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氏谱史资料汇存》之摘述及谠论(二)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阅读心得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常氏谱史资料汇存》之摘述及谠论(二)

来源: 时间:2013-09-1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三、常遇春其人及其后裔
  明代以后的中国常姓似乎与明初开平王常遇春都有着一些关系,或都愿扯上一些关系,无论回汉。因之在此要谈谈常遇春,常遇春的史资在《汇存》中记载很多,在此不盛摘述,仅将其简介摘引如下。
  1、常遇春生平简介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怀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军事大将。原封鄂国公,追封开平王,谥忠武。
  遇春英勇善战、善射、统军有方,至正十五年(1355年)加入起义军,同年六月,随朱元璋渡江南下,参加采石(今马鞍山市之南)战役,遇春乘小船率先登岸,元军大败,一战成名,升等为元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全歼陈友谅军队。至正十九年常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经过十个月的攻坚战,突破平江城(今苏州),俘虏张士诚及其部下25万人,为之前独身大战万人而死的丁德兴报仇,封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随徐达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与徐达攻破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
  公元1369年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元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胜利而归,途中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以“卸甲风”病暴卒。朱元璋闻讯写诗痛悼:“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陪葬孝陵,葬于金陵太平门外。史载常遇春“爱抚士卒”,“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
 
 
 
 
 
 
 
