这些服饰在咱们当地没有,我这是给我们舞蹈队买的。我们都知道穆斯林妇女穿长袍的目的是用这种宽松舒适的服饰遮掩休体,进而虔诚敬意的叩拜真主。可这位老师却举意它用,后来,在寺内就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师的身影,听说是忙着去排练舞蹈了。各位朵斯体们!同样是一个人,前后两个不同的举意,就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故事也充分印证了我们穆圣的教导,一切善功,全凭举意,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所举意的。

        在实际行动中顺从和接近真主的意愿

        阿拉伯语中“نية”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过“乜贴”,就是这个词的音译。而“举意”一词是“نية”的意译。这个词的字面意义就是:“决心、决意”,另外该词还具有“意念、意图、心愿、动机”等意。教法上的意义是指。伊斯兰学者们一致认为举意是个人内心的意向,是一种心理活动,无须口头表白。(但口头表白也无妨,能做到心口一致、言行统一是更好的。例如在我们礼拜前,一般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表白,这样做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好让我们全神贯注地进入礼拜的状态。)举意是一切行为中必不可少的,是伊斯兰的基础。因为举意决定着一切行为的性质(如功修中举意为主命就为主命,举意为副功就为副功;出“乜贴”时,举意为施舍则为施舍,举意为礼物则为礼物,举意为天课就为天课,它们的性质不一样,所受的对象和回赐也不一样)。提到乜贴这个词,我更有感触,还在少年时期我的父亲就教导过我这样一段话:汉民人讲良心,我们回回要讲乜贴,生活中不管做什么,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回回都应安个好乜贴,我们不害人,但我们不被别人欺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不能让它流失半点,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能拿取丝毫。直到现在父亲还会在电话中拿来此段话与我共勉。朵斯体们!我们所做的各项功修需要我们有一个虔诚为主的举意,而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好的乜贴心,因为生活本是我们人生中一项重要的功修,一言一行都是我们所做的功课,有一个好乜贴定会端正我们的行为,从而使我们获得主喜人爱。

        乜贴、举意代表着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目的,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无论是宗教的,还是俗世的,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语来举意,因为我们所做所想的一切事情安拉都是全知的。

        清高的安拉在古兰经中早已阐明::“你说:‘你们的心事,无论加以隐讳,或加以表白,安拉都是知道的。他知道天地万物,安拉对于万事确是全能的。’” (P-53,3;29)

        各位朵斯体们!我们的举意在于正心,所谓心正则行为正,心不正则行不端。没有虔诚为主的举意,任何行为都不能称为善功。因此,我们凡事都要有个好的举意,好的举意可以使日常习惯变为善功。如果你举意为安拉的话,吃饮,将变成一种功修;你为生活奔波忙碌,将会变成一种功修;你在有生之年在去往清真寺做礼拜所走的每一步路,将变成一种功修;你在两个人之间公正的调解,将成为一种功修;你的扶危济贫,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甚至你对他人的一个微笑,都将变成一种功修。反之,如果你没有举意为安拉的话,即使这一行为本身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也不能称为善功。如洗澡,若举意为洗大净,并按特定的仪式去洗,则为大净,就成为一种功修;否则就为洗澡,只是讲卫生的好习惯而已。此外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从真主那里获取更多有益有价值的知识,从而使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经训的教导,并不是说我们要把真主所赐给我们的知识当作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在我们的教门中,没有谁瞧不起谁,礼拜也好封斋也好朝觐也好,都是我们在完成自身与真主的约定,不能因为我们完成某项功课后就把自己置身于被甜言蜜语所赞扬的崇高位置,而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言行一致的践行自己虔诚者的身份。有时我们同样在一起封斋、礼拜,但到头来,每个人得到的回赐却不一样。这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对善功的虔诚心。曾有一同学问我,你是阿訇了怎么出门的时候连帽子都不带,我是这样回答的,礼拜帽、长袍是我们回回穆斯林的服饰,但不是我们穆斯林的标志与象征,更不能单单拿礼拜帽来评定一个穆斯林的虔诚度,带上礼拜帽我们是穆斯林,摘掉礼拜帽我们一样是穆斯林,我们不能靠带礼拜帽来彰显我们穆斯林的力量,而是要靠我们时刻赋有正信的言行来突显我们的价值。要时刻谨记真主与我们同在。朵斯体们!安拉不看我们对工作的表面做的如何华美,而看我们的心灵。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心灵和举意,就拥有怎样的世界。心能导人行善,也会带来福气,心能导人作恶,也能带来晦气,心能使人进入天堂,也能使人下到地狱。心是光明和黑暗的种子,心是福祉与罪恶的种子,而这一切就在我们举意的一刹那之间。正如我国古人所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迁”。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也曾告诫我们:须知道,人的身体内有一块肉,它善就全身善,它恶则全身恶。须知道,它就是心。这段圣训告诉我们,心想好,得好,心想坏,得坏,好坏就在我们心中的举意。不是光明驱散黑暗,就是黑暗笼罩心灵。因此,心存好乜贴是我们穆斯林的一切行为基础,只要我们专心致志,虔诚为主,那么,在后世,不仅点点滴滴的善功可以得到安拉的接纳,而且还有丰厚的、成倍的回报和奖赏等待着我们。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以人为的标准判断他人行为的对错及其价值,然而,若其行为有良好而高尚的“为安拉”、“追求主悦”的举意时,其对错的价值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判断标准。伊斯兰关于善与恶的概念和界定是由安拉规定的,而不是以人的有限理性和良知及欠缺的认知,或者人性的好恶,或某种人为的道德理念而定。在伊斯兰认为,没有转化为行为的举意,也是有回赐的。