 
两种形态的常遇春的肖象画
  2、常遇春妻蓝氏之材料
  明朝常遇春的妻子是什么人?是否回族或贵族?是怎样死的?是否有这个人?我们知道,朱元璋杀功臣是出了名的。《大明英烈传》编造“炮打功臣楼”(或曰“火烧庆功楼”)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另外还有明太祖烹常遇春之妻的说法。
  真实的历史是,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搞了个“宰相胡惟庸案”,杀功臣和他的亲属三万人,——不过胡惟庸确实有取代朱元璋之想。洪武二十六年搞了个“凉国公蓝玉谋反案”,杀一公十三侯二伯,株连被杀者一万五千人,——蓝玉也确实太骄横了,不仅是“功高盖主”,太放肆了。开国功臣和他们家属基本上没有好死。如果不是回回人马皇后的爱心和劝解,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和朱标太子的老师宋濂,也会被朱元璋杀死。“良弓藏”、“走狗烹”,朱元璋杀功臣是“空前的”,但绝对不是“绝后的”。常遇春早在公元1369年攻占元上都凯旋而归,途中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以“卸甲风”病暴卒。常遇春之子,常茂和他的妻子冯氏以及母亲蓝氏,假如活到“蓝玉案”爆发,他们应该满门抄斩。幸运的是,常茂在扬州生活的第二十个年头,“蓝玉案”前六年,朱元璋找一个罪名,把他贬到广西龙州安置,在那里娶了少数民族、龙州土司赵帖坚的女儿为妾,不久生病死在龙州。人死了,朱元璋还不放心,派人去调查是不是真死。在明朝,他们父子俩,是少有几个得以善终的开国元勋。常遇春的妻子蓝氏是怎样死没有记载,但既然他们父子俩是善终,相信蓝氏也不例外。
  有关明太祖烹常遇春之妻的说法很可能是虚假的。常的老婆是大有来头的,她是蓝玉的姐姐。那时蓝玉大兵在握,谁敢动他姐姐。更何况常遇春在北方作战死於暴疾,是有大功劳的。
  江苏省扬州市曾有常遇春府邸,和粉妆巷常茂府邸,从道理上推算应该是洪武元年(1368)同时建造。这里住过常遇春的夫人蓝氏,她是大将蓝玉(回族)的姐姐,在洪武元年和二年这时间段里,常遇春在北方作战,他只知道皇上为他在扬州建造府邸,而他一天也没有住进这府邸。蓝玉和他姐姐都是凤阳定远(今属安徽)回族人。
  3、常遇春的子女后裔
  常遇春曾娶定远人蓝氏为妻,生有三男三女: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常氏被册封给太子朱标为妃,史称元妃。元妃为朱标生有两男两女,长子为虞怀王朱雄英,是朱元璋的皇长孙,在洪武十五年夭折,——这个儿子是朱允炆吗?可在洪武十五年已死,那么应为三个儿子,但后又未谈建文帝事,不知何因?次子为吴王允熥,后来在明成祖靖难夺位时被废为庶人,一直囚禁在凤阳,死于永乐十五年。——建文帝兄弟事待查,建文有三个弟弟。
  常茂,自称茂太爷,常玉春长子,使羽王槊,明朝开国头一员猛将,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纵横天下,少有对手,即使碰到几个势均力敌的,也能从容应对。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完成统一后,封孝义永安王.朱元璋猜忌忠臣,令常茂等人驻守长城,不给粮草,后常茂逃走,后跟随燕王朱棣挂孝征南,保燕王当了永乐皇帝。——常茂随燕王“靖难”传说似有不妥,且看下文。
  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骄稚不习事。洪武二十年命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胜,茂妇翁也。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会纳哈出请降,诣右副将军蓝玉营,酒次,与玉相失,纳哈出取酒浇地,顾其下咄咄语。茂方在坐,麾下赵指挥者,解蒙古语,密告茂:“纳哈出将遁矣。”茂因出不意,直前搏之。纳哈出大惊,起欲就马。茂拔刀,砍其臂伤。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茂既死,黄与宗寿争州印,相告讦。或构蜚语,谓茂实不死,宗寿知状。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
  茂无子,弟升,改封开国公,数出练军,加太子太保。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或谓升洪武中坐蓝玉党,有告其聚兵三山者,诛死。常氏为兴宗外戚,建文时恩礼宜厚,事遭革除,无可考,其死亦遂传闻异词。升子继祖(继祖是升子还是森子,前后有差。),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时甫七岁。继祖子宁,宁子复。弘治五年诏曰:“太庙配享诸功臣,其赠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孙或不沾寸禄,沦于氓隶。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乃自云南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嘉靖十一年绍封四王后,封复孙玄振为怀远侯,传至曾孙延龄,有贤行。崇祯十六年,全楚沦陷,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远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帝嘉之,不果行。南都诸勋戚多恣睢自肆,独延龄以守职称。国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
  这个常茂还有一重身份,就是他是冯胜(回族)的女婿,这个冯家也不得了,一个女儿嫁给周王,一个女儿嫁个常遇春的长子,当是这个常茂对他的岳父很不尊敬,在他老岳父第一次取代老徐的位置当征北大将军的时候很不配合他的岳父,经常被岳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得狗血淋头,他一气之下干了一件蠢事(其实是蓝玉意气用事所至),引起了投降元军的惊溃事件,从此他的老岳父不在受宠,而他也被夺去世系国公号,被贬到广西,并于洪武24年死于广西。这个常茂为什么会与岳父关系不好,我想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常茂是无子的,也就是他没有儿子,是不是夫妻情感和生活方面影响到他与岳父的关系,并且他去广西是带着小妾去的,他的妻子没有与他同往。——这一大段记载茂、升,没有谈到常森。这也是一谜。下面这一段与上文有差,可以对照认识。一,朱标之子情况;二,常遇春三子情况等。
  常遇春生有三子,即常茂、常升、常森,均由朱元璋赐名,长女则嫁朱元璋长子皇太子朱标,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玟为皇太孙。朱标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按制朱允玟即位,改年号建文。建文帝追封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其母常遇春长女为孝康皇后。为了巩固国基,建文帝纳群臣意见,决定削藩,引发了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役。在燕王起兵攻南京之际,常遇春的三个儿子都站在建文帝一边迎击燕兵,他们既是保按律定的皇帝,也是保外甥。在这场长达四年的战役中最后以建文帝四叔燕王朱棣取得胜利攻破京城,赶跑了建文皇帝,登上皇位建立永乐王朝,史称成祖而告终。
  在这场保皇与争位的战争中,常遇春的三个儿子一人战死,二人遭治罪和流放。战死的常森之妻胡氏与子常继祖(继祖是常升子还是常森子,前后有差。)于永乐元年(1408年)被流放云南,落藉通海(原河西)四街。历经六百余年,常氏已成为四街大族。
  4、常遇春后裔流落之处
  其一,常遇春后裔在扬州
  今天的扬州通泗西街以北,文昌中路以南,淮海路以东,扬州金鹰购物中心以西,时代广场、紫藤饭店一带就是明清两代扬州府治(衙门),它的西南,应该在省立扬州中学偏北一带,这儿曾是常遇春的府邸。
  常遇春的长子常茂也有府邸在扬州,地点在常府巷。五格、黄湘编修的《乾隆江都县志》卷三,在“旧榆柳巷”下注释说:
  明鄂国公常遇春世袭长子茂,洪武元年赐宅于扬州小东门内榆柳巷,今俗称粉妆巷。巷南有常府左巷、常府右巷。巷内有四眼大井一口。
  常茂跟随宋国公冯胜(国胜)东征西讨,作战英勇有计谋,因军功封郑国公,冯胜非常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他在父亲死后袭开平王。——这段文章与前段对常茂评论有差。
  今天江苏省扬州的常遇春府邸,和粉妆巷常茂府邸,从道理上推算应该是洪武元年同时建造。这里住过常遇春的夫人蓝氏,她是大将蓝玉的姐姐,在洪武元年和二年这时间段里,常遇春在北方作战,他只知道皇上为他在扬州建造府邸,而他一天也没有住进这府邸。
  常茂没有儿子,由弟弟常升继承父兄的爵位,降格为开国公,传到他的玄孙常振,再降格为怀远侯。常振的曾孙常延龄生于明朝末年,当时国戚贵胄崇尚奢靡,而他恪守节俭,低调做人。明朝灭亡时这些国戚贵胄大多没有好死,而他得以幸免。明亡后,灌园为业,以布衣终老。——扬州这一支还有没有呢?也即扬州有否常氏后人,在本文第二部分“常姓分布”一段中,似扬州今天还有常姓人居住。待考。
  其二,常遇春后裔在云南
  通海县四街镇住着一常姓大族,至今已繁衍生息二十余代,他们是明开国将军平章军国事,鄂国公常遇春的后代。——通海在今云南省玉溪市东南。
  常遇春之子常升承袭封号开国公,又加封太子太保,1399年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的“靖难之师”,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年仅六七岁的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余代,近六百年的历史。明弘治年间,即常氏充军89年后,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荣为怀远将军镇守云南临安卫等处地方都督。常遇春后人常复又奉诏赴京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并获准把常复的两个儿子从四街“取往南京”任职,其余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其三,江都县的后裔
  另外,江都县的长江边上有常家沙,这里居住着常姓数千人,自称是常遇春族人的后裔,他们于劳动之余练功习武,崇祯十六年,国家板荡,他们派代表到北京请求以合族之众编成一支队伍保卫京城,皇帝嘉奖他们的忠义,没有要他们入卫。
  其四,常遇春后裔分支——陕北米脂
 