        据伊本.阿巴斯( رَضِىَاللَهُعَنْهُ)的传述:穆圣(صلىاللهعليهوسلم)从清高的安拉那里传来:安拉确定了善恶,然后加以说明。谁想做一件善事,而没有做,安拉给他记录下一件完整的善功;谁想做一件善事,而后,确实做了,安拉就给他记下十件、七百件、乃至更多倍的善功。谁想做一件恶事,而没有做,安拉给他记下一件完整的善事;谁想做一件恶事,而后,果真做了,安拉只给他记录一件恶事。

        这是一段圣洁的圣训,其中包含了巨大的喜讯,它阐明了安拉的恩惠和慈悯惠及万物。鼓励人们积极做善事,即使未付诸行动的恶事,也有善事的回赐,因为他没有违背安拉的命令伤害他人和自己;或者因为他敬畏安拉,害怕遭受安拉的惩罚而克制了自己的私欲,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所以,有善的价值而成为善功。圣训明文教导我们应常存善念。因为善念是向善和行善的先导。

        就像古兰经所说:

        而没有虔诚为主举意的行为是不蒙主的接受的。举意在一切行为中,就像灵魂赋予身体。没有灵魂的身体是无法存在的。蒙主接受的行为,真主不看它的形式和数量,而看它的举意和内涵。因为许多表面完美的行为,其实缺乏内涵,因而不被伊斯兰认可,不蒙主的接受。比如,我们来礼拜,如果是怀着感谢与敬畏真主之心与真主建立一种神交的心态来礼拜的话,那么我们的拜功是真主所喜悦的;反之,如果我们是为了掩人耳目,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而沽名钓誉来礼拜的话,那我们就亏折了,我们的拜功毫无意义,只是在每日重复肢体运动。

        就像古兰经所说:

فَوَيْلٌلِلْمُصَليِنَالَّذيِنَهُمْعَنْصَلَاتِهِمْسَاهوُنَالَّذيِنَهُمْيُرَاءُونَ

        伤哉!礼拜的人们,他们是忽视拜功的,他们是沽名钓誉的。

        由此可见伊斯兰重视心灵的意念胜于外在的表现,重视行为的目的胜于形式的程度。

        在当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关各种慈善事业的新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裸捐,诈捐等等。前不久,有关新闻就报道了一富人,提着20万人民币到医院捐献给一位患疾病的少女,把所有的钱放在少女的枕头上,与其合影。富人捐资助学、扶贫济危,是富人们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新闻媒体,宣传某人捐资多少,帮助多少人,甚至评选慈善大亨,搞的大张旗鼓,不过就是倡导大家积极参加慈善事业罢了,这种行为只具有世俗的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这跟伊斯兰所鼓励的富裕的施舍、应缴纳的天课有所不同,施舍和天课它不仅具有社会价值,还具有宗教上的神圣价值,因为我们施舍的时候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也不奢求有任何世俗的回报,并且注重保护受赠人的尊严,我们一心只是想求得安拉的喜悦。

        根据我们所行目的与追求,我们把举意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虔诚而神圣的宗教意念,另一种是纯世俗的利益打算和追求。凡拥有虔诚为主的高贵举意,那么,任何一个行为就具有了宗教性质和宗教上的神圣价值,就被称为善功,具有永恒的价值。否则就是世俗的,只具有世俗的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那今天我们开头所学习的那段圣训的两种举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

        但凡没有举意为安拉而做的一切纯世俗的行为和利益追求,大都也能达到其目的,或能产生一定的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不得获得安拉那里的报偿。因为安拉的伟大属性之一是:普慈今世。无论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只要按照安拉设置的客观规律办事,尽力而为,大都能获得成功。比如一个穆斯林和一个非穆斯林同时给一个乞讨者施舍了十元钱,虽然施舍价值相同,可二者获得的回赐不同,穆斯林施舍时的动机举意是为了求主喜悦,真主必将以他的善行而回赐他。而非穆斯林只能凭其行为在社会中产生反响得到世人的赞扬。

        此外我们伊斯兰非常重视个人的举意、行为和目的的统一及三者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善念不能为行为的合法性与非法性辩护和开脱。例如不能拿非法的钱财举意去施舍、朝觐。还有在生活中由于无知我们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举意,比如我们在纪念亡人时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举意为我父母宰只羊,这样的举意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举意给哪个人宰牲,宰牲一定要举意虔诚为主,穆圣(求主福安之)说:“真主谴责为真主以外宰牲的人。”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宰牲后为亡人出散,以求真主回赐和饶恕。

        各位朵斯体们!我们今天开头所学的这段圣训教导了我们:虔诚为主,追求主悦应该成为我们穆斯林的一切行为基础,以便藉此在今世上获得安拉的默助,在后世获得安拉那里的回赐和报偿。只要我们每一个穆斯林都举一个虔诚为主喜悦的举意,心存一个好乜贴的话,那我们无论在功修干办上,还是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都会获得真主的默助,战胜一切困难,获得两世的成功。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