 
 
 
 
 
 
 
 
  陕北米脂窑洞中的“常氏庄园”
  陕北窑洞——常氏庄园
  米脂因米汁如脂而有名,而米脂更是全国典型的石拱窑洞四合院宝库。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出英雄也更出美人。李自成和貂蝉是顺理成章的米脂名片。而关于米脂常氏的传说则更显得神秘。据传米脂常氏为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之三子常森后裔,袭封昭勇将军。常氏庄园位于米脂城东的高庙山村。清光绪三十四年动工兴建。两进式院落由垂花门隔开,2米高的落差使主庭的倒座石拱窑形成北门南窗的二层楼样式,使隐蔽的拐窑成为闭藏之所在。大门前帮有4.5米高的石畔,两端筑拱洞寨门以通出人。巧用地形步步抬升,意在烘托主庭、正窑的主导地位,成为造势的佳作。前庭方石铺地,洪水经一道浅凹石槽流人竖井暗道直泄沟底。天门彩绘梁凛仿柱举架,垂花门木结构举架,卷棚顶。两门砖雕、石雕精细工巧。
  常氏庄园隐藏在黄土高原的腹地,它的设计巧妙在把常字的暗记打了进去,这在陕北地区别无二家。常氏建造这一精细的窑洞四合院,以“务本敦伦”家训后人。
  其五,山西几地常氏分支
  山西汾阳,是常氏家族的发源地和集居地之一。清顺治年间,山西连年征战,汾阳常氏族裔常调鼎公,为避世乱,移居关东辽宁省辽阳县上麻屯,迄今已三百五十余年。开疆拓土,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其后代已分布至东北全境和关内部分省市。
  另,山西晋中、太谷一带有常姓人居住,并有常氏宗祠。
  常氏宗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一支常万杞(后称南常)和另一支常万达(后称北常)则分别建立起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村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常家庄园南常部份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只是常家的北祠堂了。
现存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未完待续)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